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暑假,学生们难得放松,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打打游戏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这样一种消遣方式,却被诈骗分子悄然盯上。一些人伪装成游戏好友,再以和未成年人玩游戏导致账户冻结为由恐吓,最终达到诈骗的目的。
暑假来临,“神兽”归巢,中小学生的上网时长急剧攀升。殊不知,网络另一端伸出的“黑手”,早已将他们的纯真当作目标。
当孩子突然过度沉迷游戏、情绪异常亢奋,或是背着家长频繁使用手机进行转账操作时,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孩子已成为诈骗目标的危险信号。
突遇大方的游戏好友
未成年人屡遭诈骗
近期,北京警方就披露了几起未成年玩手机游戏时不慎遭遇诈骗的案例。
前段时间,家住北京的小学生晨晨(化名)在游戏中遇到了一名“大方”的队友,其声称可以免费送晨晨一款游戏皮肤。晨晨十分开心,按照队友的要求,在社交软件上与这名队友取得了联系。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加了QQ之后,两个人通过语音通话的方式,对方就知道晨晨是一个未成年人,跟他说了,你是未成年人,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由于你是未成年人身份有逃避防沉迷的嫌疑,所以导致我公司的账户被冻结了。你现在要对我负责任,不然我就要报警让警察去抓你,然后我还要告诉你的老师,还要告诉你的家长。

听到由于自己玩游戏导致对方账户被冻结,晨晨感到十分自责,又听到对方要报警,还要将这件事情告诉老师和家长,晨晨更是慌了神,连忙告诉对方自己不想让老师和家长知道,并询问对方有没有解决方案。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诈骗分子说,因为你未成年人,你拿家长的手机来操作,我的账户才可以解冻。在操作的过程当中其实很简单,他只是给一些收款码,让这个孩子直接去付款,输入密码,就直接把晨晨姥姥手机里这个钱去转出。

由于转账过于频繁,系统给予一定限制,需要进一步核实和验证,诈骗分子又利用购买充值卡的方式,规避限制,继续骗取金钱。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包括还给一些商户购买这种电子商户的充值卡,骗子给了他一个链接,说你直接购买卡,当然你操作完了之后,这些钱我会全部返还给你的。其实是很简单的套路,但是由于当时孩子是被恐吓住了,让孩子深入骗局当中。
就这样,晨晨在短时间内,就被诈骗分子以各种理由,转走了姥姥手机账户里8万多的余额。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未成年人光光(化名),也在游戏中遭遇了诈骗,前不久,光光在玩网络游戏的过程中,突然有一个陌生人与他在游戏内取得联系,声称要高价购买他的游戏账号。光光欣然同意,按照陌生人的指示将售卖账号的信息挂到某二手交易平台上,不一会儿,陌生人就发送过来一张付款成功的截图,但光光却并没有收到这笔钱。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骗子给了他一个假的付款成功的一个截图,因为这孩子并没有收到这笔钱,就让光光联系一个二维码,所谓的平台的客服就告诉这个孩子,他说由于你未成年人这个身份,你不能把这个钱提现,你拿家长的手机过来,我教你如何去提现。
为了顺利提现,光光就拿着家长的手机,按照陌生人的提示,扫描二维码联系所谓的平台客服,并根据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款手机App。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所谓的平台的客服当然也是骗子同伙,App下载到手机上之后,其实就自带远程控制和屏幕共享两大涉诈功能。之后就诱导孩子说怎么样去提现,教他去进入了家长的手机银行的App。在远程控制包括共享屏幕状态下,骗子可以看到你进入手机银行输入的这些登录密码。
诈骗分子通过诱导,光光将家长名下多张银行卡里的钱都转移到同一张银行卡内。通过涉诈App,诈骗分子掌握了银行卡的转账密码。而此时,诈骗分子只剩下最后一步,发送验证码完成转账盗刷。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其实共享屏幕状态下,收到6位的银行的验证码都是显示在屏幕最上方,那骗子都是实时,可以看到,在这种状态下它就能实现一个远程控制直接盗刷,什么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等都被骗子获取到,那骗子可以异地登录您的手机银行直接转走钱。
套路不断翻新
出行、打游戏都可能遇诈骗
据了解,暑假期间,针对学生群体的诈骗类案件明显增多,诈骗分子主要都会针对哪些方面实施诈骗?常用的手法又有哪些呢?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副中队长 刘罡:
电信网络诈骗的团伙里面一定有一个分析和研判的部门,他会针对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套路。比如说暑期,他一定会知道我们的学生群体大部分都在放假,那么就会出台一些对应的诈骗的套路。比如说游戏装备、机票退改签方面的,因为很多暑期家长会带着孩子们去旅游等等的,机票退改签的,然后包括一些退款退费的,比如说我这个课程不上了,这种退款退费的也会增多,诈骗套路是嫌疑人针对我们社会的变化进行变化的。
除了针对学生群体的直接诈骗套路,暑假期间,学生们因独处时间增多、社会经验不足等特点,还可能面临其他风险,甚至可能在不经意间被动卷入涉诈案件中。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副中队长 刘罡:
比如说学生找一些兼职活动,这里面有可能一些兼职就是涉诈人员发布虚假广告,比如说帮我发个短信,帮我转发这些内容,帮我去提供银行卡等等,他们有可能也是被动涉案。
不轻信、不点击、多关注、多引导
家庭齐心拉起诈骗“防护网”
面对花样翻新、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怎样才能有效防范网络诈骗,守护好家庭的“钱袋子”呢?记者整理了给家长和学生的温馨提示:
给家长们的护盾指南:
1、安全教育常念叨。常做安全教育,结合真实案例教孩子识别常见骗局。
2、手机钱包上好“锁”。给孩子使用的手机开启“青少年模式”,不告知支付密码,关闭小额免密支付,限制绑定银行卡金额。
3、家校沟通不断线。关注学校防诈提醒,涉及钱财的通知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4、多关心,多倾听。留意孩子情绪和网上交友,引导理性追星、健康交友。
给同学们的小提示:
1、天上不会掉馅饼。警惕“免费送皮肤”“刷单赚钱”等诱惑,不随意点击链接、转账。
2、个人信息是宝藏,守口如瓶很重要。保护个人隐私,不向陌生人透露姓名、住址等信息,熟人借钱需核实。
3、游戏交易擦亮眼。游戏交易在官方平台进行,谨慎私下交易。
4、遇事不决就报告。遇可疑情况,立即告知家长或老师。
5、手机使用要“安检”。不安装陌生APP、不点奇怪链接,遵守“青少年模式”设置。
在暑假期间,家长们一旦发现孩子遭遇了诈骗,例如频繁收到银行验证码、手机失去控制等情况,又该怎样做呢?

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民警 王佳:
①一定要把手机SIM卡先拆开。如果在家里,②赶紧把Wi-Fi关闭先断网。紧接着就要打银行客服电话,③把名下所有的银行账户卡片密码改掉,如果改不了,就直接挂失,然后慢慢再去补办。接下来去查询有没有损失,④如果有损失,第一时间去属地派出所去报警,我们公安机关会第一时间启动涉诈银行账户的紧急止付,冻结这些涉诈的银行账户。

综合:央视新闻、蜜蜂计划、湖南日报
编辑:唐樱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