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协:志愿服务新风貌,科普同行筑未来
原标题:北京市直机关志愿服务在行动(三)市科协:志愿服务新风貌,科普同行筑未来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市直机关各级团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展示近年来市直机关各单位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果,市直机关团工委陆续推出各单位经验做法,供大家学习借鉴交流。
今天推送市科协所属北京科学中心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做法。
作为“首都科普”新地标新名片,北京科学中心在北京市科协党组领导下,积极搭建科普志愿服务平台,广泛动员市民以志愿服务精神为指引投身实践,成功组建起一支在“志愿北京”平台上注册超万人的志愿服务大军,围绕“志愿者伴我学科学”主题,通过构建“全龄参与、创新形式、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积极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激发公众的科学兴趣。
全龄参与 共绘传播科学新风尚
2024年,北京科学中心科普志愿服务队共有7560人次积极参与科普志愿服务,贡献志愿服务时长30220小时,开展科普讲解8672场,服务公众81953人。建设有红领巾、青年、家庭、银龄、科技教师、职工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的新风尚。其中,“红领巾讲科学”项目的小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1230小时,惠及公众超13000人次;汇聚青年人才的“青年话科学”项目,联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青年志愿者,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普资源,开展30余场科普活动;“银龄伴我学科学”项目的北京老年科技大学银龄志愿者,当起探索科学引路人,在展厅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科技教师志愿者聚焦科学文化、科学思维等开设60余场科普课程;亲子家庭志愿者当起“场馆向导”为观众提供便捷的观展引导服务。全国科普日期间,组织619名志愿者以“最美微笑”为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贡献力量。

创新形式 畅享探索科学新体验
作为科学传播的前沿阵地,北京科学中心精准对接公众需求与时代脉搏持续创新科普志愿服务形式,为广大公众带来多元的、立体的科学探索体验。依托“生命 生活 生存”主题展、“科技中轴”、“科学再发现”、“传承—科学家精神展”等展览,举办展厅讲解、科学实验表演、志愿专家讲科学、数学游戏体验、科学家故事宣讲、志愿者沙龙等多样态志愿服务活动。同时进行线上科普资源的开发,制作70余部志愿者讲科学科普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打破时空限制,全方位推动科学传播。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深化志愿服务的效果,北京科学中心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于2024年暑期,推出“家庭志愿服务计划”,组织110名“一老一小”志愿者参与讲解培训,以实际行动诠释“老有所为,幼有所教”的美好愿景。让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志愿者们在相互学习、互为老师的过程中,增进理解与尊重,通过亲子共育、并肩学习的模式深化志愿服务内涵,传递社会正能量。

多方联动 构建融通科学新矩阵
北京科学中心志愿服务队以科学传播为使命,积极汇聚和倡议200余支各区科协、场馆、学会、学校、企业志愿服务分队,开展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项目290余个。同时,以志愿服务为纽带,担任国际交流的使者。2024年端午佳节,团中央、团市委举办的中美青少年志愿服务交流活动走进北京科学中心,在交流互动中了解科普志愿服务情况。中美青少年在中心志愿者的带领下,体验有趣的科普展项,共同领略中国科技发展变革的伟大历程。参观结束后,参访团还亲手制作了龙舟,共同庆祝端午佳节,体验科学文化的魅力。
北京科学中心科普志愿服务队将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与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科普场馆特色的“志愿服务+科学教育”新路径,以实际行动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为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精神注入强大的科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