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昌平区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_北京时间

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昌平区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

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

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昌平区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

为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助力大气治理,北七家镇多部门联动,锁定目标,靶向治理,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

强化统筹 精准发力

今年以来,北七家镇城乡建设办公室规划办(以下简称:规划办)在强化统筹降低道路尘负荷工作中持续发力,制定《北七家镇道路尘负荷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道路尘负荷工作统筹调度机制,以数据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突出重点,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成绩。

针对5月、6月全镇道路尘负荷成绩下滑的问题,规划办组织相关部门,对镇域内21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巡查,排查发现问题点位100余个,逐一落实主责单位和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督促主责单位限期整改,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治污,从严治“尘”,守护蓝天。

紧盯工地 科学管理

作为属地执法部门,北七家镇行政综合执法队(以下简称:执法队)动态更新工地施工台账,按月对辖区内在施工地实施全覆盖检查,搭建施工工地(场站)视频巡查平台“云监管、云执法”,在各施工工地(场站)大门两侧安装摄像头,抽检“门前三包”和渣土车进出情况,用足用好“非现场”执法,定期通报施工现场扬尘管控情况。

同时,启动线下执法“铁手腕”,针对发现违规渣土遗撒现象追溯源头、直击要害。今年6月中旬,执法队员在日常巡逻到七北路时发现,一辆渣土车正在边道上停车休息。经上前询问检查发现,该车辆属于无电子运单渣土车,途经属地至其他区县消纳渣土,但车辆却不属于建筑垃圾运输备案车辆,随即执法队员对车辆所属公司进行处罚。

“持续高压的检查、督查和巡查,不仅增强了执法威慑力,倒逼施工单位落实扬尘管控主体责任;渣土车车主形成自我约束,杜绝道路遗撒泥浆现象发生。”执法队员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执法队共开展工地巡查158次,规范违法行为97起,处罚66起;专项执法检查163次,处罚72起。

精细保洁 突出重点

目前,北七家镇的天机街、北七家路(西路)、七北路(七北南路)、岭上路、回南路及太歇路等道路尘负荷较严重。为此,北七家镇环卫中心持续开展“洗城降尘”行动,采用机械化清扫洒水为主、人工为辅,机械作业实施清洗、喷雾、洒水、除尘,切实降低道路扬尘污染。

此外,环卫工作人员加大对人行道路、背街小巷的日常化清扫频次,及时清理路面积尘,减少道路污染,确保洗城效果,针对重点街道增强频次,安排“人工清扫+机械清扫”由每日2次频次变为每日4次,启动每周2次的晚间精细化深度联合洗扫作业。着力构建从地表到空中,从平面到立体的道路扬尘治理网格,推进扬尘治理不留死角与盲区,实现深度保洁全覆盖,为城市开启“美颜模式”。

小修小补 治理降尘

北七家镇位于昌平区东南部地区,与朝阳区和顺义区接壤,镇域道路是未来科技城和“回天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域内省、市、区级公路,主、次城市干道及各类专用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路网密集,乡、村公路在镇域路网系统内也承担着重要的连接作用,但部分路段因年久失修,各类道路病害较多,道路尘污染现象突出,造成路域环境滞后于城市发展进程。

2023年,针对全镇多条重点乡村公路,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公路站)(以下简称:公路站)积极向区级主管单位、部门申请多项乡村道路提升项目,借助“吹哨报到”机制,邀请主管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现场会诊,针对每条道路重点问题的差异性,遵循“一路一策”原则,分别摸清问题症结、研究制定修缮方案、明确修缮工作目标,采取抬高路面、增设路肩、补植绿化及增设各类物防附属设施等方式,高质量提升镇域内乡村道路整体水平、打造内通外联的乡村路网新格局。

目前,白庙路、天机街、九厂路、太歇路完成了修缮工作,有效降低道路尘污染,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当前,北七家镇将继续聚焦“迎尘而上、抑尘不染”重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道路降尘工作,杜绝同条路多次整改反弹,确保“改一条好一条”,全力推动道路降尘工作取得实效。

图文/轩辕伊子

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昌平区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

