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推动“大治理”:楼门治理的常营实践_北京时间
楼门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亮起来、动起来
楼门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是连接居民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
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地区所辖22个社区(含北京像素南区、北区2个治理委员会)整体形态多样,既有老旧小区、农民回迁小区,也有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人口构成多元、人员结构复杂,非本地户籍人口较多且流动性较大。基于此,常营地区连续多年以楼门治理为“小切口”,有序引导居民共同建设特色楼门文化,打造邻里“会客厅”,不断推动社区“大治理”提质增效。
常营民族家园社区35 号楼 1 单元楼道面临堆物堆料、广告乱贴等问题。为有效改善楼门环境,改造楼道公共空间,推动楼门治理,常营民族家园社区联动北京睦友社工事务所,动员社区物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通过开展敲门入户、居民骨干沟通、公约投票、楼门长培育及开展楼门活动等多种形式,在清理楼道物料堆积和清除广告乱贴问题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针对6号院3号楼楼道内堆物现象,楼道指引标识不清晰等问题,常营福第社区协同北京德邻社工事务所,积极动员居民参与,联动物业、辖区民警、消防等多元主体参与楼门治理,通过开展楼道堆物清理活动、规范楼门指引标识和设立楼门互助便民置物架,有效改善楼道堆物堆料问题,明确楼内指示标识,推动3号楼楼门公共空间建设。
燕保常营家园社区是常营地区公租房小区,为有效营造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以“睦邻+”为主题,选取8号楼进行楼门文化建设。社区党委联动公租房管理中心、社区物业、通州明峰社工事务所共同参与楼门建设和,通过开展议事协商会、楼道卫生清洁活动和“邻里文化”活动,为居民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居民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推动楼内居民“陌邻”变“睦邻”,建构互信互容互合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
为营造良好的邻里活动空间环境,畅心园社区选取2号楼开展楼门文化营造,社区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居民参与动力,联动朝阳区方舟社工事务所、社区志愿服务队、物业共同推动楼门文化建设,推动2号楼邻里关系文化营造,有效促进了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居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随着楼门治理的不断深入,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居民的广泛认可。
居民陈先生说,“之前开锁、办证、疏通下水道的各类小广告反复出现在墙面上,看的人糟心,如今这么一刷,楼道又变亮堂了,每天进出心情也好了。”
居民李女士说,“楼道干净了,楼门里的新鲜事儿上了墙,楼梯间有了黄扶手,现在进了楼门就感觉进了家门。”
居民张女士说,“这次在楼门群里看到项目介绍觉得挺新鲜,让孩子参加了小小楼门长的活动挺不错的。这种能带着孩子学习了解社区的志愿服务,比单纯在社区里捡垃圾,带给孩子的成长更多。一个楼门的孩子们认识了,以后进进出出更亲热。”
2024年,常营地区引入5家社工事务所划片负责19个社区所属小区楼门治理,在楼门治理过程中,完成前期社区调研52次,涉及楼门居民844人次;开展楼门文化议事协商会38次,参与居民753人次;开展社区各类文化活动106次,参与居民2372人次。下一步,常营地区将以《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继续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楼门延伸拓展,营造更多特色文化楼门,切实让楼门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亮起来、动起来。
楼门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亮起来、动起来
楼门是社区治理的最小单元,是连接居民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
北京市朝阳区常营地区所辖22个社区(含北京像素南区、北区2个治理委员会)整体形态多样,既有老旧小区、农民回迁小区,也有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人口构成多元、人员结构复杂,非本地户籍人口较多且流动性较大。基于此,常营地区连续多年以楼门治理为“小切口”,有序引导居民共同建设特色楼门文化,打造邻里“会客厅”,不断推动社区“大治理”提质增效。
常营民族家园社区35 号楼 1 单元楼道面临堆物堆料、广告乱贴等问题。为有效改善楼门环境,改造楼道公共空间,推动楼门治理,常营民族家园社区联动北京睦友社工事务所,动员社区物业、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通过开展敲门入户、居民骨干沟通、公约投票、楼门长培育及开展楼门活动等多种形式,在清理楼道物料堆积和清除广告乱贴问题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针对6号院3号楼楼道内堆物现象,楼道指引标识不清晰等问题,常营福第社区协同北京德邻社工事务所,积极动员居民参与,联动物业、辖区民警、消防等多元主体参与楼门治理,通过开展楼道堆物清理活动、规范楼门指引标识和设立楼门互助便民置物架,有效改善楼道堆物堆料问题,明确楼内指示标识,推动3号楼楼门公共空间建设。
燕保常营家园社区是常营地区公租房小区,为有效营造和谐互助的邻里关系,以“睦邻+”为主题,选取8号楼进行楼门文化建设。社区党委联动公租房管理中心、社区物业、通州明峰社工事务所共同参与楼门建设和,通过开展议事协商会、楼道卫生清洁活动和“邻里文化”活动,为居民搭建相互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居民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推动楼内居民“陌邻”变“睦邻”,建构互信互容互合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
为营造良好的邻里活动空间环境,畅心园社区选取2号楼开展楼门文化营造,社区党组织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居民参与动力,联动朝阳区方舟社工事务所、社区志愿服务队、物业共同推动楼门文化建设,推动2号楼邻里关系文化营造,有效促进了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增进了居民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随着楼门治理的不断深入,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获得居民的广泛认可。
居民陈先生说,“之前开锁、办证、疏通下水道的各类小广告反复出现在墙面上,看的人糟心,如今这么一刷,楼道又变亮堂了,每天进出心情也好了。”
居民李女士说,“楼道干净了,楼门里的新鲜事儿上了墙,楼梯间有了黄扶手,现在进了楼门就感觉进了家门。”
居民张女士说,“这次在楼门群里看到项目介绍觉得挺新鲜,让孩子参加了小小楼门长的活动挺不错的。这种能带着孩子学习了解社区的志愿服务,比单纯在社区里捡垃圾,带给孩子的成长更多。一个楼门的孩子们认识了,以后进进出出更亲热。”
2024年,常营地区引入5家社工事务所划片负责19个社区所属小区楼门治理,在楼门治理过程中,完成前期社区调研52次,涉及楼门居民844人次;开展楼门文化议事协商会38次,参与居民753人次;开展社区各类文化活动106次,参与居民2372人次。下一步,常营地区将以《社区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为契机,继续推动社区治理重心向楼门延伸拓展,营造更多特色文化楼门,切实让楼门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亮起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