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_北京时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举办了一场以“青春与志愿同行,医疗携人文共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由医院社会工作部主办,离退休工作处、团委和教育处共同协办,门诊部、工会、宣传中心和保卫处共同支持。旨在弘扬志愿精神,传递温暖与关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

(记者 敖雪)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它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举办了一场以“青春与志愿同行,医疗携人文共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由医院社会工作部主办,离退休工作处、团委和教育处共同协办,门诊部、工会、宣传中心和保卫处共同支持。旨在弘扬志愿精神,传递温暖与关爱。

活动当天,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姚秀军、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鞠晓、北京大学医学部团委副书记杨晓征、乌海市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会长、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贺惠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杰、党委委员、门诊部主任赵瑞萍出席了启动仪式,与110余名志愿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温馨时刻。

活动在党委副书记高杰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首先,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教授受邀上台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词。在回顾了医院志愿服务的历程与成就后,王书记对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一直以来默默站在背后支持与鼓励志愿者们的家人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鞠晓代表北京大学团委,对人民医院辛勤耕耘、热忱奉献的老一辈和青年志愿者们表达了衷心感谢,他表示,多年来,北京大学与医院的众多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一起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新时代北大青年的青春形象,擦亮了志愿服务这张北大青年工作的闪亮名片。同时分享了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体会,希望志愿者们能够始终保持热爱,不断提升自我,携手共进,形成志愿服务合力,凝聚志愿文化,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志愿力量。接下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姚秀军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姚处长指出,当前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他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社工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并鼓励志愿者们继续发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动的序章是“感恩回首”。在12月4日,高杰书记亲自带社会工作部探望了两位老志愿者——潘彩珍和方元初。这两位老师原本是医院的退休职工,但退休后依然坚守本心,以医院为家,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无偿奉献、不求回报。即便后来因年迈无法继续服务,她们依然挂念着志愿服务岗位和患者。高杰书记听到她们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毅然决定带队前往探望,将这份“人民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仪式的第一章是“银龄聚爱”。在这一天,医院离退休工作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以新身份回归医院,与医院的社会志愿者们一起共同为医院医疗文化建设树立榜样、做贡献。他们的加入,为志愿服务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温暖。乌海市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会长、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贺惠娟与医院工会一起为这些银龄志愿者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仪式第二章是“团员风采”。医院团委启动了全员加入“青力协助”志愿服务项目倡议。团员代表——团委委员、药学部团支部书记张嘉琦在台上发起倡议:“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病患提供温暖的帮助,为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书写‘人民青年’志愿服务的崭新篇章。传承发扬‘拼搏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百年精神,携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的目标贡献青春力量与智慧。”医院团员青年们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仪式的第三章是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团委委员——教育处杨鑫宣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方案》:在12月这个国际志愿者月,学生将会参与到三轮志愿者注册培训工作中来,并在每年9月、12月学生入学、入院伊始,将志愿者培训课程纳入到开学第一课中,让每位同学都能掌握志愿服务技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处旨在通过为医学生提供培训,让他们加入志愿服务,早日了解接触医院环境,体验医护关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医学生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到后续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相信,在志愿精神的指引下,医院将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仪式的最后,大家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一温馨而难忘的时刻。随后,各志愿者进入岗位,为患者和医院提供了贴近需求的多种服务。后续社会工作部将持续为志愿者开展志愿者培训和社工专业的凝聚力功能小组等活动。让志愿精神在医院上空飘扬,让爱与温暖在每个人心中流淌。

年终将至,新岁可期,今天志愿者们共同站在新的起点,携手迈向新的征程。志愿者们为爱而来,医院为爱守护,共同为爱出发,一起打造有温度的医疗。

社会工作部简介

为拓展医院服务领域,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高医院服务质量,200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原卫生部医政医管局《关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的函》和《关于委托开展医院社会工作试点的函》的指导下,成立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2023年,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的整体布局下,医院响应号召,将部门正式更名为社会工作部,由党委副书记高杰主管业务工作。

目前,社工部现管理22项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覆盖门急诊、病房和社区多个区域,建立了本土化可操作的志愿服务模式。与此同时,社工作为资源链接的纽带,积极开拓院外社会资源,与各社会组织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为患者和家庭,以及医院和科室解决实际问题。此外,社工一直致力于在与国际接轨的高度上,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地从事专业的助人活动,定期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创立了针对患儿的“髓爱童行”、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乳此绽放”、针对孕产妇的“喂爱工程”、针对院内工作人员的“解码心灵白衣护航”,以及针对肿瘤保育患者的“育种希望向阳而生”五大品牌项目,为因疾病所导致社会心理问题的个人和家庭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

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牵头下正式成立,每年定期开展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开启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医务社工交流,致力于推动全国医疗领域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发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

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举办了一场以“青春与志愿同行,医疗携人文共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由医院社会工作部主办,离退休工作处、团委和教育处共同协办,门诊部、工会、宣传中心和保卫处共同支持。旨在弘扬志愿精神,传递温暖与关爱。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举办12.5国际志愿者日系列活动

