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_北京时间

海淀区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

(记者 崔倩)海淀区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今年,该区小学入学预计3.1万人,比去年减少3000人;初中入学预计超过3.1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海淀区教委介绍,今年入学政策总体保持稳定:继续坚持免试就近的原则,小学入学以登记入学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小升初按志愿派位方式入学。该区将继续执行户籍、房产、新建学校三类规范性政策,合理稳定社会和家长预期,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入学规则。

充分挖潜保障中学学位供给

海淀区入学压力正从小学学段转至中学学段,此轮高峰至少延续10年。中小学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将达到35万人以上,预计“十五五”期间一直保持34万人以上高位运行。

为缓解学位紧张问题,该区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学校新改扩建工程,2024年已完成12项新建改扩建及改造项目,完工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新增8000余个中小学学位。

“随着生源波峰持续向中学推进,中学学位压力将持续增大。”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据预测,该区将迎来初、高中入学“双高峰”。为应对学位供给挑战,该区充分挖潜,将各学段教育设施、资源进行打通使用、灵活调配,腾出空间保障中学学位供给。同时,发挥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优势,推进扩优提质,在集团内部调配、共享办学资源,化解高峰学段、热点区域学位供需矛盾。

为保障学位供给,海淀区将建立健全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从“要素性地解决资源问题”向“结构性地解决体系问题”方向转变,积极调整办学结构,加快推进中学学位建设项目;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赋予各教育集团更多统筹权,推进集团内各成员校、各学段资源统筹使用。

稳妥推进“多孩家庭”长幼随学

海淀区教委明确,今年义务教育入学条件和方式基本不变,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继续执行“六年一学位”、“九年一学位”、“19.1.1”多校划片电脑派位、“22.5.1”非住宅类不动产不作为入学依据、“22.1.1”仅凭户籍入学的全区协调政策等。新建中小学继续实施多校划片政策,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招收新生。

海淀区将积极稳妥推进“多孩家庭子女”小学阶段长幼随学,以及区级公共集体户子女在海淀区接受义务教育相关工作。海淀区教委表示,2024年在小学入学信息采集时就收集了多孩家庭子女信息,绝大多数的适龄儿童实现了小学学段内长幼随学。今年也将稳步推进该政策,原则上学位不紧张的片区尽力解决,学位紧张的片区将在区域内就近或临近安排,尽最大可能满足家长的现实需求。

另外,海淀区2022年发布了针对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入学租房备案时间的提示。今年起,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在海淀区租房的适龄儿童,其法定监护人所承租的房屋,需要在本市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登记备案须满3年。

“名校北引”引导生源有序流动

海淀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近年来,海淀北部地区所有新建公办校均由名校承办,原有薄弱公办校加入名校教育集团,北部教育逐渐实现跨越式发展,‘南生北引’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加大力度提升北部地区办学实力,通过“名校北引”的方式让生源自南向北有序流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设施服务。以2024年为例,北部地区在校生比“十四五”初期增加50%。

该区将着眼于未来学龄人口变化的趋势,加强区级统筹,进行预期引导。目前,北部地区一批新建校的学位资源充足,且均按照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增加北部中学寄宿计划,缓解其他区域生源压力。

海淀区教委表示,招生过程中将坚持更严监管,在入口端把牢关口,营造公平的入学环境,遏制教育功利化竞争和内卷现象,维护公平有序的育人环境,从根本上缓解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同时,进一步优化入学服务平台,借助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进义务教育入学“一网通办”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来源:北京日报)

海淀区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

(记者 崔倩)海淀区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发布。今年,该区小学入学预计3.1万人,比去年减少3000人;初中入学预计超过3.1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

海淀区教委介绍,今年入学政策总体保持稳定:继续坚持免试就近的原则,小学入学以登记入学为主、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相结合的方式,小升初按志愿派位方式入学。该区将继续执行户籍、房产、新建学校三类规范性政策,合理稳定社会和家长预期,形成更加公平完善的入学规则。

充分挖潜保障中学学位供给

海淀区入学压力正从小学学段转至中学学段,此轮高峰至少延续10年。中小学在校生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将达到35万人以上,预计“十五五”期间一直保持34万人以上高位运行。

为缓解学位紧张问题,该区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学校新改扩建工程,2024年已完成12项新建改扩建及改造项目,完工建筑面积16.55万平方米,新增8000余个中小学学位。

“随着生源波峰持续向中学推进,中学学位压力将持续增大。”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据预测,该区将迎来初、高中入学“双高峰”。为应对学位供给挑战,该区充分挖潜,将各学段教育设施、资源进行打通使用、灵活调配,腾出空间保障中学学位供给。同时,发挥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优势,推进扩优提质,在集团内部调配、共享办学资源,化解高峰学段、热点区域学位供需矛盾。

为保障学位供给,海淀区将建立健全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从“要素性地解决资源问题”向“结构性地解决体系问题”方向转变,积极调整办学结构,加快推进中学学位建设项目;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赋予各教育集团更多统筹权,推进集团内各成员校、各学段资源统筹使用。

稳妥推进“多孩家庭”长幼随学

海淀区教委明确,今年义务教育入学条件和方式基本不变,保持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继续执行“六年一学位”、“九年一学位”、“19.1.1”多校划片电脑派位、“22.5.1”非住宅类不动产不作为入学依据、“22.1.1”仅凭户籍入学的全区协调政策等。新建中小学继续实施多校划片政策,通过电脑派位的方式招收新生。

海淀区将积极稳妥推进“多孩家庭子女”小学阶段长幼随学,以及区级公共集体户子女在海淀区接受义务教育相关工作。海淀区教委表示,2024年在小学入学信息采集时就收集了多孩家庭子女信息,绝大多数的适龄儿童实现了小学学段内长幼随学。今年也将稳步推进该政策,原则上学位不紧张的片区尽力解决,学位紧张的片区将在区域内就近或临近安排,尽最大可能满足家长的现实需求。

另外,海淀区2022年发布了针对本市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入学租房备案时间的提示。今年起,其他区户籍无房家庭在海淀区租房的适龄儿童,其法定监护人所承租的房屋,需要在本市住房租赁服务平台登记备案须满3年。

“名校北引”引导生源有序流动

海淀区持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近年来,海淀北部地区所有新建公办校均由名校承办,原有薄弱公办校加入名校教育集团,北部教育逐渐实现跨越式发展,‘南生北引’的情况越来越常见。”海淀区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加大力度提升北部地区办学实力,通过“名校北引”的方式让生源自南向北有序流动,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教学设施服务。以2024年为例,北部地区在校生比“十四五”初期增加50%。

该区将着眼于未来学龄人口变化的趋势,加强区级统筹,进行预期引导。目前,北部地区一批新建校的学位资源充足,且均按照寄宿制学校建设,将增加北部中学寄宿计划,缓解其他区域生源压力。

海淀区教委表示,招生过程中将坚持更严监管,在入口端把牢关口,营造公平的入学环境,遏制教育功利化竞争和内卷现象,维护公平有序的育人环境,从根本上缓解家长和孩子的焦虑。同时,进一步优化入学服务平台,借助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进义务教育入学“一网通办”便民服务,让数据“多跑路”、家长“少跑腿”。(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