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峪口镇“百千工程”示范区,西营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致力于发展土地集体流转和股份合作模式,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西营村通过借助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资金支持,形成了以大桃为主,樱桃、苹果、梨等多种有机果品种植的现代农业产业强村。
岁末将至,北方进入寒冬。虽然大桃的丰收期已过,但在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桃园内,村民杨国庆正在忙着上新安装一种新型喷洒设备,为来年的丰收做准备。西营村,这个远近闻名的“盒马村”,不仅是平谷首家大桃种植的标准示范基地,也是科技创新的典范,当前已有近30种科技手段应用于西营村有机大桃种植基地。明年,借助新设备,村里的大桃品质能够更上一层楼。
作为峪口镇“百千工程”示范区,西营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致力于发展土地集体流转和股份合作模式,推动土地集约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西营村通过借助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农担”)的担保资金支持,形成了以大桃为主,樱桃、苹果、梨等多种有机果品种植的现代农业产业强村。

科技助力+金融扶持让西营村的平谷大桃“出圈”
2022年,北京首家农副产品“盒马村”落地西营村,村里的有机大桃通过进驻盒马门店,闯入了更多人的视野。走进西营村有机大桃种植基地,一眼就能发现它的与众不同:桃树行间距4米,株间距1.5米。“我们采用的这种密植形式,确保每棵树都能充分吸收阳光雨露。目前,果园的桃树已全部实现机械化管理,日常管理只需要几个桃农即可完成。”西营村党支部副书记周春英介绍。

最近,桃园内村民们正在安装一种新型喷洒设备,“这种设备采用上下双层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各种液体向上和向下的精准喷洒。通过精细调控喷洒范围和强度,有效减少了浪费和污染。”杨国庆说。从2015年开始,西营村通过让500亩土地休耕三年的方式,恢复地力。为了方便机械化作业,提高产量,改变以前完全依靠人工种植的模式,休耕期间,西营村将桃园树株结构进行全面调整,如此一来,载着旋耕机、除草机、植保机等农机具的汽车、拖拉机直接就可以开到树下。

周春英提到,西营村大桃种植中还运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在所有地块埋设滴灌管道,实现灌溉、施肥一体化。目前,西营村大桃种植已基本告别了纯手工作业模式,除了套袋、摘桃、修剪等环节仍需手工完成外,植保、旋耕、除草、灌溉等环节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这种标准化种植的优势不仅确保了质量和产量双达标,还显著提升了经济效益。以纽扣蟠桃为例,亩产量可达4000斤,市场售价最高可达每斤20元。

常年给美团买菜、盒马、多点等平台和各大菜市场及商超供货的西营村,对桃子品质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分拣、包装也更为精细。种桃、收桃、购买设备、扩大生产……为了更好满足合作社的资金需求,北京农担把担保服务做到田间地头,围绕设施提升、购买农资等环节资金投入情况,为西营村制定了个性金融产品,全面覆盖相关经营主体果树种植、大桃销售、流通等日常资金需求。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村里的资金困境,也为老百姓多种桃、种好桃提供了坚持的金融保障,让他们吃下了“定心丸”。
拿品质说话 靠“甜”上榜村里的“甜那溪”远销全国
平谷产桃,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在平谷22万亩大桃果园中,桃品繁多,竞争激烈。“我们的大桃虽然不是产量最高的,个头不是最大的,但我们的品质可是数一数二的。”说起大桃产业,周春英满是骄傲。近年来,西营村精心打造的“甜那溪”大桃品牌,在“桃品济济”的大桃之乡脱颖而出,不仅成功打入沃尔玛、麦德龙、山姆会员店、盒马鲜生等大型商超,更远销至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地区,价格高也并不愁卖。

自1998年起,西营村便以种植大桃等果品为主,但当时一家一户的粗放式种植方式,使得农户一年的辛苦劳作也仅仅能解决温饱。“大桃产业市场竞争激烈,唯有拿大桃的口感、质量说话!目前,全村600亩的果园已经全部实现了有机种植。”周春英介绍,为了这货真价实的品质,西营村在科技种植、绿色防控、土壤改良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2008年开始,村“两委”班子决定改变原有的种植方式,提出了大桃生产‘六统一’,即统一技术、生产资料、修剪方法、水肥管理、订单签订、销售渠道。
“村民一开始挺不适应的,不愿意交给我们统一管理。过去每家每户习惯用大肥大水,虽然卖相好看、个头大,但是甜度往往不够,难以达到收购标准。我们收购的标准是非常严格的,甜度定在12度左右,而普通桃子的甜度可能才只有8度。”周春英回忆,起初西营村也试过分散种植,但是由于部分村民养护不规范,导致部分大桃不合格,造成了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班子决定,先从党员干部开始,用他们的地做个试验,进行统一管理,大桃品质提升了,价格自然水涨船高。“老百姓一看,比自己种卖的钱更多,所以就有人积极主动地找到我们,说把地交给你们管理吧。”周春英说。
2009年开始,西营村便致力于土壤养护,全面施用有机肥,工人们将所有剪下的树枝、落下的树叶、地上的杂草粉碎后,深翻还土,以此提升土壤肥力。同时,村里甚至还特别种植了油菜花,除供人观赏外,还能变成绿肥,进一步肥沃土地。
此外,西营村还对600余亩有机桃园进行整合,引进台湾水蜜桃树苗、澳优早蟠桃、澳优早油桃树苗等苗木新品种,淘汰老杂桃树高接换优,购买优质复合菌灌根提高土壤质量,推广使用有机肥、生物病虫害防治等多项优新技术。
旋翼植保无人机、小型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仪……村里的500亩有机大桃种植基地的60亩“未来果园”里,主要农事全由“机械”果农操持,相比传统果园,可节省50%以上的人工。

