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模型再创新,激发数字检察新动能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频出,非法出租、出售、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的“两卡”犯罪日益猖獗。为进一步精准打击犯罪,解决办理“两卡”案件时出现的遗漏犯罪嫌疑人和犯罪事实的问题,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深入实施数字检察战略,研发涉“两卡”案件漏犯漏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荣获第二届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在办理靳某某涉嫌制作假冒伪劣白酒案件初期,办案人员利用涉“两卡”案件漏犯漏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对海量电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靳某某微信中还有很多潜在下线,通过与其他案件上下游信息进行数据比对,成功发现区人民检察院另一起案件的易某某就是靳某某的下线之一。这一发现实现两起案件的串并,最终达到追诉漏犯漏罪的目的。
“我们对于涉‘两卡’案件漏犯漏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进行了迭代升级,将应用范围由‘两卡’案件拓展到实务中常见的上下游犯罪,将不同种类的数据信息汇总整合,增加监督点,扩大监督范围。”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网络检察办公室主任王志萌告诉记者。

升级后的上下游犯罪漏犯漏罪法律监督大模型实现数据自主、安全升级,成为一线办案人员打击治理涉“两卡”犯罪及其他上下游犯罪的必备“利器”。截至目前,区人民检察院运用该数据模型共发现关联案件153件,锁定犯罪团伙16个,发现追捕追诉线索12个。
“我们针对不同问题,研发了不同的大数据模型,运用‘成品油涉税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功挽回税收损失2028万元;应用‘民事支持起诉大数据模型’,成功支持1200余人挽回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等。”今年以来,区人民检察院在数字检察新赛道上积极探索、守正创新,运用丰富多样的大数据模型破解不同领域难题。

今年1-7月,昌平区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共发现线索2241条,占线索受理数的59.12%;成案2125条,占线索成案数的54.32%。昌平区逐步推进从个案办理向类案监督再到系统治理转变,以更高质效法律监督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将继续以数字检察战略为牵引,积极探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跨省应用等长效合作机制,积极打造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建用并举、人才完备的昌平数字检察工作体系,以‘数字革命’驱动检察履职创新和法律监督提质增效,以大数据赋能检察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区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数字检察办案指挥中心主任张伟表示。
图文/王晶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