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共治破解难题 废旧平台变身“共享花园”
慈云寺18号楼南侧有一个废旧的平台,在建设初期承载着停放自行车的功能,曾经这里整齐排列着“二八大杠” 和 “凤凰”、“永久” 。如今斑驳的水泥地面,狭窄的过道,锈迹斑斑的铁栏杆,只剩几辆废弃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倒在角落。偌大的车棚遮挡着整个平台的阳光,还常常堆放着各种大件家具,装修垃圾等。多年来,昏暗的车棚下鲜少有人驻足。


社区议事厅里,居民代表们围坐在一起热烈的讨论着。住在1层的孟阿姨说,“二十几年了,垃圾桶一直对着自家窗户,尤其到了夏天,更是蚊虫滋生,希望能好好治理一下。”李大姐也说道:“车棚既破旧又阴暗,多年来一直遮挡着整个平台的阳光,尤其是下雨天,雨水落到车棚顶上的声音,让自己夜夜都难以入眠。”还有居民提出,现在年级越来越大了,推着自行车上平台很吃力,所以慢慢地自行车就变成“僵尸车”了。红庙社区的社工们广泛听取了居民对平台改造的期望与建议,并开展了实地勘察和走访调研。住在18号楼的赵大爷既是18号楼的居民党支部书记和楼门长,也是机二委网格的网格员。他利用自己楼门长和居民支部书记的身份,忙前忙后广泛征求楼里54户居民的意见,集思广益,大家共同描绘出平台的新蓝图 —— 将废旧平台变成 “共享花园”。
2025年,红庙社区党委申请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对18号楼的废旧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改造工程。通过拆除旧车棚,集中清理了长期停放的废旧自行车,大大增加了居民活动空间。对平台地面进行了全面修整,破旧的墙面则被粉刷一新,还精心绘制了多幅以家规、家训和邻里和睦为主题的宣传画,不仅美化了环境,更传递了正能量,营造出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在绿化方面,此次改造增设了多个花箱,种植了各类绿植和花卉,让平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红庙社区党委和居民们的用心规划与不懈努力下,历经两个月的紧张施工,一个崭新的平台呈现在居民们面前。这片被遗忘的角落完成了一场翻天覆地的蜕变,成为承载着邻里温情与幸福的崭新天地。




如今,再次踏上这个平台,眼前的景象令人眼前一亮。原本狭窄局促的空间变得宽敞通透,崭新的车棚和车棚下新铺的地面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宽敞的空地上,安置了错落有致的花箱,摆满了居民们自家的花卉和绿植。夜晚,明亮的灯光照亮整个平台,宛如繁星点缀夜空,每个单元门口还加装了声控门灯,即使在黑夜,大家回家时也如同白昼。

改造后的平台焕然一新,赢得了居民们的一致好评。"以前这里又脏又乱,我们每天一出门就觉得堵心。现在好了,空间大了,环境美了,还有这么有意义的宣传画,我们现在每天都喜欢下来走走,感觉生活品质都提高了。" 居民王阿姨高兴地说道。墙根处整齐排列着各类盆栽,绿植与花卉相映成趣,热心居民们还自发组成“护绿小队”,共同养护着这片“共享花园”。赵大爷看着改造后的平台,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从前居民们路过这里,总是匆匆而过,不愿多做停留。现在走过这里,大家都喜欢驻足停留一会,或聊天,或散步,感受着微风拂面的惬意。” 这个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在社区和居民们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从废弃平台到温馨花园的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