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去西藏,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世界第一的珠穆朗玛峰。然而,在吃货的眼中,如果去了西藏,不能遍尝那里的美食,那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西藏的酥油茶、糌粑、人生果、土巴……多的是你没尝过的美味,一起了解一下吧!
提起去西藏,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世界第一的珠穆朗玛峰。然而,在吃货的眼中,如果去了西藏,不能遍尝那里的美食,那实在是人生一大憾事。西藏的酥油茶、糌粑、人生果、土巴……多的是你没尝过的美味,一起了解一下吧!
|酥油茶

人们说,没有喝过酥油茶,就算没有到过青藏高原。初喝酥油茶,第一口异味难耐,第二口淳香流芳,第三口永世不忘。千百年来,在与严酷的自然条件作斗争时,藏族人民创造了酥油茶文化。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取的油脂,跟黄油有点相似,藏族人最喜欢用牦牛奶制作的酥油。酥油的制作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把鲜奶倒入木桶中,使其微微发酵,然后用专用的工具反复搅拌,搅拌上千次后,油水就会上下分离。这个时候要小心翼翼的把上层漂浮的油捞出来,放在凉水里,双手反复揉捏,直到杂质清除干净,就变成了纯正的酥油。制作酥油茶的时候,先把酥油放在桶中,加少许食盐,倒入浓茶,然后反复搅拌,直到茶和酥油充分融合,变成乳状就可以了。酥油茶有点像咱们常喝的奶茶,只不过奶茶也是牛奶加茶,而酥油茶是酥油加茶。在西藏,围绕酥油茶文化,还有茶会,贯穿于交友、节庆、离别、爱情等聚会中。
|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和酥油、茶叶、牛羊肉,被称为藏族饮食的“四宝”。藏族人一日三餐都有糌粑。糌粑,名子听起来新鲜,实际上就是青稞炒面。它是青稞麦炒熟、磨细、不过筛的炒面,与我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而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吃糌粑时,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拌时,先用中指将炒面向碗底轻捣,以免茶水溢出碗外;然后转动着碗,并用手指紧贴碗边把炒面压入茶水中;待炒面、茶水和酥油拌匀,能用手捏成团,就可以进食了。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揉合成团叫“粑”,用手往嘴里送。另外,糌粑还可以煮成稀粥吃,藏语叫“糌土”。藏族人习惯于把糌粑装在画有龙、凤、树叶等图案的木制糌粑盒里摆设或食用,有的糌粑盒用金、银、铜来包装,十分昂贵,过去,旧时只有达官贵人才用得起,如今一般百姓家里也随处可见。
|岗巴烤羊排

2012年,岗巴羊因其优良的品质,成为西藏自治区首个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畜产品。西藏岗巴县的羊肉,肉质鲜美,经过独特的腌制、酱卤、烤制,配上自制藏辣椒酱,使得肉质多汁,外酥里嫩、香气十足。
|藏式土巴

“土巴”是藏族人对粥类的总称。西藏牧民熬制“土巴”,一般均要配以牦牛肉、西藏人参果、萝卜丝和糌粑面等。汤选用的是牦牛骨熬制几小时,做法讲究,只加入少量的盐巴,味道原生态。
|西藏人参果沙拉

西藏人参果是一种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根,采自圣地西藏辽阔的山间牧场,高原人叫这种植物的块根为“蕨麻”,又叫延寿果,蓬莱果等。西藏人参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钙、磷、铁等无机盐,是一种很好的甜食辅料,性味甘、温,有健脾益胃、明目益智、生津止渴、益气补血等功效,对于营养不良、脾虚腹泻、贫血及病后体弱等症有良好的疗效,也是有助健康,使人益寿延年的佳果。作为西藏人过节必食的吉祥食品,西藏人参果还是长寿和丰收的象征,在西藏民间多用以老人和少儿滋补身体。
|石锅松茸炖藏鸡

墨脱意为“隐秘的莲花圣地”,坐落于西藏林芝市境内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千百年来当地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以石为锅,烹煮食物,容器、炊具、汤勺都就地取材,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发挥到了极致。这道“石锅松茸炖藏鸡”就是用历史悠久、质地绵软的墨脱石锅为器皿,以松茸菌融入小火慢炖3小时的藏土鸡汤中,汤鲜味美,味道醇厚。
编辑:刘旭
来源:北京珠穆朗玛宾馆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