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急于攻击“贞操观”恰恰说明你在乎_北京时间

在没有避孕技术的古代,适龄女性如果失去贞操的结果可能是导致族群血统的混乱,因此存在这种贞操观念在禁止兄弟姐妹性关系、排斥原始群的内部通婚和族外婚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群婚制消除后,这种贞操观念也有利于形成固定夫妻的婚姻制度,可以说...

——本文约1450个字,阅读需3分钟

近日,江西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上,演讲者丁璇提及“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引发热议。一时间,舆论喧嚣,有网友表示“这些言论是对女性的歧视和禁锢”。

北京时间“锐评”(微信ID:Btimelun)认为,如果现在还有人专门撰文讨论是否应该坚持这种旧时代的“贞操观”,未免太可笑了些,但这种观念却又客观存在,因为很多人根本上还是介意的。

无独有偶,最近《欢乐颂2》里也出现了“贞操”的话题:邱莹莹因为被男友应勤发现不是处女,而遭到了对方的嫌弃,樊胜美出面劝说反被对方斥责,而安迪则用一整套详细的长邮件逻辑推演去反驳应勤的这种观念。

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如果真有人写这么长的信,恐怕对方早看不下去扔一边了,可能还得甩一句:“吃饱了撑得多管闲事”。这封信或许可以看出制作方想要传递的一种观念:摒弃贞操观。

但不管电视剧的女主角怎么说,不管女权主义者怎么愤怒,不管媒体怎么批驳,实际上社会至今仍然存在这种观念:男人认为女人应该守身如玉,对失去“贞操”的女性另眼相看,甚至还有不少男性存在“处女情结”;一些女性因为穿着暴露受到非议,甚至遭遇性侵之后还有人指责她们。

这种落后的“贞操观”不仅存在于某些人的内心在传统文化、女德之类的软外壳包装下,居然能够登堂入室,甚至进入校园宣讲,足见其存在的土壤仍然具备。

在这种环境之下,指望通过媒体的批判和网友的围剿,或许可以驱逐一个丁璇,又或者可以排除一部三观很正的电视剧,但要想真正消除这种“贞操观”并非易事。

北京时间“锐评”认为,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人存在的这种对女性禁锢的思想已经长达上千年,而如果追溯贞操意识的出现恐怕又不止千年了。

在没有避孕技术的古代,适龄女性如果失去贞操的结果可能是导致族群血统的混乱,因此存在这种贞操观念在禁止兄弟姐妹性关系、排斥原始群的内部通婚和族外婚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群婚制消除后,这种贞操观念也有利于形成固定夫妻的婚姻制度,可以说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这种贞操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被各个文明不约而同地形式化,中国从秦代就有为宫女点“守宫砂”的做法,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也发明了贞操带,一些宗教传统中也将女性的贞操视作教义的一部分。这时候的贞操观念与其说是为了维护血统,不如说是当时家庭财产制度的一种延伸,女性作为性交工具和生育机器是以财产的形式依附于男性的,贞操则是这种依附关系中被道德化甚至宗教化的部分。

当然,随着近代女性逐渐独立解放,妇女获得独立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实际上贞操这种家庭财产制度的延伸也不具备意义了,而避孕技术的发明也解决了维护血统的问题,按理说贞操这个观念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

但任何观念的消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点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读。贞操观念经历过上千年的传递,实际上已经在社会群体中普遍形成了这种集体无意识,这一点不光是男性有这种观念,女性多少也有这种观念残存。

而想要消除这种观念,当然可以靠教育和社会舆论,但实际上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时间虽早,却路途坎坷。在性方面真正算得上彻底解放思想恐怕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像丁璇这样的六旬女士,假如开放的如同90后一般,也穿着薄衫短裙穿街过巷,甚至可以做到对贞操弃如敝履,恐怕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了。

至于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会被丁璇的言辞引发怒火,会为了电视剧里的贞操争论拍手叫好,恐怕也说明了很多人还是在乎这个观念的,否则纷纷扬扬的发帖争论又为了什么呢?你不理她也就是了。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梁千里

此文系北京时间原创稿件

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留署名

投稿邮箱:pinglun@btime.com

在没有避孕技术的古代,适龄女性如果失去贞操的结果可能是导致族群血统的混乱,因此存在这种贞操观念在禁止兄弟姐妹性关系、排斥原始群的内部通婚和族外婚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群婚制消除后,这种贞操观念也有利于形成固定夫妻的婚姻制度,可以说...

