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杨庄街道广通小区,带领居民从点滴小事做起,采取各种便民利民的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小事,为生活添便利为城市增温度。
资源可回收日
垃圾分类驿站
智能回收箱
......
通州区杨庄街道广通小区
带领居民从点滴小事做起
采取各种便民利民的措施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关键小事
为生活添便利
为城市增温度
家门口的“绿色低碳”日
早上八点半,“可回收物交投文明实践活动”在广通小区广场如火如荼的开展。“阿姨,这袋衣物共5.3千克,您可以去兑换一包抽纸和一瓶洗衣液。”爱回收工作人员说。

“每月的交投日,我都会清理家里不穿的衣物,不仅把家中的空间腾出来了,还能兑换一些生活用品,更为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居民李阿姨说。

据了解,广通小区每月都会开展一次“可回收物交投文明实践活动”。小区居民按照需求和捐献量将自己需要的物品带回家。此外,小区还会面向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举办垃圾分类趣味宣传活动,征集垃圾分类相关的手工作品、摄影作品等,并进行评选和展示。

广通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人员惠子昂说:“我们小区的居民可以通过集中投放日活动、垃圾分类驿站、智能回收箱三种方式进行可回收物的投放,居民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参与。”
24小时不打烊的生活垃圾分类驿站
走进广通小区,随处可见“分类齐参与 低碳新时尚”“垃圾分类好处多 源头减量新生活”等垃圾分类宣传标语。


而在生活垃圾分类驿站旁,小区还贴心设置了洗手处,供来往丢垃圾的居民随时洗手,为居民营造了干净健康的生活环境。

“刚刚五一假期结束,趁孩子不在家,把家里的纸盒单独分类出来投放到可回收物箱里。”居民王阿姨边投放边说。

“除了可回收物投放外,广通小区还面向居民宣传‘大件垃圾上门回收、厨余垃圾不破袋’,更加方便居民投放。”负责广通小区的物业公司魏经理说。
智能回收箱让环保更轻松
在广通小区,目前按照每250户一台的标准投放智能回收箱,共投放4台,自布置在小区后,平均每天每台机器回收物品约70公斤。

张阿姨在爱回收指导员的帮助下投放
带有溯源码的可回收物包裹被一一运回爱回收通州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以“半人工+半自动化”的方式进行分拣。分拣员将可回收物放上传送带,传送到分拣线上,并熟练地将织物、纸质、金属、塑料等物品分类分拣,逐一将其精细化分拣为80多个品类,进行压缩打包送往有资质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


“便民惠民的回收渠道是激励居民践行垃圾分类的主要举措,通州区持续创新再生资源智能回收及‘一袋式’回收模式,推进大件垃圾预约清运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可回收物交投模式,高质量提升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让‘投、收、运、处、利’全链条都处于规范运行状态。”通州区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五年来,市城市管理委牢牢抓住“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三个关键。五年来,全市生活垃圾处理量从每日2.77万吨下降为每日2.17万吨,减量率超过20%。据市统计局2025年4月调查数据,98.3%的被访者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投放,较2020年1月提升25.3%;94.1%的被访者对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满意,较2020年1月提升36.7%。
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处长李彦富表示:“2024年以来,北京市改善分类投放环境,采取‘厨余不破袋、大件上门收、回收进社区’等便民措施,提升分类便利度,让‘关键小事’成为‘便民好事’。”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优化投放环境,严格规范收运处各环节,开展多样多元的宣传发动,以践行“光盘行动”等绿色低碳长效措施力促减量,同时扩大便民惠民的可回收物交投模式覆盖范围,提升大件垃圾上门收服务水平,定期组织再生资源集中投放日活动,引导居民主动分类,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走实。(记者颜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