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肝炎日丨从你我做起,让肝炎止步_北京时间

世界肝炎日丨从你我做起,让肝炎止步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

世界肝炎日丨从你我做起,让肝炎止步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

过去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善,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在近十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如今,困扰中国人的肝病是脂肪肝。

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以前,我国被称为“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曾高达 10% 。另外,像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病,曾在我国有过区域性的大流行。还有丙型肝炎,这种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肝脏疾病,以前在我国也非常多见。

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乙肝导致的慢性肝炎患者还容易发展转为肝硬化患者,少部分转变为肝癌患者。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人提“乙肝”色变,甚至会影响乙肝携带者的就业和生活。

但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个提到肝炎人人自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虽然还没有针对乙型肝炎的根治性药物,但疫苗防疫是个有效的突破口。2001年,国家下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将乙肝疫苗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范围,新生儿出生当天就可以免费接种,这使得新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大大减少。到今天我国人群整体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下到降到6% ,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另外,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甲肝疫苗、戊肝疫苗的上市,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病也被有效地控制。

对丙型肝炎来说,虽然还没有研究出相应的疫苗,但是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丙肝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服药三个月就可以让丙肝患者得到痊愈,所以丙型肝炎也不再是一个严重威胁健康的公共问题。

小心脂肪肝

以前走进肝病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多,现在走进肝病科,得脂肪肝的人多。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肥胖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威胁。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脂肪肝这种曾经的“富贵病”逐渐变成了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目前中国的肥胖发生率能够达到50%以上,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率也在30%~40%。

脂肪肝就是因为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从而导致的代谢性肝病。脂肪肝的成因和肥胖的成因是完全一致的。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过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后,首先被运输到了肝脏里。那些负责能量供应的物质——糖类(就是我们所吃的米饭、面食等主食的主要成分)和脂肪会在肝脏里面暂时储存,然后根据身体的营养状况和能量消耗情况决定它们的下一步去向。

当人体营养状况比较差,或者体力活儿干得比较多时,糖类和脂肪就会被运往全身各处的细胞里面,最终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给身体。

相反,当人体的营养过剩,或者体力活动较少时,这些能源物质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以备将来食物缺乏时慢慢使用。这些储存在人体内部的脂肪,除了分布在皮下、腹部、臀部等外周组织外,更多的会被储存在肝脏这个可以称得上是“近水楼台”的营养物质直接处理器官中。因此,脂肪肝会同肥胖相伴而行。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平台专家,北京佑安医院脂肪性肝病诊疗暨减重中心主任张晶,跟您聊聊究竟哪些人的脂肪肝有进展的可能,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又有哪些新的技术和理念。

小心酒精肝

除此以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群也在逐渐增多。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类致癌物,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也就是乙醇)进入肝脏之后,会在肝细胞里的线粒体被氧化,先变成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再次被氧化变成乙酸。

酒精在肝脏内的氧化过程,有点类似把煤炭放进火炉子里去烧,“煤炭”是酒精,“火炉子”是在肝细胞里面的线粒体。点一把火在火炉子烧的时候,火炉子经常会被熏黑,这说明周围环境会受到火的影响,而且还是不好的影响。肝细胞里的线粒体也是一样的,我们喝的酒越多,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越多,线粒体就像火炉子一样会受到越多的损伤。多次损伤之后,线粒体里的酶(就是所谓的转氨酶)就会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最后导致抽血化验时肝功异常。

从点滴做起 多维度守护肝脏健康

肝炎防治需遵循“病因防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特点采取精准措施,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

针对甲肝和戊肝的防控,核心是切断粪口传播链。日常生活中需严把“入口关”:生食与熟食的加工工具必须彻底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用蔬菜前需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海鲜等食材应彻底煮熟;饮用水需保证消毒合格,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集体用餐单位的后勤人员应强化卫生操作规范,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

乙肝和丙肝的防控关键在于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医疗行为必须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个人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严禁共用;文身、穿孔等美容操作需确认机构具备合格消毒设备。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全程接种3剂后保护率可达95%以上,建议未接种人群及时补种。

非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应聚焦生活方式干预。肝脏每日酒精代谢能力约为15克乙醇(相当于50度白酒30毫升),过量饮酒会突破代谢极限导致肝细胞损伤,因此需严格限制饮酒量,最好是滴酒不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控需践行“管住嘴、迈开腿”原则,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肝炎的“隐匿性”特点凸显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普通人群每年体检时增加肝功能检测(ALT、AST等指标)和乙肝五项筛查。乙肝、丙肝患者家属属于高危人群,需每6~12个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

早期发现的肝炎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甲肝、戊肝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多数可痊愈;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进展;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6~12个月,肝细胞损伤可明显修复;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减重5%~10%,肝脏脂肪含量可显著下降。

肝炎的有效防控依赖于科学行动的累积。守护肝脏健康的力量,就藏在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实践中。

北京卫视养生堂健康福利来了!此时此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鲁俊锋主任,正在北京时间直播间等候大家,在线答疑。

点此进入:世界肝炎日特别节目——小心会“跳级”的肝损伤

来源:科普中国、视觉中国、健康北京等

世界肝炎日丨从你我做起,让肝炎止步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

世界肝炎日丨从你我做起,让肝炎止步

今天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提高人们对肝炎(尤其是乙型、丙型肝炎)的重视。

过去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善,病毒性肝炎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在近十年来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如今,困扰中国人的肝病是脂肪肝。

