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期间,自己按照网上的推荐,不远千里来到某网红景点,却和网上看到的“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很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

照片变“照骗” 网友吐槽“滤镜景点”
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在出去玩之前,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提前在网上看看别人的分享推荐,这类推荐也叫“种草笔记”,看这些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找到一些风景优美又有特色的网红景点,然后根据推荐去拍照打卡。
不过,网上推荐的这些网红景点,可不一定都靠谱。举个例子,前几天,一名网友在微博上发布了三张照片,前两张是知名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的一位用户分享的三亚某景点的照片,大家可以看看,照片中有一个蓝色的小房子,画面静谧而浪漫,给人一种很诗意、很小资的感觉,就像文艺影片里的场景一样。

看到这样的分享,这位网友被深深吸引了,于是就按推荐来到了这个地方,可一到现场就傻眼了。您看看网友拍摄的照片:小房子门前杂草丛生,连门都掉在地上了,周围破败不堪,整个画面的色调也和网上的图片完全不一样……该网友在微博上吐槽称:“小红书真的害人”。

另一名网友的遭遇更让人哭笑不得。他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来自小红书的截图,您看看:一个人置身于一条阳光充盈的长廊中,画面简洁又明朗,推荐者还配以“小众免费”、“拍照圣地”等文字。

可该网友抵达现场后发现,这里其实就是一面墙,完全是用壁纸营造出的3D视觉效果。随手一搜,网上就有卖这种壁纸的。

这两位网友的吐槽,瞬间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很多人都表示,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期间,自己按照网上的推荐,不远千里来到某网红景点,却和网上看到的“根本不是一个地方”,很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
说到这儿,您再看看下面这张图,这是一些博主在小红书上推荐的云南澄江的一处景点,名叫“少女心的粉红色沙滩”。

说实话,我真不明白这是什么原理,海水怎么能变成粉红色呢?但是在美图面前,很多人就失去了理智。不少网友到了现场一看,好家伙!这连沙滩都不算,顶多就是个泥滩,而且是土褐色的,跟粉红色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对此,有网友就说了,所谓的“粉红沙滩”其实就是“红土地”,网上的图片不知道叠了多少层滤镜,才能做出那样的效果。更坑人的是,游客到现场后才知道,该景点尚未开发成熟,周边设施并不完善,不仅停车拥堵,连上趟厕所都很困难。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以上的这些案例都提到了同一个网络社交平台,那就是小红书。作为一家很有影响力的“种草”平台,近年来,小红书被很多人誉为“国民种草机”,但平台上出现这么多用滤镜做出来的景点图片,也让不少网友吐槽说:“国民种草机”正在变成“滤镜粉碎机”。前几天,话题“小红书的网图滤镜有多强”还冲上了微博热搜。

小红书道歉:尝试推出“踩坑榜”等产品
眼看这事儿要闹大了,10月17号,小红书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文,就网友关于“滤镜景点”的吐槽发表声明并道歉,承认部分用户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

问题出现后,小红书能及时道歉,并承诺将采取改进措施,这是好事,但能不能改好,说实话,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要知道,早在2019年,小红书就曾因为大规模出现虚假的“种草”文章,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当时,一些品牌花钱请网红在小红书上对产品进行虚假宣传,网红口口声声说的所谓亲测有效,其实压根儿就没用过,误导了不少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小红书也因此接连遭到了工信部、上海消保委等部门的点名,其APP甚至一度被下架。
之前是推荐的商品不靠谱,这次是推荐的景点不靠谱。对此,有网友就怀疑,小红书上的这些博主,之所以费尽心思发布用滤镜美化过的景点图片,会不会也是因为,他们收了景区或商家的钱了呢?

是不是真像网友猜测的这样,在事情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我们不好妄下结论。但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就在前两天,荔枝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小红书内存在招募推广、写手、代发等雇佣水军行为,代发一篇笔记的酬劳只需要四五块钱。对此,小红书方面10月19号回应称:该平台严打各类代写代发灰黑产作弊行为,2019年以来,小红书设立专业团队,已下架或屏蔽超过160万个灰黑产招募链接。
坑人的景点“卖家秀”
虽然目前还没有曝出哪家景区雇佣水军、在网上发布虚假景点照片的具体案例,但此前有多家媒体都曾报道过,一些景区为了把自己打造成网红,会雇佣专业摄影师,精心挑选拍摄角度,然后再对照片进行深加工,作为景点宣传照发布出去,结果让很多游客大呼上当。
这里也给大家举个例子,去年5月,湖南郴州滴水源景区曾推出过一个名为“天空之镜”的景点,据该景区的微信公众号介绍,这个“天空之镜”是景区斥巨资打造的,为国内首创。大家看一下,这是景区发布的宣传照,看上去唯美空灵,宛如人间仙境一般。

然而,很多慕名前去打卡的游客发现,这所谓的“天空之镜”,不过是在一块空地上搭起来的一个玻璃台子,上面布满了脚印,步道两侧只缠着几道布条作为围挡,现场人声嘈杂,还能看到随意扔在地上的矿泉水瓶。这哪儿是什么人间仙境啊?分明是去了就后悔的“人间陷阱”。

此事被媒体曝光后,当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面对公众的质疑,景区公开发布致歉声明。最终,这个“天空之镜”项目只存活了3天,就在当地主管部门的要求下被拆除了,原因是涉嫌夸大宣传。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说了这么多,大家都看得出来,无论是网上的个人分享,还是景点宣传营销,过度用滤镜美化景点图片,最终吃亏上当的都是游客。但游客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作为景区来说,这种自欺欺人、把游客当“猴”耍的做法,顶多就是做一锤子买卖,最终只会砸了自己的招牌。
滤镜,不该滤掉真实!
其实对于网络平台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对此,有专家表示,各大网络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针对部分用户发布不实信息、误导其他用户的问题,平台可考虑建立黑名单制度,一旦发现有涉嫌虚假“种草”宣传的异常账号,不管他是网红还是达人,该限流的限流,该封杀的封杀。在这方面,平台方不应该存在侥幸心理,如果平台不去管理虚假“种草”,甚至有意纵容,让这些滤镜下的景点照片在网上肆意传播,长此以往,早晚会遇到信任危机。
图文来源:综合人民网、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闻坊、荔枝新闻、中国消费者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