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0.026亿,超《功夫熊猫3》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也是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据网络平台数据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累计票房突破10.026亿
超《功夫熊猫3》
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
也是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

截至目前,今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含预售)已超99亿,2025年度电影总票房达372亿。
《浪浪山小妖怪》
每个小妖怪都有自己的故事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中,浪浪山小猪妖和爱吐槽的蛤蟆精、十级话痨黄鼠狼精、深度社恐的猩猩怪,凑成了一支草根取经小队,一路上笑料百出、险象环生。
导演於水说,《西游记》原著中,有妖怪试图取代唐僧一行去取经的桥段,这也成为他创作的起点。他觉得,小妖怪可以是鲜活的,有自己的故事——它或许弱小,或许服从,但仍有自己的善恶判断。
就这样,於水将聚光灯打在了一群小妖怪身上。

四个籍籍无名的小妖怪,去西天取经仿佛是天方夜谭,但於水觉得,在这场冒险的旅途中,他们每一个都得到了修行。
猩猩怪从不敢出洞的“大哭包”,到为了朴素的善念大声喊出那句“我是齐天大圣”,蛤蟆精从左右摇摆,到在关键时刻加入“取经小队”抗衡强敌,黄鼠狼精为了梦想愿意挑起沉重的行囊……

小妖怪们没有成为孙悟空,却也能斩妖除魔,他们不是西游故事里的主角,也可以去做想做的事。
小妖何以有大能量,《西游记》等古代神话中还能挖出哪些小妖?
2023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出品的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以中式奇幻笔触横空出世,其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一经播出瞬间引发全网现象级热议。片中“小妖怪”挣脱束缚、追寻自我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每个普通人的内心。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曾创作过不少《西游记》相关的故事,包括几代观众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小妖怪的夏天》采用全新视角诠释《西游记》故事,讲述了一个不甘于循规蹈矩谋生路的小猪妖,在齐天大圣的影响下,勇于离开浪浪山的故事。“我想离开浪浪山”甚至成为一句出圈梗。《小妖怪的夏天》成功之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开始了《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作品讲述“非主流”的西游故事,聚焦的是西游路上主角以外小妖怪的生活,是那些从未被详细书写过,甚至连名字也没有的小妖怪。

《浪浪山小妖怪》没讲什么惊天动地的神话,只把镜头对准了西行路上的“草根取经团”:小猪妖、黄鼠狼精、猩猩怪、蛤蟆精,虽说是四只平平无奇、“缺点”显著的的小妖怪,却用各自笨拙的努力证明:即使人生没有拿到好剧本,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活出喜欢的样子。

影片中,小猪妖最初是浪浪山的“失败者”,三年努力仍无法进入大王洞。它满心想得到接纳和认可,却因为不得体的用功,反而让结果更糟。当小猪妖意识到浪浪山不适合自己,毅然选择离开。决定出走后,它想到“假扮唐僧师徒取经”的点子,“唐僧师徒能去,我们为什么不能去?”它拉上自己的好友蛤蟆精,说服黄鼠狼精和猩猩怪。四个并不靠谱的伙伴踏上“取经路”。路过村庄,村民请求它们帮忙治一治老鼠。它们咬牙答应。
影片通过小妖怪与它们扮演的角色间性格的反差制造笑点。身材魁梧的猩猩怪口吃、社恐又胆小,要它假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却连一句“我是齐天大圣”都喊不出来。装神弄鬼骗贡品吃的黄鼠狼精是个超级话唠,一路上扮演话少的沙僧,它只好从喋喋不休到逐渐沉默。假扮唐僧的蛤蟆精是个实用主义者,在保守和追梦之间反复横跳。
四人模仿唐僧师徒的外形,却因为演技太拙劣被孩童取笑。但行进中,四人不自觉地代入了唐僧师徒的责任和担当:为百姓铲除白毛鼠精,将村民送给他们的粮食分给食不果腹的人,解救被困的童男童女……作品中,它们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战斗,更是为了自己的信仰。这种对信仰的坚守,正是编剧想要传达的情怀。
《浪浪山小妖怪》汇集了一支超600人的制作团队,精细打磨共计1800多组镜头、制作2000多张场景图、近200套造型设计。影片借鉴传统中国画水墨晕染技法,通过动态渲染技术实现“墨韵流动”,与《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一脉相承,瞬间勾起观众的童年记忆。
而这次观众被感动,是《西游记》中名不见经传的“小妖们”。“《西游记》里每一个妖怪洞里、每一个山头都有这么多无名小妖,他们为什么值得写?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你、我、他可能也是无名之辈,就不值得去表现吗?”影片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说。
对于观众来讲,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主角,比如《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牛魔王、铁扇公主,《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等角色,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很多配角,尤其是藏在角落里的那些小人物,他们的故事,是很少被关注的。这些小妖,会有故事吗?
还记得前几年的歌曲《大王叫我来巡山》吗,“我是一个努力干活儿,还不黏人的小妖精。”“大王叫我来巡山,我把人间转一转,打起我的鼓,敲起我的锣。抓个和尚做晚餐。这山涧的水,无比的甜,不羡鸳鸯不羡仙。”这首脱胎于《西游记》的歌曲充满魔性感,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勤劳”的热爱生活的小妖形象,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原来小妖也能有“春天”。
《浪浪山小妖怪》则让这些生动的小妖具象化了。在目前的古代神话传说,大多数主要角色已经被影视作品“开发”甚至过度“开发”的情况下,《浪浪山小妖怪》关注到了那些原本是打酱油的小妖,独辟蹊径,闯出一条路来。片中小妖的“奋斗”故事,甚至唤起观众共情,产生勇敢向前闯,也能像唐僧孙悟空一样,取得真经的人生感悟。《浪浪山小妖怪》的价值还在于它让我们看清:困住人的从来不是山本身,而是不敢出发的犹豫。
古代神话传说中还有哪些小妖,可以“深挖”呢?
《西游记》中的小钻风

