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律师杨荣宽: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_北京时间

著名律师杨荣宽: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

杨荣宽律师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杨荣宽注重系统、组合、辩证法律思维,一直秉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在诉讼非诉化,非诉数据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其独到...

著名律师杨荣宽: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

特约撰文 | 郑怡

杨荣宽

杨荣宽律师,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内外公认的颇具影响力的前沿律师。他具有深厚的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背景。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硕士中心特聘专家、硕士生实践合作导师,天津市案例法学会高级研究员、特聘专家。

杨荣宽律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事律师职业近20年,积淀了丰富的工作业绩和实战经验,先后为国内外诸多知名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和民营资本提供系统优质法律服务,受到业界普遍赞誉。其所带领的团队开拓进取、屡创佳绩,在跨境投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能源、刑民交叉、房地产诉讼等业务方面颇有建树,尤其擅长处理疑难、繁杂案件系统方案设计与争议解决处理。

杨荣宽律师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杨荣宽注重系统、组合、辩证法律思维,一直秉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在诉讼非诉化,非诉数据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其独到的法律逻辑,务实谨慎的工作态度,高超的应变和沟通能力,以维护当事人的最大权益为己任。

阳春三月,香港维港公园,杂花生树,茑飞草长,记者对杨荣宽律师进行了专访,彼时,他刚在香港办公室讨论完一起复杂跨境投资争议,刚聆听完白先勇先生一场关于小说电影改编的重要演讲。本次专访旨在通过对知名大律师的专访,力图以独特的眼光对律师的人格魅力和办案能力进行透析,对我国法律共同体的律师职业做一个全景式的透视,可以让读者能够走进大律师的内心,来更加理解律师职业的不易。

杨荣宽

案卷中的真知与道悟

问:您执业20载,历经重大案件,谈谈您对律师职业的理解?

杨荣宽:刘桂明先生曾对律师职业有这样的评价:“律师,是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酷,谈起来很烦,干起来很累的这么一个工作。”其实,对我而言,从事律师的初衷非为“看上去美,听起来酷”,而是为弥补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增加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认知。

因此我始终并不觉得“烦”和“累”,辛勤确是有的,经常面对堆如小山的案卷,一灯如豆,看到朝霞一寸一寸燃起,始知小腿凉意。“勤奋它是一种结果,不用通过晒去证明。”

对我而言,案卷疏理,方案设计,更多的是体会到一种时间感和责任感,把法律事实的浮尘,一一抖落,与客观事实比对印证,最大程度上的弥合,才是律师工作的本根。太多的案件历经数年,甚至八年、十年,在为KPMG、北新建材集团、台湾实联、香港新世界等的法律服务中,均体现了时间的考验与价值。“方法比问题多”,感谢每一份理解和耐心,感谢世界耐心和良知,感谢在案件封卷时刻当事人的一个微笑,在一个静谧的周末或者一个假期,把手机放在一边,把总结慢慢写完。我尽量把碎块化的生活让它在相对系统的时间段内变得规范和完整,让案件的时间感和自己的时间感一一凝结。

“对于认真生活的人而言,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嘉奖”,律师对我而言,是辛勤,是认真。

问:那么法律工作中有美吗?太多的不公、冤、假、错、恶意,是不是与美无关?

杨荣宽: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 ”我理解艺术创作的美,更多来自遗憾,譬如在吴哥窟、玛雅遗迹、卢浮宫断臂维纳斯面前,你便会切肤体会到“艺术来自生命里不能长久存在,却在心灵记忆里永不消失的一种坚持” ,在此意义上,法律之美与艺术之美并无区别,同是对宇宙宏大秩序的敬畏和坚持,同是对微观结点的反映和修正。

对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而是部分,争议之解决、纠错、秩序维护和对善良无限的追索,是法律关于美的本质表达和书写。我曾为一案,远赴老区,劳奔数日,眼睑重创,缝织六针。也曾为一案,庭开疆边,数年一日,“黑夜每天都会降临,很多人讨厌黑暗,诅咒黑暗,但最重要的不是夜有多么黑暗,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这种黑暗。”

另一层面上,美是与自由关联的语词,在美的秩序里,被限制的潜意识可以得到了本真的释放,尤其在法律关系多重交叉,证据复杂的案件中,方案设计本身,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帮助当事人释放掉了“多少平常在现实里不能忍受的东西”,找到自由。比起存在,人类更关心拥有。”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再有,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律者始有自由。“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当你的生活被“情绪”,“懒散”和“欲望”占据的时候,你可能就会生活的毫无秩序,活成成一团混乱不堪的情绪,争议与争议的解决,即是自律。

问:您对青年法律工作者可有些建议?

