毛拔形太刀的刀身和刀把一体锻造,沿刀把的中心线有一条细缝,形状因像日本古代的毛拔(镊子)而得名。在平定将门(将门之乱-935-940)的战争中,受朝廷之命讨伐将门的藤原秀乡使用的就是毛拔形太刀。

毛拔形太刀
毛拔形太刀的刀身和刀把一体锻造,沿刀把的中心线有一条细缝,形状因像日本古代的毛拔(镊子)而得名。毛拔形太刀属于窄刀形,刀身较细,在刀把开始的地方有很大的弯曲,刀身采用平造结构,长度一般在90厘米左右。

据日本古文献《野剑》中记载,毛拔形太刀出现于平安时代中期,在朝廷部队的战斗中经常使用。毛拔形太刀虽呈太刀的形状,但和后来的日本太刀并不一样, 其刀身总体上说并不弯曲,只是离栋区很近的地方稍有弯曲,被称作"腰反",后来的日本刀多数是在刃部弯曲,称为"京反"。刀把雕刻有花纹,这些花纹在锷和把头部位也可见到。毛拔形太刀最初由武官佩用,后来成为只限于作公卿的兵杖使用 。
在平定将门(将门之乱-935-940)的战争中,受朝廷之命讨伐将门的藤原秀乡使用的就是毛拔形太刀。在传说中,别名俵藤太的藤原秀乡是根据琵琶湖龙女的指点 ,才成功征服将门。藤原秀乡的刀至今仍在日本三重县伊势神宫征古馆中收藏, 刀全长96.3厘米,在奈良的春日大社中也收藏着毛拔形太刀,是镇社之宝。
→冷兵器文化交流,作品欣赏,加龙泉铸剑师傅微信:lqbjsf
→更多刀剑、冷兵器知识,锁定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