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年代了,就别“无论文不成席”了_北京时间

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

没有一篇“达标”论文却评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类似这样不单纯以论文来评职称的高校越来越多。据“新华视点”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导向。(8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从教33年,公认课讲得好,但因为缺少论文,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12年。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没写一篇“达标”论文的蒋华松终于评上了教授。

这是职称变革的一大喜事。如果没有职称评选方式的变革,这位副教授一辈子也就无缘教授职称了。近几年,国家接连出台关于改革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文件,均明确提出改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标准。“没论文也能评教授”是教育界的可喜可贺的变革。然而,在为“没论文也能评教授”叫好的同时,也需要一次深刻反思:评职称改革,岂能只在教育界小圈子里可喜可贺?眼下,还有多少行业,多少部门的职称评定在坚持“无论文不成席”?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经30年了,至今连个初级职称都没有。当然,原因是复杂的,而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论文发表”。确实,发表几篇论文并非是没有办法,也并非是做不到的,即便我自己不会写论文,要想发表几篇论文也不难。只要愿意花点钱、买点版面,代劳者会是趋之若鹜。笔者经常收到一些此类“盛情邀请”。只不过是,我觉得评不评职称也无所谓。

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其实我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就因为“无论文发表”就不能评职称真的公平吗?这么多年来我在全国媒体发表的新闻作品有一万多篇,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而遗憾的是这些“新闻作品”和“职称论文”是不同的,不能作为“评选条件”。

“会写论文的人”不一定是业务骨干,业务骨干不一定能“写好论文”。“论文发表多的人”也不一定都是“自己写的”。也因此“花钱发表论文”“抄袭发表论文”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当了“一辈子业务骨干”,兢兢业业却因为“没有论文发表”不能在职称上更进一步,这是职称评定方式的尴尬。都什么年代了,就别“无论文不成席”了。

“没论文也能评教授”是一大好事,“教得好不如写得好”,“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情况早就该变革了。检验水平的应该是业绩,是水平,而不该是一篇“谁都看不懂的论文”。“没论文也能评职称”,要走出教育界的小圈子。

文/郭元鹏

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

没有一篇“达标”论文却评上了教授。最近,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成为该校凭教学专长晋升教授的第一人。类似这样不单纯以论文来评职称的高校越来越多。据“新华视点”记者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百余所高校进行了职称评审改革,逐步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评价导向。(8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教师蒋华松从教33年,公认课讲得好,但因为缺少论文,在副教授的岗位上一待就是12年。今年3月,《南京林业大学教学专长型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条件(试行)》出台,在对教学专长型老师进行职称评聘时,不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考核内容。没写一篇“达标”论文的蒋华松终于评上了教授。

这是职称变革的一大喜事。如果没有职称评选方式的变革,这位副教授一辈子也就无缘教授职称了。近几年,国家接连出台关于改革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文件,均明确提出改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人才评价标准。“没论文也能评教授”是教育界的可喜可贺的变革。然而,在为“没论文也能评教授”叫好的同时,也需要一次深刻反思:评职称改革,岂能只在教育界小圈子里可喜可贺?眼下,还有多少行业,多少部门的职称评定在坚持“无论文不成席”?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经30年了,至今连个初级职称都没有。当然,原因是复杂的,而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论文发表”。确实,发表几篇论文并非是没有办法,也并非是做不到的,即便我自己不会写论文,要想发表几篇论文也不难。只要愿意花点钱、买点版面,代劳者会是趋之若鹜。笔者经常收到一些此类“盛情邀请”。只不过是,我觉得评不评职称也无所谓。

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其实我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就因为“无论文发表”就不能评职称真的公平吗?这么多年来我在全国媒体发表的新闻作品有一万多篇,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而遗憾的是这些“新闻作品”和“职称论文”是不同的,不能作为“评选条件”。

“会写论文的人”不一定是业务骨干,业务骨干不一定能“写好论文”。“论文发表多的人”也不一定都是“自己写的”。也因此“花钱发表论文”“抄袭发表论文”成为一种现象。有的人当了“一辈子业务骨干”,兢兢业业却因为“没有论文发表”不能在职称上更进一步,这是职称评定方式的尴尬。都什么年代了,就别“无论文不成席”了。

“没论文也能评教授”是一大好事,“教得好不如写得好”,“干得好不如写得好”的情况早就该变革了。检验水平的应该是业绩,是水平,而不该是一篇“谁都看不懂的论文”。“没论文也能评职称”,要走出教育界的小圈子。

文/郭元鹏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