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表达,融合发力!让“明文化”火热出圈
7月13日,2024明文化论坛开幕式在昌平区举行。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前期预热、中期报道、后期总结的模式,全方位提升2024明文化论坛融媒体报道的效果和传播力。


在本次明文化论坛报道活动中,各平台通过前期预热、中期报道、后期总结的模式,精心组织力量,整合“北京昌平”客户端、“北京昌平”微信、昌平电视台、昌平人民广播电台、《昌平报》等传播平台,在“广度、深度、温度、速度”上下功夫,记者深入活动现场、景区等地,创新表达,文字、图片、短视频、直播、长图全景制作等形式齐上阵,为广大读者网友呈现了一场全媒体、可视化、鲜活生动的“新闻大餐”。

在7月13日、14日期间,昌平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北京昌平”客户端对主论坛及6场主题论坛进行现场直播,并首次在现场设置直播间,邀请了4位专家学者做客,共同探讨明史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融合发力 全员转战新媒体
本次报道活动,昌平区融媒体中心通过多渠道发出昌平强音,最大程度触达网友。

“北京昌平”客户端开设专栏
多个媒体平台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专栏、专刊、系列节目。自主策划、采编、制作各具风格的明文化宣传作品,并注重加强大小屏联动和素材二次创作,以不同视角、不同形式、不同制作手段,让“多彩大明”绽放璀璨风华。带领广大明文化爱好者和受众感受纷繁历史,回望大明盛世华章。
全平台集中转战新媒体,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制作播出《主播“触电”明文化》《明史专家说大明》《兴我华夏衣冠,看@中央戏剧学院小姐姐一秒变装》《大明史话》等多部系列短视频预热宣传,发布《明十三陵百余件文物“组团”出京》《“我”从明代来,City不City?》《文物说|明清皇家档案解开神秘面纱》等图文报道近200条次,截至7月13日总浏览量超530万。
与此同时,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大明风华”工作室通过创意和技术的结合,将明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制作了文物说系列海报、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明画活起来等高质量的“大明风华”主题新媒体产品,为观众呈现精彩的大明盛世以及深度文化体验的同时,打造大明文化的新媒体IP。其中,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7月10日起,每周三在昌平电视台《古今昌平》栏目以及“北京昌平”客户端同步播出。一经播出,颇受大众欢迎。
《昌平报》推出2024明文化论坛特刊,围绕论坛举办期间的亮点活动、特色项目、相关嘉宾及其观点、市民群众对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等,全方位呈现2024明文化论坛的丰富内涵。
创新表达“明文化”火热出圈
“明韵风华 国之重宝——明代文物珍品特展”在昌平明十三陵景区会场亮相,百余件精品国宝文物的集中展出。

对于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创新表达,通过VR镜头全景记录让大家足不出户也能欣赏本次展览。


北京昌平微博设置专栏《大咖寄语|2024 明文化论坛》,陈宝国、王俊凯等4位明星艺人录制了宣传寄语。

据统计,2024明文化论坛开幕前后,新媒体各平台共发布250余条次。主论坛北京昌平各平台直播量达330万,比去年增加20万。前期预热产品阅读浏览量达530万,是去年的2倍。


其中,微博发布内容“多彩大明,盛世华章!与@TFBOYS-王俊凯 一起为#2024明文化论坛#打call”收获超280万+阅读量,转发量超3万,点赞量超5万,留言评论6000+,并于7月10日形成热点话题#北京昌平发了王俊凯#,登上微博热搜,话题量达2600余万。#2024明文化论坛#,话题量2650万。

此次2024明文化论坛宣传,昌平区融媒体中心牢记党媒使命,以全媒体宣传报道模式,让明文化迅速传播到千家万户,以出色的表现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展现了主流媒体的担当与作为。

下一步,昌平区融媒体中心将不辱使命再立新功,讲好昌平故事,传播昌平声音,为昌平加快“四区”建设贡献融媒力量。
文/向凌潇 图/穆昊星 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