杨荣宽:我理解的青春,应该是有真心,踏实、有慈悲心,有同理心,接地气。我培训过很多年轻律师,多有浮躁,偏于急功近利,不事基础劳作。他们充其量只是年轻过而已。青年律师应注重对现象、规律、原理、价值观的考察与思考。应该知道凡可利用搜索引擎获得的知识,并非有太多的价值,反复练习,日积月累,始为能力。能力的高级阶段,始为智慧,智慧是高段的能级,而成就一番事业,非有一定的能量等级,基本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应做如是观。

青春,“不是炙热的火炭,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青年律师应不畏于一瓦一石之堆造,默沉于一字一句之推敲,求追于一卷一案之切磋,珍惜信任,恪守时间,千里之行,累土高台,自有大成。

“中年就是不断加码的琐碎”,我喜欢与年轻律师沟通,共同进步。青年律师需要一种静心与等待,这种等待是学识的结累与体验的历练,这种等待通常是几年,或甚十年,就如夏蝉一般,幼虫在黑夜的泥地下等待八年之久,才有一夏的蝉鸣。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人生没有近路可走,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杨荣宽

问:您少时贫困,发愤读书,你如何理解贫困与成长的关系?

杨荣宽:70年代,是一特殊的时期,大多数中国家庭开始走出饥饿,但我比较个例,学习与考试是我为数不多不用太担心的事情,但吃饭、穿衣、交通、学费都曾极端困挠于心,一段时间内,踢球等运动,都是我排斥的,因为大运动需要大饭量支撑,家里条件不允许,只能欣赏。

我在中西部地区的案件办理中,偶遇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这也是我一段时间内招聘的律师助理中,大多来自于贫穷地区,是“贫困”打动了我,确为心结所现。

孟子曾对“苦其心志,劳其体形,增益其所不能”有过描述,但实质上,成长并非贫困的必然,成长应定义于内心之丰盈。“人生而自由,但无所不在枷索之中”,贫困,其实是成长的碍障和枷索,如果不能对贫困有足够的认知,克服内心隐匿的自卑,转换成不屈与自强,伤害将始终相随。

其实贫与富,应是平等,均为现象,但内心之贫,将万物标定价格,将无助于成长与成就。内心丰盈的人,越能观照自己的无知。于是,步履踌躇、心生敬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不想停下探求的脚步。相反,内心贫瘠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天下无敌。真正的成长不是接纳自己的普通,而是在不被认可时坚持,在沉寂时努力,等待属于你的机会。

问:您带领的团队,代理了诸多重大案件,如标的数十亿证券市场操纵案,百亿知名企业破产案,百亿商标争议案,您对团队的理解如何?

杨荣宽:近来,人们开始关注一个概念“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如果你理解了这一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我们团队的理念是:尊重时间,让时间更有价值。

学习能力是因队的关键,欧阳修有“三上”,即:枕上、厕上和马上。古人又言“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均是对学习能力的描述,团队能与时俱进,与时消息,始为战斗力的保障。

团队是一沟通能力为低的组织,所谓“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从来就没有一个值得盲目跟随的集体,而只有值得我们交心的同类。其发展还在于修剪枝叶,又得施肥浇水,能“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团队也是一贮藏悲悯与善意的地方,惟此,才能洞悉体察当事人的不易与委屈,更大程度维护当事人利益,找寻法律公平。

问:鲁迅先生曾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律师是为民请命的吗?

杨荣宽:记得有一当事人给我送一面锦旗,写的就是“为民请命”。其实我更认为律师是埋头苦干的人,我喜欢的一句话是“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我们每个人存在认知局限,都坐在认知的井中,无非井的直径大小而已。“夏虫不可语冰”,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生命本是宇宙中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但我们需要埋头于耕种,追逐真知,丰盈灵魂。

“见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案卷,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律师的终极惟是宽容、谦卑、豁达。确定性和稳定性是律师争议解决的基本价值追求,人只有在具有可预测性的情况下,才是自由的。在一定意义上,律师的埋头苦干,旨在于将众多不确定性、复杂性、感性疏理为可预测性、相对确定性、理性和可能性。

著名律师杨荣宽: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

杨荣宽律师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杨荣宽注重系统、组合、辩证法律思维,一直秉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在诉讼非诉化,非诉数据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其独到...

