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正日益显著,有力地推动着低空经济的全面繁荣和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北京延庆区,无人机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正日益显著,有力地推动着低空经济的全面繁荣和进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已经成为低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日,记者随“北京投资促进宣传媒体行”走进延庆区,探访延庆区低空经济集聚发展的新举措、新路径,见证延庆区加速开拓低空经济“新蓝海”。
聚焦发展低空经济 无人机产业成为重点培育产业
近年来,航空与无人机技术的迅猛进步,开启了低空经济的新篇章。无人机以其灵活、低成本及易操作的特点,在农业、工业、城市服务、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军事等各个行业领域及场景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民航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无人机总数较去年年底增长48%,预计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至5万亿元。
无人机产业是延庆区重点培育新兴产业。早在2018年,北京中关村延庆园就初步形成了包括无人机、冰雪体育在内的“4+N”特色产业格局。
走进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康西路的无人机科技馆,高端炫酷的科技感扑面而来。这座建筑面积达1060平方米的场馆,作为北京市唯一的无人机主题科技馆,集科普研学、教育培训、飞行竞技、无人机展示交易于一体,全面展示了无人机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据延庆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赵梅介绍,自2018年延庆区把无人机产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以来,已有包括航天时代飞鸿、远度科技、理工全盛等107家无人机企业入驻延庆,覆盖了整机研发制造、关键材料和零部件、无人机反制、检验检测、教育培训、飞行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低空经济在延庆已成集聚发展之势。
“资源+政策”双轮驱动 护航低空经济“振翅腾飞”
吸引无人机企业安家落户,空域资源和政策支持缺一不可。为吸引更多无人机企业入驻,围绕工业级和军用级无人机领域,延庆区规划了5个功能组团,包括无人机研发制造、无人机防御、新材料和新能源等。
在无人机研发制造组团内,为园区无人机企业提供了土地和厂房、办公资源。在八达岭机场周边,规划了无人机实验试飞组团。园区现有374平方公里,真高1098米的独立空域,满足园区无人机企业的试验试飞需求。

作为首批入驻产业园的企业,对于延庆区的空域资源优势,北京大工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洁感慨万千:“园区厂房挑高达到10余米,保障了企业在北京禁飞期间仍然可以进行不间断的飞行测试,大幅缩短了企业从实验室阶段迈入批量化生产的周期。这在其他地方很难做到,对无人机厂商来说也十分关键。”
“自2018年引进第一家无人机企业以来,现在园区已聚集了百余家企业,涵盖了无人机产业链的上下游各个环节。”延庆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赵梅表示:“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在这里安心发展,我们为企业提供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生活保障等全方位的服务。”
据赵梅介绍,延庆区正实施一整套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举措,致力于打造“亲商重商、帮忙不添乱”的服务环境。
——推出“规划引领·延庆服务”品牌,精简审批环节,大幅压缩项目审批时限,实现“拿地即开工”。
——培养一批“全能管家”,在政务服务大厅向企业和群众提供服务。
——打造“热经济·高赋能”服务品牌,提高登记注册办事体验,实现重点企业15分钟办结。
——强化政策宣贯力度,推出“惠企查”政策二维码,助力企业及时获取和兑现惠企政策,多渠道组织政策宣讲辅导培训,推进政策“应知尽知”。
——构建闭环服务机制,整合分散资源,强化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做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一站式解决”,落实督办回访制度,实行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与此同时,延庆区还在北京市率先推行“企业诉求秒回”机制,力求用最短时间、最低成本、最优服务解决企业诉求。
“企业落户延庆后,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支持。”园区企业北京清航紫荆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印明威表示,企业在人才落户、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力度的保障。
以延庆为园区企业提供的人才公租房为例,高铁旁、精装修、家电齐全,拎包入住,最贵的三居每月租金不到2000元,让人才无后顾之忧,专注于科研和创新工作。一系列综合性的支持措施,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无人机产业的未来发展,延庆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赵梅表示,延庆区投促中心将继续通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优化政策供给、提高服务效能,不断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无人机产业在延庆“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