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给太瘦的学生充饭卡 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教育?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收到武汉理工大学发来的短信,提示学校已为其校园卡充值400元,并叮嘱:“学习之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这一事件迅速在网上引发热议。如何看待这一举措,背后又体现了高校怎样的育人理念?
该网友发布的短信中写道:“经学校信息统计分析,你的BMI指数偏低,学校已向你的校园卡打入400元。学习之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你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牵挂!” 据了解,该项补助依据学校体育学院提供的学生体测数据,只有被认定为有困难且满足连续两年低体重指标的学生,才能获得这次补助。而被学校这一温暖举措感动的,不仅是学生自己。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办公室主任 李春佳:为我们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那么就可以其实通过校园大数据,然后从各个角度去切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那么去为学生提供更加的精准,更加有温度的这样的一些帮扶的措施。
近年来,有类似举措的高校并不少。据媒体报道,2023年3月,湖南科技大学发布消息称“根据食堂消费大数据,对在食堂消费次数多、平均消费额度低的2000余名学生发放餐补。餐补无需申请,不公布名单,直接充入餐卡”。2022年,一位武汉大学的学生发帖分享称,因为不怎么消费校园卡,学校发放了100元补贴,还收到了“不要有顾虑,学校会保护你的隐私”的暖心短信。2021年5月,南京邮电大学也通过食堂消费数据筛选和比对,精准筛选出了10位发放餐费补贴的学生名单,悄悄把餐费补助打到同学们的饭卡里。除此以外,很多学校还会通过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勤工俭学岗位,帮助学生获取一定的劳动报酬。北京工业大学学生黄旭大一入学时就加入学校的学生资助中心勤工助学之家,如今读大三的他已经成为了勤工助学之家零工部部长。

北京工业大学大三学生 学校勤工助学之家零工部部长 黄 旭: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特色的政策,比如说勤工助学,就学校提供的岗位,然后我可以每个月收到一定的补助,首先是温暖,其次会种下一个种子,就是感觉是我受到了这个资助,同时我也会可能更加努力,不仅是这个物质上的帮助,我觉得(我)精神上也会受到鼓励,我就觉得很巧妙,就润物细无声。
实际上,近些年,学校给学生的直接补助已经不仅限于食堂消费、改善伙食。清华大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定制正装,汕头大学还曾给学生“发钱回家过年”等,可以看出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各种需求,也更重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资助中心办公室主任 李春佳:比方说像我们有一个临时困难补助项目,那么就当学生遇到一些比方说本人或者家人重病,然后另外就是受到自然灾害这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去申请一个临时困难补助,另外还有就是在春节到来之前,就是寒假到来之前,学校也是会为同学们,去发放一个节日的补贴,另外还有就是为西部的一些新生然后去发放一些交通的补助。
专家表示,通过发补助,提醒偏瘦的学生们多吃点、吃好点,此举暖意可感,也具有一定的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作用,而这种对于学生全方位的关怀关爱无疑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更是一种好的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台
编辑:李萌 刘芊荟
责编: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