著名律师杨荣宽: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

特约撰文 | 郑怡

杨荣宽

杨荣宽律师,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内外公认的颇具影响力的前沿律师。他具有深厚的法学、经济学、文学教育背景。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硕士中心特聘专家、硕士生实践合作导师,天津市案例法学会高级研究员、特聘专家。

杨荣宽律师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事律师职业近20年,积淀了丰富的工作业绩和实战经验,先后为国内外诸多知名跨国公司、企业集团和民营资本提供系统优质法律服务,受到业界普遍赞誉。其所带领的团队开拓进取、屡创佳绩,在跨境投资、国际贸易、知识产权、能源、刑民交叉、房地产诉讼等业务方面颇有建树,尤其擅长处理疑难、繁杂案件系统方案设计与争议解决处理。

杨荣宽律师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8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杨荣宽注重系统、组合、辩证法律思维,一直秉持“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理念,“在诉讼非诉化,非诉数据化”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其独到的法律逻辑,务实谨慎的工作态度,高超的应变和沟通能力,以维护当事人的最大权益为己任。

阳春三月,香港维港公园,杂花生树,茑飞草长,记者对杨荣宽律师进行了专访,彼时,他刚在香港办公室讨论完一起复杂跨境投资争议,刚聆听完白先勇先生一场关于小说电影改编的重要演讲。本次专访旨在通过对知名大律师的专访,力图以独特的眼光对律师的人格魅力和办案能力进行透析,对我国法律共同体的律师职业做一个全景式的透视,可以让读者能够走进大律师的内心,来更加理解律师职业的不易。

杨荣宽

案卷中的真知与道悟

问:您执业20载,历经重大案件,谈谈您对律师职业的理解?

杨荣宽:刘桂明先生曾对律师职业有这样的评价:“律师,是看上去很美,听起来很酷,谈起来很烦,干起来很累的这么一个工作。”其实,对我而言,从事律师的初衷非为“看上去美,听起来酷”,而是为弥补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增加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生活认知。

因此我始终并不觉得“烦”和“累”,辛勤确是有的,经常面对堆如小山的案卷,一灯如豆,看到朝霞一寸一寸燃起,始知小腿凉意。“勤奋它是一种结果,不用通过晒去证明。”

对我而言,案卷疏理,方案设计,更多的是体会到一种时间感和责任感,把法律事实的浮尘,一一抖落,与客观事实比对印证,最大程度上的弥合,才是律师工作的本根。太多的案件历经数年,甚至八年、十年,在为KPMG、北新建材集团、台湾实联、香港新世界等的法律服务中,均体现了时间的考验与价值。“方法比问题多”,感谢每一份理解和耐心,感谢世界耐心和良知,感谢在案件封卷时刻当事人的一个微笑,在一个静谧的周末或者一个假期,把手机放在一边,把总结慢慢写完。我尽量把碎块化的生活让它在相对系统的时间段内变得规范和完整,让案件的时间感和自己的时间感一一凝结。

“对于认真生活的人而言,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嘉奖”,律师对我而言,是辛勤,是认真。

问:那么法律工作中有美吗?太多的不公、冤、假、错、恶意,是不是与美无关?

杨荣宽: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 ”我理解艺术创作的美,更多来自遗憾,譬如在吴哥窟、玛雅遗迹、卢浮宫断臂维纳斯面前,你便会切肤体会到“艺术来自生命里不能长久存在,却在心灵记忆里永不消失的一种坚持” ,在此意义上,法律之美与艺术之美并无区别,同是对宇宙宏大秩序的敬畏和坚持,同是对微观结点的反映和修正。

对个案的不公、恶意和冤错,并非法律表达的全部,而是部分,争议之解决、纠错、秩序维护和对善良无限的追索,是法律关于美的本质表达和书写。我曾为一案,远赴老区,劳奔数日,眼睑重创,缝织六针。也曾为一案,庭开疆边,数年一日,“黑夜每天都会降临,很多人讨厌黑暗,诅咒黑暗,但最重要的不是夜有多么黑暗,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去认识这种黑暗。”

另一层面上,美是与自由关联的语词,在美的秩序里,被限制的潜意识可以得到了本真的释放,尤其在法律关系多重交叉,证据复杂的案件中,方案设计本身,即是艺术创作的过程,帮助当事人释放掉了“多少平常在现实里不能忍受的东西”,找到自由。比起存在,人类更关心拥有。”美,就是净化过剩的过程。”

再有,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律者始有自由。“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当你的生活被“情绪”,“懒散”和“欲望”占据的时候,你可能就会生活的毫无秩序,活成成一团混乱不堪的情绪,争议与争议的解决,即是自律。

问:您对青年法律工作者可有些建议?