土地分批流转果农挣双份工资
西营村的大桃事业做得风生水起,通过土地流转,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2012年开始,西营村采用“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三位一体”经营机制,有效整合土地资源。通过将果农手中的土地流转回村集体,统一承包给合作社或企业经营的方式,推动果品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高端化发展。农户不仅通过土地入股获得流转费,还能参与合作社的分红,同时可进入合作社打工获得工资收入,实现了多元化收益。“这个地我们是以3000到4000块钱一亩为标准流转的,愿意打工的还可以到我们的合作社打工,老百姓挣了双份工资,到了年纪还有退休工资,这个钱也是陆续往上涨的。”周春英掰着手指头算着村民的收入。
目前,西营村的1050亩耕地,流转率达97.14%,打下了西营村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的基础。
西营村的蒸蒸日上,是平谷大桃产业的一个缩影,这离不开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撑。2022年,北京农担创新性推出“平谷区大桃贷”等担保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线上申请、方便快捷、最高额度300万元、享受普惠利率等优势,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更便利、更优惠的担保资金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平谷区一批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的资金难题得到了有效破解。

平谷是有名的大桃之乡,2023年平谷区大桃种植面积89482亩,大桃产量16万吨,同比增长30.3%。在这一发展势头下,北京农担不断加强金融扶持力度,为平谷大桃产业链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据统计,北京农担平谷分公司已累计为平谷桃产业支持8830万元,其中对上下游产业链(化肥、农资等)累计支持5750万元,对大桃销售环节累计支持3080万元。
农业中关村“核心村”从脏乱差蝶变“世外桃源”
今年,西营村荣膺峪口镇“百千工程”示范区,同时被纳入平谷农业中关村发展的战略版图。峪口镇,作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区,规划设计以西营村和东樊各庄村为双核心,带动周边峪口村等8个村组团发展,共同打造“农业中关村”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走在西营村里,纵横的道路宽阔整洁,房前屋后随处可见繁茂的花花草草。然而,曾经的西营村却是另一番景象,可以用“脏乱差”来概括,“柴火堆得到处都是,老百姓养猪、养鸡,导致污水横流。”
在“百千工程”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引领下,西营村作为示范村仅用数月时间便实现了华丽转变。原本位于数字影院东侧的小树林苗被精心移植至果园道路两侧,用作道旁绿化。同时,西营村还巧妙地将以往的树林地改建成儿童和老年的乐园,旁边增设了蹦床、沙坑、滑梯等儿童无动力设施和棋牌桌,满足了村里孩子和老人的娱乐需求。

此外,北京农担也在持续支持以“百村示范、千村振兴”为内容的新一轮“百千工程”深入实施,北京农担平谷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守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定位,持续构建政、银、担、企协同,市、区、乡镇、村联动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以运营“信贷直通车北京版”为抓手,持续完善四级担保网络,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明确专人对接乡村振兴示范村及提升村,针对各村产业特点和融资需求,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培育打造一批体现首善标准、展现首都特色、服务首都发展的样板村。

聚焦“高大尚”金融支持激活发展动能
放眼到整个平谷区,大桃也不再是唯一的金字招牌。
近几年,平谷吹响建设“农业中关村”的号角,致力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走在前列,一跃进入“高大尚”的新赛道。从露营音乐会,到金海湖帆船赛、半程马拉松,再到“春赏花、夏观景、秋采摘、冬玩雪”的四季活动……平谷的文旅休闲、乡愁浪漫,渐次开花结果。
北京农担平谷分公司也在悄然施展拳脚,助力“高大尚”平谷蓬勃发展。平谷分公司紧密围绕该区“三区一口岸”的功能定位,重点扶持“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闲新时尚”三大领域发展。目前,平谷分公司托管两支区级融资担保基金:一是“平谷区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规模1.15亿元;二是“平谷区创业担保贷款”托管资金,规模1000万元。

截至2024年11月底,平谷分公司累计放款1462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22.75亿元,当前在保客户272户,在保规模2.64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