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

着力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昌平区北七家镇多部门合力出击

为破解道路尘负荷难题,助力大气治理,北七家镇多部门联动,锁定目标,靶向治理,致力于改善空气质量。

强化统筹 精准发力

今年以来,北七家镇城乡建设办公室规划办(以下简称:规划办)在强化统筹降低道路尘负荷工作中持续发力,制定《北七家镇道路尘负荷专项工作方案》,建立完善道路尘负荷工作统筹调度机制,以数据为抓手,以结果为导向,突出重点,齐抓共管,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成绩。

针对5月、6月全镇道路尘负荷成绩下滑的问题,规划办组织相关部门,对镇域内21条主要道路进行全面巡查,排查发现问题点位100余个,逐一落实主责单位和整改措施,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督促主责单位限期整改,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治污,从严治“尘”,守护蓝天。

紧盯工地 科学管理

作为属地执法部门,北七家镇行政综合执法队(以下简称:执法队)动态更新工地施工台账,按月对辖区内在施工地实施全覆盖检查,搭建施工工地(场站)视频巡查平台“云监管、云执法”,在各施工工地(场站)大门两侧安装摄像头,抽检“门前三包”和渣土车进出情况,用足用好“非现场”执法,定期通报施工现场扬尘管控情况。

同时,启动线下执法“铁手腕”,针对发现违规渣土遗撒现象追溯源头、直击要害。今年6月中旬,执法队员在日常巡逻到七北路时发现,一辆渣土车正在边道上停车休息。经上前询问检查发现,该车辆属于无电子运单渣土车,途经属地至其他区县消纳渣土,但车辆却不属于建筑垃圾运输备案车辆,随即执法队员对车辆所属公司进行处罚。

“持续高压的检查、督查和巡查,不仅增强了执法威慑力,倒逼施工单位落实扬尘管控主体责任;渣土车车主形成自我约束,杜绝道路遗撒泥浆现象发生。”执法队员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执法队共开展工地巡查158次,规范违法行为97起,处罚66起;专项执法检查163次,处罚72起。

精细保洁 突出重点

目前,北七家镇的天机街、北七家路(西路)、七北路(七北南路)、岭上路、回南路及太歇路等道路尘负荷较严重。为此,北七家镇环卫中心持续开展“洗城降尘”行动,采用机械化清扫洒水为主、人工为辅,机械作业实施清洗、喷雾、洒水、除尘,切实降低道路扬尘污染。

此外,环卫工作人员加大对人行道路、背街小巷的日常化清扫频次,及时清理路面积尘,减少道路污染,确保洗城效果,针对重点街道增强频次,安排“人工清扫+机械清扫”由每日2次频次变为每日4次,启动每周2次的晚间精细化深度联合洗扫作业。着力构建从地表到空中,从平面到立体的道路扬尘治理网格,推进扬尘治理不留死角与盲区,实现深度保洁全覆盖,为城市开启“美颜模式”。

小修小补 治理降尘

北七家镇位于昌平区东南部地区,与朝阳区和顺义区接壤,镇域道路是未来科技城和“回天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镇域内省、市、区级公路,主、次城市干道及各类专用道路纵横交错,交通路网密集,乡、村公路在镇域路网系统内也承担着重要的连接作用,但部分路段因年久失修,各类道路病害较多,道路尘污染现象突出,造成路域环境滞后于城市发展进程。

2023年,针对全镇多条重点乡村公路,镇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公路站)(以下简称:公路站)积极向区级主管单位、部门申请多项乡村道路提升项目,借助“吹哨报到”机制,邀请主管单位、部门主要领导现场会诊,针对每条道路重点问题的差异性,遵循“一路一策”原则,分别摸清问题症结、研究制定修缮方案、明确修缮工作目标,采取抬高路面、增设路肩、补植绿化及增设各类物防附属设施等方式,高质量提升镇域内乡村道路整体水平、打造内通外联的乡村路网新格局。

目前,白庙路、天机街、九厂路、太歇路完成了修缮工作,有效降低道路尘污染,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当前,北七家镇将继续聚焦“迎尘而上、抑尘不染”重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持续开展道路降尘工作,杜绝同条路多次整改反弹,确保“改一条好一条”,全力推动道路降尘工作取得实效。

图文/轩辕伊子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