杨荣宽:我理解的青春,应该是有真心,踏实、有慈悲心,有同理心,接地气。我培训过很多年轻律师,多有浮躁,偏于急功近利,不事基础劳作。他们充其量只是年轻过而已。青年律师应注重对现象、规律、原理、价值观的考察与思考。应该知道凡可利用搜索引擎获得的知识,并非有太多的价值,反复练习,日积月累,始为能力。能力的高级阶段,始为智慧,智慧是高段的能级,而成就一番事业,非有一定的能量等级,基本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应做如是观。

青春,“不是炙热的火炭,而是经得起平淡的流年”。青年律师应不畏于一瓦一石之堆造,默沉于一字一句之推敲,求追于一卷一案之切磋,珍惜信任,恪守时间,千里之行,累土高台,自有大成。

“中年就是不断加码的琐碎”,我喜欢与年轻律师沟通,共同进步。青年律师需要一种静心与等待,这种等待是学识的结累与体验的历练,这种等待通常是几年,或甚十年,就如夏蝉一般,幼虫在黑夜的泥地下等待八年之久,才有一夏的蝉鸣。真正能够登顶远眺的人,永远是那些心无旁骛,坚持着往前走的人。人生没有近路可走,但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杨荣宽

问:您少时贫困,发愤读书,你如何理解贫困与成长的关系?

杨荣宽:70年代,是一特殊的时期,大多数中国家庭开始走出饥饿,但我比较个例,学习与考试是我为数不多不用太担心的事情,但吃饭、穿衣、交通、学费都曾极端困挠于心,一段时间内,踢球等运动,都是我排斥的,因为大运动需要大饭量支撑,家里条件不允许,只能欣赏。

我在中西部地区的案件办理中,偶遇了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这也是我一段时间内招聘的律师助理中,大多来自于贫穷地区,是“贫困”打动了我,确为心结所现。

孟子曾对“苦其心志,劳其体形,增益其所不能”有过描述,但实质上,成长并非贫困的必然,成长应定义于内心之丰盈。“人生而自由,但无所不在枷索之中”,贫困,其实是成长的碍障和枷索,如果不能对贫困有足够的认知,克服内心隐匿的自卑,转换成不屈与自强,伤害将始终相随。

其实贫与富,应是平等,均为现象,但内心之贫,将万物标定价格,将无助于成长与成就。内心丰盈的人,越能观照自己的无知。于是,步履踌躇、心生敬畏成了一种自然反应,但也正是这种心态,让他们不想停下探求的脚步。相反,内心贫瘠的人却经常一知半解,就觉得天下无敌。真正的成长不是接纳自己的普通,而是在不被认可时坚持,在沉寂时努力,等待属于你的机会。

问:您带领的团队,代理了诸多重大案件,如标的数十亿证券市场操纵案,百亿知名企业破产案,百亿商标争议案,您对团队的理解如何?

杨荣宽:近来,人们开始关注一个概念“时间颗粒度”,就是一个人安排时间的基本单位。如果你理解了这一概念,就会明白,恪守时间,就是理解、并尊重别人的时间颗粒度。我们团队的理念是:尊重时间,让时间更有价值。

学习能力是因队的关键,欧阳修有“三上”,即:枕上、厕上和马上。古人又言“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者晴之余,均是对学习能力的描述,团队能与时俱进,与时消息,始为战斗力的保障。

团队是一沟通能力为低的组织,所谓“禅客相逢唯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从来就没有一个值得盲目跟随的集体,而只有值得我们交心的同类。其发展还在于修剪枝叶,又得施肥浇水,能“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

团队也是一贮藏悲悯与善意的地方,惟此,才能洞悉体察当事人的不易与委屈,更大程度维护当事人利益,找寻法律公平。

问:鲁迅先生曾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律师是为民请命的吗?

杨荣宽:记得有一当事人给我送一面锦旗,写的就是“为民请命”。其实我更认为律师是埋头苦干的人,我喜欢的一句话是“灵魂就算不能像烛火一样照耀着我们的行程,起码也要同甘共苦地跟在后面,不离不弃。”我们每个人存在认知局限,都坐在认知的井中,无非井的直径大小而已。“夏虫不可语冰”,生为夏虫是我们的宿命,但不是我们的过错。“生命本是宇宙中一瓣微薄的睡莲,终有偃旗息鼓闭合的那一天”,但我们需要埋头于耕种,追逐真知,丰盈灵魂。

“见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见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案卷,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律师的终极惟是宽容、谦卑、豁达。确定性和稳定性是律师争议解决的基本价值追求,人只有在具有可预测性的情况下,才是自由的。在一定意义上,律师的埋头苦干,旨在于将众多不确定性、复杂性、感性疏理为可预测性、相对确定性、理性和可能性。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