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总务省25号公布的数据显示,东京都23区10月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1.8%,食品价格涨幅扩大,尤其是米类商品,价格同比上涨62.3%,是自1971年有比较数据以来最大值。在大米价格长期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许多日本民众改变饮食习惯,开始倾向于价格相对更便宜的非米类主食。

今年以来,日本大米价格持续走高,背后主要原因包括去年持续高温天气导致大米产量下降,以及日元贬值令生产成本上涨等。而今年秋季新米上市后,米价高企的情况也并未缓解。

在名古屋这家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很多贴有“新米”标签的大米,但价格令消费者望而却步。富山地区产的这款新米5公斤售价3435日元,约合人民币161元,大约是去年同期价格的两倍。

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顾客更倾向于购买小包装的品牌米。此外,将不同品牌、产地、生产时间的大米混合在一起出售的混合米因价格相对便宜而备受顾客青睐,近期销量大增。

另据报道,由于米价居高不下,不少日本民众开始更多地食用面条等非米类主食,外出就餐时,拉面店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

然而事实上,日本人心目中廉价、美味的拉面店在当前也难以继续维持一贯印象。据路透社24号报道,今年以来,由于日本通胀水平持续走高,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叠加人手不足导致的用工成本高企,很多拉面店被迫多次上调价格,一些拉面店仍难以为继,最终只能倒闭。
根据日本调查机构的最新数据,今年4月至9月的半年间,日本破产的企业超过5000家,同比增加18.6%,为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餐饮服务业破产企业数量增幅最大,超过146%。
编辑:李萌、刘继葳
责编:马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