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至11月12日,北方昆曲剧院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将在全国八个城市再次巡演16场!此次巡演遍及山西晋城、四川成都、广东深圳、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河南南阳和郑州以及河北石家庄。
《牡丹亭》又要巡演了……
2025年8月12日至11月12日,北方昆曲剧院的经典剧目《牡丹亭》将在全国八个城市再次巡演16场!仅最近三年,北昆已携《牡丹亭》在国内外巡演超过150场。

此次巡演遍及山西晋城、四川成都、广东深圳、江苏苏州、浙江嘉兴、河南南阳和郑州以及河北石家庄。从夏到秋,相约《牡丹亭》,共赏姹紫嫣红昆曲夜。
北昆此次名为“姹紫嫣红”的全国巡演,是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自2013年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以来,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曲《牡丹亭》,至情至性的爱情,引得无数人倾慕留恋。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当之无愧的天花板,昆曲已拥有不断扩大的固定观众群体;而《牡丹亭》则几乎是昆曲的代名词。悠扬婉转的唱腔,婀娜曼妙的身段,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都是它盛演不衰的根基。
然而,全国《牡丹亭》版本那么多、演出的名家也不在少数,北昆的《牡丹亭》依然场场爆满,是需要一个理由的——
北昆人心心念的“时牡丹”是哪一出?
在巡演前一周的响排现场,北昆副院长、《牡丹亭》主演之一、国家一级演员邵天帅介绍说,此次巡演的北昆版《牡丹亭》是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传统剧目,有别于全国其他剧团,这个版本的《牡丹亭》有一个专属于北昆的爱称:时牡丹。
这版《牡丹亭》是已故剧作家时弢改编的,凝结着时老毕生的研究心得,因而有“时牡丹”之誉。它最大的特色在剧本,曲辞典雅、亮丽、浪漫、充满生气,故事讲述更加唯美、清新。似乎早在四十年前,便找到了符合现代审美的叙事技巧和呈现节奏,再通过温婉的行腔,细腻的表演,成为昆曲《牡丹亭》南北多种版本中的佼佼者。
2001年5月18日,拥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北方昆曲剧院是长江以北、唯一的专业昆曲艺术表演团体,建院已有68载。现任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杨凤一说,“时弢版的《牡丹亭》是北昆的看家大戏,蕴含着北昆素来秉持的京朝风范、燕赵气韵,在全国昆剧院团中是独具一格的。”
剧本清雅,演员靓丽,服化道韵味十足,北昆时弢版的《牡丹亭》演绎出了风华绝代、深情几许。不仅是视觉听觉的享受,更是一次身心情志的荡涤。这也正是《牡丹亭》作为昆曲经典,在日臻完美的状态下,仍然常演常新的秘密。
《牡丹亭》背后的北昆传承
此次巡演的八座城市中,苏州、嘉兴是昆曲的发源地,其演出的意义自然非同一般。巡演的另外一位女主演是梅花奖获得者、国家一级演员魏春荣,对她来说,《牡丹亭》就是“长在身上”的戏,扮演杜丽娘,是一生的功课。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追求“气韵双修”的努力!
