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全面下调至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_北京时间

9月起全面下调至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

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9月起全面下调至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

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0%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同时,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预定利率进入“2时代”

自2023年8月预定利率由3.5%下调至3%之后,时隔近一年预定利率再次下调。与之前预期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监管部门采取分批下调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预定利率。

此次《通知》最令外界关注的是,首次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预定利率基准值将通过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进行确定,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金融监管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防范利差损风险

预定利率上限调整至2.5%还是在1999年。回顾来看,1992年,中国经济进入强劲增长期,当年GDP增长14.2%。1993年GDP增长同样达到14%,当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达到10.98%的高点,并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维持不变。彼时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将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高至7%—10%之间。

但自199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当年GDP增长为10.9%, 1996年5月开始,银行利率进入下行通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国内市场萧条。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中国央行7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彼时的保险业却并未下调预定利率,从而加剧了行业利差损。

暗藏的利差损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1999年6月10日,银行又一次宣布降息当天,原中国保监会也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全面叫停高预定利率产品,强制寿险公司将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

这份紧急通知直至2013年8月才被正式废止。彼时,原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评估利率为3.5%,普通型养老年金的预定利率可以在3.5%的基础上上浮15%,即最高为4.025%。至此,预定利率2.5%的上限规定才被打破。

时隔25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来到2.5%,其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当前,防范利差损风险已经成为保险行业重大挑战,下调预定利率能够降低行业负债成本。

来源:央视四套、华夏时报

编辑:张余蓉

责编:段忠俊

9月起全面下调至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

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9月起全面下调至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

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0%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同时,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预定利率进入“2时代”

自2023年8月预定利率由3.5%下调至3%之后,时隔近一年预定利率再次下调。与之前预期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监管部门采取分批下调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预定利率。

此次《通知》最令外界关注的是,首次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预定利率基准值将通过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进行确定,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金融监管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防范利差损风险

预定利率上限调整至2.5%还是在1999年。回顾来看,1992年,中国经济进入强劲增长期,当年GDP增长14.2%。1993年GDP增长同样达到14%,当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达到10.98%的高点,并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维持不变。彼时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将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高至7%—10%之间。

但自199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当年GDP增长为10.9%, 1996年5月开始,银行利率进入下行通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国内市场萧条。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中国央行7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彼时的保险业却并未下调预定利率,从而加剧了行业利差损。

暗藏的利差损风险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1999年6月10日,银行又一次宣布降息当天,原中国保监会也下发《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全面叫停高预定利率产品,强制寿险公司将预定利率调整为不超过年复利2.5%。

这份紧急通知直至2013年8月才被正式废止。彼时,原中国保监会下发《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评估利率为3.5%,普通型养老年金的预定利率可以在3.5%的基础上上浮15%,即最高为4.025%。至此,预定利率2.5%的上限规定才被打破。

时隔25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再次来到2.5%,其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当前,防范利差损风险已经成为保险行业重大挑战,下调预定利率能够降低行业负债成本。

来源:央视四套、华夏时报

编辑:张余蓉

责编:段忠俊

9月起全面下调至2.5%!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回到1999年

A- A+ 2024-08-20 17:11:07  568次浏览  作者头像 BRTV首都晚间报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日前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通知》要求:

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自2024年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0%,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0%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1.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1.5%执行;最低保证利率超过上限的万能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同时,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预定利率进入“2时代”

自2023年8月预定利率由3.5%下调至3%之后,时隔近一年预定利率再次下调。与之前预期有所不同的是,此次监管部门采取分批下调传统产品和新型产品预定利率。

此次《通知》最令外界关注的是,首次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预定利率基准值将通过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进行确定,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金融监管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防范利差损风险

预定利率上限调整至2.5%还是在1999年。回顾来看,1992年,中国经济进入强劲增长期,当年GDP增长14.2%。1993年GDP增长同样达到14%,当年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也达到10.98%的高点,并在将近三年的时间内维持不变。彼时的保险公司也纷纷将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调高至7%—10%之间。

但自1995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当年GDP增长为10.9%, 1996年5月开始,银行利率进入下行通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国内市场萧条。在此后3年多时间里,中国央行7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最高的10.98%直接降至2.25%。彼时的保险业却并未下调预定利率,从而加剧了行业利差损。

评论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