(记者 敖雪)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它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里,举办了一场以“青春与志愿同行,医疗携人文共进”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由医院社会工作部主办,离退休工作处、团委和教育处共同协办,门诊部、工会、宣传中心和保卫处共同支持。旨在弘扬志愿精神,传递温暖与关爱。

活动当天,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姚秀军、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鞠晓、北京大学医学部团委副书记杨晓征、乌海市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会长、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贺惠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杰、党委委员、门诊部主任赵瑞萍出席了启动仪式,与110余名志愿者共同见证了这一温馨时刻。

活动在党委副书记高杰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首先,医院党委书记王建六教授受邀上台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词。在回顾了医院志愿服务的历程与成就后,王书记对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一直以来默默站在背后支持与鼓励志愿者们的家人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北京大学团委副书记、光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鞠晓代表北京大学团委,对人民医院辛勤耕耘、热忱奉献的老一辈和青年志愿者们表达了衷心感谢,他表示,多年来,北京大学与医院的众多专家和医务工作者一起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新时代北大青年的青春形象,擦亮了志愿服务这张北大青年工作的闪亮名片。同时分享了自己参与志愿活动的体会,希望志愿者们能够始终保持热爱,不断提升自我,携手共进,形成志愿服务合力,凝聚志愿文化,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汇聚起磅礴的青春志愿力量。接下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宣传处处长姚秀军也发表了重要讲话。姚处长指出,当前卫生健康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他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社工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肯定,并鼓励志愿者们继续发扬志愿精神,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活动的序章是“感恩回首”。在12月4日,高杰书记亲自带社会工作部探望了两位老志愿者——潘彩珍和方元初。这两位老师原本是医院的退休职工,但退休后依然坚守本心,以医院为家,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无偿奉献、不求回报。即便后来因年迈无法继续服务,她们依然挂念着志愿服务岗位和患者。高杰书记听到她们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毅然决定带队前往探望,将这份“人民人”的精神传承下去。

仪式的第一章是“银龄聚爱”。在这一天,医院离退休工作处的老师们齐聚一堂,以新身份回归医院,与医院的社会志愿者们一起共同为医院医疗文化建设树立榜样、做贡献。他们的加入,为志愿服务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温暖。乌海市乌达区手牵手爱心协会会长、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贺惠娟与医院工会一起为这些银龄志愿者们送上了节日的祝福。仪式第二章是“团员风采”。医院团委启动了全员加入“青力协助”志愿服务项目倡议。团员代表——团委委员、药学部团支部书记张嘉琦在台上发起倡议:“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专业知识和满腔热情,为病患提供温暖的帮助,为医务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在志愿服务的实践中,书写‘人民青年’志愿服务的崭新篇章。传承发扬‘拼搏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百年精神,携手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患者满意、员工满意、社会满意、国家满意’的目标贡献青春力量与智慧。”医院团员青年们积极响应号召,加入志愿服务团队。仪式的第三章是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团委委员——教育处杨鑫宣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培养方案》:在12月这个国际志愿者月,学生将会参与到三轮志愿者注册培训工作中来,并在每年9月、12月学生入学、入院伊始,将志愿者培训课程纳入到开学第一课中,让每位同学都能掌握志愿服务技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处旨在通过为医学生提供培训,让他们加入志愿服务,早日了解接触医院环境,体验医护关系,培养人文关怀精神。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医学生的积极响应与支持,他们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到后续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去,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相信,在志愿精神的指引下,医院将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好。

仪式的最后,大家合影留念,共同记录下这一温馨而难忘的时刻。随后,各志愿者进入岗位,为患者和医院提供了贴近需求的多种服务。后续社会工作部将持续为志愿者开展志愿者培训和社工专业的凝聚力功能小组等活动。让志愿精神在医院上空飘扬,让爱与温暖在每个人心中流淌。

年终将至,新岁可期,今天志愿者们共同站在新的起点,携手迈向新的征程。志愿者们为爱而来,医院为爱守护,共同为爱出发,一起打造有温度的医疗。

社会工作部简介

为拓展医院服务领域,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提高医院服务质量,200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原卫生部医政医管局《关于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社会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的函》和《关于委托开展医院社会工作试点的函》的指导下,成立医务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部,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医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2023年,在中央社会工作部成立的整体布局下,医院响应号召,将部门正式更名为社会工作部,由党委副书记高杰主管业务工作。

目前,社工部现管理22项常态化的志愿服务项目,覆盖门急诊、病房和社区多个区域,建立了本土化可操作的志愿服务模式。与此同时,社工作为资源链接的纽带,积极开拓院外社会资源,与各社会组织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为患者和家庭,以及医院和科室解决实际问题。此外,社工一直致力于在与国际接轨的高度上,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地从事专业的助人活动,定期开展个案、小组和社区服务,创立了针对患儿的“髓爱童行”、针对乳腺癌患者的“乳此绽放”、针对孕产妇的“喂爱工程”、针对院内工作人员的“解码心灵白衣护航”,以及针对肿瘤保育患者的“育种希望向阳而生”五大品牌项目,为因疾病所导致社会心理问题的个人和家庭提供专业医务社会服务。

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社会工作暨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牵头下正式成立,每年定期开展中国医院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工作研讨会,开启了全国医疗机构的医务社工交流,致力于推动全国医疗领域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发展。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