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中记载的奇葩升官故事_北京时间
另外,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历史参考价值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一则因为被蝎子蜇而升官的故事,也很令人称奇。
寻知故纸
名家轶事、国学掌故、藏书常识……欢迎来"寻知故纸",看故事、长知识。
古人升官的途径很多,比如举孝廉、科举考试、临时提拔等。当然,古代皇帝一时兴起,某个官员就能获得升迁的事也并不少见,古书中就记载了一些幸运的人是如何通过另类方法升官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刘骏以荒淫无耻闻名于世,《南史》中有详细记载。当时,其叔父荆州刺史刘义宣的女儿生得花容月貌,刘骏竟将其召幸并册封为嫔妃。这位皇妃毕竟是自己的堂妹,说出去不太好听,刘骏就让其冒充殷琰家的女儿,封号殷淑仪。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殷淑仪去世了,刘骏痛不欲生,屡屡率群臣到殷淑仪墓前凭吊。一次,随之凭吊的秦郡太守刘德愿如丧考妣般号啕大哭,让刘骏感到他哭出了忠心、哭出了水平,随即将他提拔为豫州刺史。刘德愿因为会哭丧而升官,恐怕在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事实上,对皇帝投其所好,因拍马屁升官的大有人在。宋代文人毕仲询的《幕府燕闲录》是一本专记官场以及市井轶事趣闻的书,书中记载:"唐昭宗播迁,随驾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罗隐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年唐昭宗逃难时,随行的艺人中有一位耍猴人,他把猴子驯养得非常听话,居然能与皇帝同时入朝听政。唐昭宗很高兴,就赐给耍猴人以绯袍,并称其为"孙供奉"。
与之相对的是,《幕府燕闲录》中提到的罗隐是唐末文学家,曾十次考进士而不中,后来在浙江一带当过中下层官吏。罗隐正是在多次进京赶考未果的情况下,想到了那个靠耍猴而升官受宠的人,才作出此诗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绯红色官袍,看来那个耍猴人的官位是相当高的。
另外,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历史参考价值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一则因为被蝎子蜇而升官的故事,也很令人称奇。"雍正初,有一同知引见,不意帽中藏有蝎子,欲出不得,钩其首甚痛,涕泪交并。世宗望见骇异,询其故。乃免冠叩首诡云:'臣感念圣祖仁皇帝六十一年深仁厚德,臣家两世受恩,遂不自知涕泪之横集也。'世宗曰:'此人尚有良心。'遂记名,以知府用。"
这里所说的"同知"是清代的一个官名,这位同知在进京朝见雍正皇帝时,官帽中不经意间爬进了一只蝎子,蜇得他又痛又痒,因为臣下在和皇帝对话时摘下官帽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因此他只能痛苦地忍受,眼泪和鼻涕止不住地往下流。雍正皇帝见他战战兢兢、涕泪横流,十分奇怪,询问他怎么了,这个同知趁机摘下官帽叩头说:"臣两世受皇恩,在此感念康熙皇帝的深厚仁德,因此情不自禁地流泪。"雍正皇帝认为他是个有良心的人,懂得感激皇恩浩荡,所以就把他提拔为知府了,此人的升官经历也算得上是古人记录中的一段传奇了。
本报记者 肖明舒
另外,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历史参考价值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一则因为被蝎子蜇而升官的故事,也很令人称奇。
寻知故纸
名家轶事、国学掌故、藏书常识……欢迎来"寻知故纸",看故事、长知识。
古人升官的途径很多,比如举孝廉、科举考试、临时提拔等。当然,古代皇帝一时兴起,某个官员就能获得升迁的事也并不少见,古书中就记载了一些幸运的人是如何通过另类方法升官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宋孝武帝刘骏以荒淫无耻闻名于世,《南史》中有详细记载。当时,其叔父荆州刺史刘义宣的女儿生得花容月貌,刘骏竟将其召幸并册封为嫔妃。这位皇妃毕竟是自己的堂妹,说出去不太好听,刘骏就让其冒充殷琰家的女儿,封号殷淑仪。不幸的是,没过多久,殷淑仪去世了,刘骏痛不欲生,屡屡率群臣到殷淑仪墓前凭吊。一次,随之凭吊的秦郡太守刘德愿如丧考妣般号啕大哭,让刘骏感到他哭出了忠心、哭出了水平,随即将他提拔为豫州刺史。刘德愿因为会哭丧而升官,恐怕在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事实上,对皇帝投其所好,因拍马屁升官的大有人在。宋代文人毕仲询的《幕府燕闲录》是一本专记官场以及市井轶事趣闻的书,书中记载:"唐昭宗播迁,随驾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罗隐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年唐昭宗逃难时,随行的艺人中有一位耍猴人,他把猴子驯养得非常听话,居然能与皇帝同时入朝听政。唐昭宗很高兴,就赐给耍猴人以绯袍,并称其为"孙供奉"。
与之相对的是,《幕府燕闲录》中提到的罗隐是唐末文学家,曾十次考进士而不中,后来在浙江一带当过中下层官吏。罗隐正是在多次进京赶考未果的情况下,想到了那个靠耍猴而升官受宠的人,才作出此诗的。按照当时的规定,四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绯红色官袍,看来那个耍猴人的官位是相当高的。
另外,清代钱泳的《履园丛话》是清人笔记中较有历史参考价值的一本书,书中记载了一则因为被蝎子蜇而升官的故事,也很令人称奇。"雍正初,有一同知引见,不意帽中藏有蝎子,欲出不得,钩其首甚痛,涕泪交并。世宗望见骇异,询其故。乃免冠叩首诡云:'臣感念圣祖仁皇帝六十一年深仁厚德,臣家两世受恩,遂不自知涕泪之横集也。'世宗曰:'此人尚有良心。'遂记名,以知府用。"
这里所说的"同知"是清代的一个官名,这位同知在进京朝见雍正皇帝时,官帽中不经意间爬进了一只蝎子,蜇得他又痛又痒,因为臣下在和皇帝对话时摘下官帽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因此他只能痛苦地忍受,眼泪和鼻涕止不住地往下流。雍正皇帝见他战战兢兢、涕泪横流,十分奇怪,询问他怎么了,这个同知趁机摘下官帽叩头说:"臣两世受皇恩,在此感念康熙皇帝的深厚仁德,因此情不自禁地流泪。"雍正皇帝认为他是个有良心的人,懂得感激皇恩浩荡,所以就把他提拔为知府了,此人的升官经历也算得上是古人记录中的一段传奇了。
本报记者 肖明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