小钻风是狮驼岭青狮、白象、大鹏手下的小妖,说起它就会想起那首《大王叫我来巡山》。小钻风的本事一般,智商也不太够,但巡山时装备不差。掮着一杆“令”字旗,腰间悬着铃子,手里敲着梆子,一路留下叮叮当当的声音。遇到孙悟空时,它开头还是很警惕。面对自称同事的孙悟空,小钻风说:“面生,认不得!认不得!”孙悟空说自己是洞里烧火的,小钻风抓住了话里的漏洞:“我那大王家法甚严,烧火的只管烧火,巡山的只管巡山,终不然教你烧火,又教你来巡山?”孙悟空立马瞎编道:“大王见我烧得火好,就升我来巡山。”小钻风将信将疑,于是想查验孙悟空的“工牌”,谁知孙悟空仿照它的令牌炮制了一个“总钻风”的令牌。小钻风立马认怂,把狮驼岭三大妖王的老底悉数讲明。
《西游记》中的奔波儿灞、灞波儿奔
这两个小妖,别看名字绕口,但是很清楚谁厉害就投降谁的道理。它们是万圣龙王手下的鲇鱼怪,在巡逻时被孙悟空逮住,立即缴械投降,表示偷了宝塔舍利子和王母娘娘九叶灵芝草的是万圣龙王的女儿和驸马,还配合师徒四人去国王那里指认自家大王,把自己的责任摘得一干二净:“我两个不是贼头,乃龙王差来小卒。今夜被擒,所供是实。”
《西游记》中的精细鬼和伶俐虫
精细鬼和伶俐虫是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大王与银角大王手下的小妖,它们奉命携带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擒拿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孙悟空化身老道士,声称拥有能装天的假葫芦,骗取二妖交换。精细鬼和伶俐虫以为占了莫大的便宜,笑道:“妙啊!妙啊!这样好宝贝,若不换啊,诚不是养家的儿子!”
《封神演义》中也有不少“妖怪”,它们相比于《西游记》中的小妖,其神通要大得多,不过也逃不掉是打酱油角色,但是它们的出现也有“惊鸿一现”的感觉。比如“轩辕坟三妖”中的其他二妖,三妖分别是千年狐狸精,九头雉鸡精和玉石琵琶精。千年狐狸精附身苏妲己,成为书中的主角之一。其他两个妖怪则描述简单,九头雉鸡精化身胡喜媚,玉石琵琶精后来被姜子牙用三昧真火炼出原型。比如石矶娘娘,石矶是女娲补天时一块顽石得道,有千年的道行。后来因为与哪吒的争端,被太乙真人用九龙神火罩杀死。比如梅山七怪,分别为白猿袁洪、蛇精常昊、蜈蚣精吴龙、羊精杨显、狗精戴礼、猪精朱子真、牛精金大升。七怪实力很强,曾打退过哪吒。
《聊斋志异》中除了影视剧表现过的“画皮妖”“狐妖”外,还有很多妖怪没有被影视剧关注过,这些“小妖”的故事无疑对影视剧创作来讲,也是值得挖掘的。
创作需要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也需要巧妙借鉴,《浪浪山小妖怪》对《西游记》小妖怪的成功挖掘,不啻证明了这一点。跳出《西游记》原本的框架,关注《西游记》等神话传说中的那些小人物,无疑将是今后创作的一个新的角度。
祝贺小妖怪们!
点赞祝福中国动画!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北京广播电视报
编辑:张雨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