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以前,我国被称为“乙肝大国”,乙肝病毒感染率曾高达 10% 。另外,像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的肝病,曾在我国有过区域性的大流行。还有丙型肝炎,这种以输血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慢性肝脏疾病,以前在我国也非常多见。

乙肝病毒不仅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乙肝导致的慢性肝炎患者还容易发展转为肝硬化患者,少部分转变为肝癌患者。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人提“乙肝”色变,甚至会影响乙肝携带者的就业和生活。

但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那个提到肝炎人人自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虽然还没有针对乙型肝炎的根治性药物,但疫苗防疫是个有效的突破口。2001年,国家下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通知》,将乙肝疫苗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范围,新生儿出生当天就可以免费接种,这使得新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群大大减少。到今天我国人群整体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经下到降到6% ,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

另外,随着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甲肝疫苗、戊肝疫苗的上市,这两种消化道传染病也被有效地控制。

对丙型肝炎来说,虽然还没有研究出相应的疫苗,但是目前已经有了针对丙肝病毒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服药三个月就可以让丙肝患者得到痊愈,所以丙型肝炎也不再是一个严重威胁健康的公共问题。

小心脂肪肝

以前走进肝病科,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多,现在走进肝病科,得脂肪肝的人多。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肥胖成为人民群众健康的一个重要威胁。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成份,脂肪肝这种曾经的“富贵病”逐渐变成了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目前中国的肥胖发生率能够达到50%以上,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率也在30%~40%。

脂肪肝就是因为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从而导致的代谢性肝病。脂肪肝的成因和肥胖的成因是完全一致的。

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过肠道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后,首先被运输到了肝脏里。那些负责能量供应的物质——糖类(就是我们所吃的米饭、面食等主食的主要成分)和脂肪会在肝脏里面暂时储存,然后根据身体的营养状况和能量消耗情况决定它们的下一步去向。

当人体营养状况比较差,或者体力活儿干得比较多时,糖类和脂肪就会被运往全身各处的细胞里面,最终被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供给身体。

相反,当人体的营养过剩,或者体力活动较少时,这些能源物质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起来,以备将来食物缺乏时慢慢使用。这些储存在人体内部的脂肪,除了分布在皮下、腹部、臀部等外周组织外,更多的会被储存在肝脏这个可以称得上是“近水楼台”的营养物质直接处理器官中。因此,脂肪肝会同肥胖相伴而行。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平台专家,北京佑安医院脂肪性肝病诊疗暨减重中心主任张晶,跟您聊聊究竟哪些人的脂肪肝有进展的可能,在诊断及治疗方面,又有哪些新的技术和理念。

小心酒精肝

除此以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群也在逐渐增多。酒精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一类致癌物,可以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也就是乙醇)进入肝脏之后,会在肝细胞里的线粒体被氧化,先变成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再次被氧化变成乙酸。

酒精在肝脏内的氧化过程,有点类似把煤炭放进火炉子里去烧,“煤炭”是酒精,“火炉子”是在肝细胞里面的线粒体。点一把火在火炉子烧的时候,火炉子经常会被熏黑,这说明周围环境会受到火的影响,而且还是不好的影响。肝细胞里的线粒体也是一样的,我们喝的酒越多,在线粒体中发生的氧化反应越多,线粒体就像火炉子一样会受到越多的损伤。多次损伤之后,线粒体里的酶(就是所谓的转氨酶)就会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最后导致抽血化验时肝功异常。

从点滴做起 多维度守护肝脏健康

肝炎防治需遵循“病因防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肝炎的传播特点采取精准措施,构建多维度防护体系。

针对甲肝和戊肝的防控,核心是切断粪口传播链。日常生活中需严把“入口关”:生食与熟食的加工工具必须彻底分开,避免交叉污染;食用蔬菜前需用流动水彻底清洗,海鲜等食材应彻底煮熟;饮用水需保证消毒合格,避免饮用来源不明的水。集体用餐单位的后勤人员应强化卫生操作规范,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

乙肝和丙肝的防控关键在于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暴露。医疗行为必须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医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个人生活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严禁共用;文身、穿孔等美容操作需确认机构具备合格消毒设备。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有效手段,全程接种3剂后保护率可达95%以上,建议未接种人群及时补种。

非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应聚焦生活方式干预。肝脏每日酒精代谢能力约为15克乙醇(相当于50度白酒30毫升),过量饮酒会突破代谢极限导致肝细胞损伤,因此需严格限制饮酒量,最好是滴酒不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控需践行“管住嘴、迈开腿”原则,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比例,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肝脏脂肪沉积。

肝炎的“隐匿性”特点凸显定期筛查的重要性。建议普通人群每年体检时增加肝功能检测(ALT、AST等指标)和乙肝五项筛查。乙肝、丙肝患者家属属于高危人群,需每6~12个月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检测。

早期发现的肝炎通过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甲肝、戊肝通过对症支持治疗多数可痊愈;乙肝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可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肝硬化进展;酒精性肝炎患者戒酒6~12个月,肝细胞损伤可明显修复;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减重5%~10%,肝脏脂肪含量可显著下降。

肝炎的有效防控依赖于科学行动的累积。守护肝脏健康的力量,就藏在每个人的健康生活实践中。

北京卫视养生堂健康福利来了!此时此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中心一科鲁俊锋主任,正在北京时间直播间等候大家,在线答疑。

点此进入:世界肝炎日特别节目——小心会“跳级”的肝损伤

来源:科普中国、视觉中国、健康北京等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