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产教互联 智领未来”沙河高教园区人工智能赋能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大会暨“先进传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成功举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郭福、副校长王兴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赵仕伟,北京市教委相关部门领导出席,高教园区高校代表、行业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
4月29日上午,“产教互联 智领未来”沙河高教园区人工智能赋能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与发展大会暨“先进传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成功举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校长郭福、副校长王兴芬,未来科学城管委会副主任、昌平区副区长赵仕伟,北京市教委相关部门领导出席,高教园区高校代表、行业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

“先进传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揭牌仪式
先进传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位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沙河校区机械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由智能交通实验室和智能装备实验室组成,总面积392平方米。在市教委、市财政的支持下,昌平区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采取“政府搭台统筹规划、高校主体资源整合、企业深度参与赋能”的模式,共同构建政校企协同的开放共享平台,将面向高教园区及周边学校及智能装备领域企业提供实习实训和技能培训环境,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昌平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习实训基地现场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技术体系、产业格局与人才结构,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以更大力度推动前沿科技攻关、产业应用落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先进传感与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的落地,恰逢其时、意义重大。这一平台不仅将成为人工智能与先进装备技术深度融合的创新载体,也将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实境化、智能化、多元化的实践路径,支撑未来工程人才战略可持续发展。
沙河高教园区作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高端人才“蓄水池”,积极探索“校城融合、产教协同”的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校城融合”纵深发展。近年来,园区发挥“高校创新矩阵”优势,成立高校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设校城融合示范基地、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集群。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建设,企业通过“揭榜挂帅”精准对接高校科研成果,构建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通道,为学生提供实战环境,打造实践育人平台,这种校企双向赋能模式既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又促进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大会还举行了“AIGC赋能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及工程实践能力”主题论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与北京竞业达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校企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工程训练、集成电路、具身智能实践训练、企业案例等内容作主题报告。

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签署

主题论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