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中国传统地方戏剧,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音乐淳朴流畅,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淳朴清新,细腻动人;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2006年,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黄梅戏,中国传统地方戏剧,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黄梅戏音乐淳朴流畅,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淳朴清新,细腻动人;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2006年,黄梅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7月25-30日,我馆将举办为期一周的“遇见非遗”:黄梅芬芳香自来——黄梅戏社教活动。
活动中,我们将邀请黄梅戏的安徽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国平老师,为我们具体讲授黄梅戏的源流、发展、表现形式,并结合现场展示的《女驸马》、《天仙配》、《夫妻双双把家还》、《打猪草》等黄梅戏经典选段,进行剧目解读。活动过程中,还会有专门的身段示范讲授互动环节。七月的最后一周,让我们一起遇见非遗,感受黄梅戏特有的芬芳。

活动时间
7月25日-7月28日(工作日)
下午场:14:00
7月29日、7月30日(周六日)
上午场:10:00
下午场:14:00
(每场活动内容一致)
活动地点
馆一层多功能厅
展示项目
黄梅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面向人群
传统戏剧类非遗爱好者、高校师生群体和相关领域学者
主讲人

刘国平
黄梅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副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演员。
艺术家

徐 越

方梦婷

周 地

丁诗雯

陈雅琳

张司晨

周 涛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非遗由各民族世代相传,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非遗,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倾情打造“遇见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将围绕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等,通过情景式、体验式等方式,定期邀请相关领域非遗传承人或群体进行活态展示,展示非遗传承至今的经久魅力,揭示其所蕴含的中华文明基因,让人民群众近距离走进非遗、感受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转自:中国工美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