魏春荣二十岁年纪的时候,师从昆曲表演艺术家、北昆闺门旦第一代名家蔡瑶铣,学习了这出《牡丹亭》,到今天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正式演出也超过了300场。她不断探索角色在情感表达和动作展示方面的韵味,让不同场景、不同情节下的人物更有层次感、更有吸引力。把每一次演出,都当成是一次考试,以“日拱一卒”的任性和灵感,对角色做出新的诠释,哪怕是一点点进步,日积月累,也总能获得舞台上的畅快淋漓和台下观众的共鸣。

如今,北昆第二代 “杜丽娘”,魏春荣感恩于师父的 “口传心授”,也把传承的接力棒,交给了邵天帅、和更年轻的一代北昆人。
青年团,是目前北昆传承至今的第四代,既是年纪最小的一代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1岁;也是格外青春灵动的一群新生力量。目前他们已经开始挑起大梁,出演《牡丹亭》《红楼梦》等剧目。他们知道,有传承才有发展,在发展中再创新,才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昆曲艺术。
戏,是靠磨出来的。在北昆自己的排练厅——戏仓,从早到晚,都能看到不同角色、身份的演员、乐手,在台上排练、演奏。一个眼神、一句唱词,举手投足间演绎着昆曲细腻婉转的灵魂;一把折扇,一瓶春柳,把闺阁离愁、情深意浓传递得深渊悠长;一根笛,一把琴,奏出水磨调的一唱三叹、百转千回……
四代人、近七十年,北昆人的传承之路虽然曲折,却坚定而扎实。
北昆《牡丹亭》的青年观众缘
昆韵声远,四海频传。这些年,和昆曲发源的南方城市类似,北方地区的昆曲氛围也越来越好,昆曲正在成为年轻人热捧的时尚文化,甚至成为体现自身审美与意趣价值的载体。
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走进剧场,醉心于舞台上昆曲艺术家们细腻而纯美的表演,感受着举手投足间、昆曲程式背后的美感和寓意,由传统艺术激发出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也荡漾心间。台上台下,气氛和谐,演员们也能感受到台下的观众是“懂我的”,是“懂昆曲的”。
北昆的全国巡演时来已久,每每票房热卖,剧场座无虚席。演出前,就有粉丝和戏迷提前几个小时等候在剧场外;散场后,总有几种饱含戏迷暖暖心意的小礼物,被悄悄送到后台门口……
有些观众虽然年轻,但却是资深昆曲迷。他们是带着对比欣赏的心态来追北昆版《牡丹亭》的,听惯了南方剧团的表演,很多人更希望聆听北昆与众不同、变化微妙的唱腔,以及在身法步态上的北派风韵。
男主角柳梦梅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邵峥便是得到观众偏爱的人,他说,北昆时弢版的《牡丹亭》正是唱给当下年轻人的深情细语,“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美的人,就不会不喜欢《牡丹亭》”。
作为昆曲艺术的传承者,北昆人一直没有停止过探索新的传播方式和创新路径的脚步,为传统昆曲寻找当代表达、为传统文化奏响时代高音,北昆人毅然决然地走出“舒适区”,用新人新作和精品力作,回应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期盼。
巡演的城市故事
观众所在之处,就是北昆所到之处。巡演前的动员会上,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总会语重心长地叮嘱大家:戏比天大。每次巡演,临时成立的党支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同志也都率先积极垂范。严把艺术质量关,让每一场演出都呈现得完美、精彩。杨凤一院长以“一颗菜精神”作为开场白,相信大家能够严字当头、慎终如始,为全国各地观众奉上高质量、高水准具有北昆特色的精彩演出。
一城一策,是此次巡演的另一大亮点。在八个巡演城市,北昆都特意安排了戏外活动,为把《牡丹亭》的唱词之美、至情之美、意境之美最大范围地传播给公众,让传统戏曲艺术再次成为装点当代人美好生活、充盈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最优选择。
在首演的山西晋城,将邀请当年的抗战老兵及其家属到场观戏;
在四川成都,与大熊猫花花和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有关的神秘嘉宾也将莅临演出现场;
在广东深圳,《牡丹亭》将邀请年轻观众与演员互动,交流昆曲艺术的滋养价值;
在浙江苏州和嘉兴,主演将探访丝绸之乡,解读《牡丹亭》行头装扮背后的故事;
河南也是戏曲大省,在南阳和郑州,《牡丹亭》剧组将与豫剧名家共同企划,让更多的人爱上传统戏曲艺术。
在收官之地——河北石家庄,《牡丹亭》将为观众准备神秘巡演礼物,等待有缘人的到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以“美”贯穿全剧始终,一出戏,也是一场沁润心灵的东方美学盛宴。
相遇北昆,相约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