——本文约1450个字,阅读需3分钟

近日,江西九江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公益讲座上,演讲者丁璇提及“女人衣着暴露易失身”、“女孩最好的嫁妆就是贞操”等言论引发热议。一时间,舆论喧嚣,有网友表示“这些言论是对女性的歧视和禁锢”。

北京时间“锐评”(微信ID:Btimelun)认为,如果现在还有人专门撰文讨论是否应该坚持这种旧时代的“贞操观”,未免太可笑了些,但这种观念却又客观存在,因为很多人根本上还是介意的。

无独有偶,最近《欢乐颂2》里也出现了“贞操”的话题:邱莹莹因为被男友应勤发现不是处女,而遭到了对方的嫌弃,樊胜美出面劝说反被对方斥责,而安迪则用一整套详细的长邮件逻辑推演去反驳应勤的这种观念。

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如果真有人写这么长的信,恐怕对方早看不下去扔一边了,可能还得甩一句:“吃饱了撑得多管闲事”。这封信或许可以看出制作方想要传递的一种观念:摒弃贞操观。

但不管电视剧的女主角怎么说,不管女权主义者怎么愤怒,不管媒体怎么批驳,实际上社会至今仍然存在这种观念:男人认为女人应该守身如玉,对失去“贞操”的女性另眼相看,甚至还有不少男性存在“处女情结”;一些女性因为穿着暴露受到非议,甚至遭遇性侵之后还有人指责她们。

这种落后的“贞操观”不仅存在于某些人的内心在传统文化、女德之类的软外壳包装下,居然能够登堂入室,甚至进入校园宣讲,足见其存在的土壤仍然具备。

在这种环境之下,指望通过媒体的批判和网友的围剿,或许可以驱逐一个丁璇,又或者可以排除一部三观很正的电视剧,但要想真正消除这种“贞操观”并非易事。

北京时间“锐评”认为,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人存在的这种对女性禁锢的思想已经长达上千年,而如果追溯贞操意识的出现恐怕又不止千年了。

在没有避孕技术的古代,适龄女性如果失去贞操的结果可能是导致族群血统的混乱,因此存在这种贞操观念在禁止兄弟姐妹性关系、排斥原始群的内部通婚和族外婚方面都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在群婚制消除后,这种贞操观念也有利于形成固定夫妻的婚姻制度,可以说为人类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这种贞操观念,在后来的发展中被各个文明不约而同地形式化,中国从秦代就有为宫女点“守宫砂”的做法,欧洲人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也发明了贞操带,一些宗教传统中也将女性的贞操视作教义的一部分。这时候的贞操观念与其说是为了维护血统,不如说是当时家庭财产制度的一种延伸,女性作为性交工具和生育机器是以财产的形式依附于男性的,贞操则是这种依附关系中被道德化甚至宗教化的部分。

当然,随着近代女性逐渐独立解放,妇女获得独立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实际上贞操这种家庭财产制度的延伸也不具备意义了,而避孕技术的发明也解决了维护血统的问题,按理说贞操这个观念是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

但任何观念的消除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点可以用著名心理学大师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来解读。贞操观念经历过上千年的传递,实际上已经在社会群体中普遍形成了这种集体无意识,这一点不光是男性有这种观念,女性多少也有这种观念残存。

而想要消除这种观念,当然可以靠教育和社会舆论,但实际上中国人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时间虽早,却路途坎坷。在性方面真正算得上彻底解放思想恐怕也就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而像丁璇这样的六旬女士,假如开放的如同90后一般,也穿着薄衫短裙穿街过巷,甚至可以做到对贞操弃如敝履,恐怕才是非常奇怪的事情了。

至于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会被丁璇的言辞引发怒火,会为了电视剧里的贞操争论拍手叫好,恐怕也说明了很多人还是在乎这个观念的,否则纷纷扬扬的发帖争论又为了什么呢?你不理她也就是了。

文/北京时间评论员梁千里

此文系北京时间原创稿件

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留署名

投稿邮箱:pinglun@btime.com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