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老商街!王府井真有“井”_北京时间

唤醒老商街!王府井真有“井”

始建于元,定名于清。历经700多年风雨洗礼,它满载岁月痕迹; 商铺林立,游客如织。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它是京城商业的“晴雨表”。 它是王府井。一条街上,座座商场、家家店铺串联过去与现在,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在这里碰撞交融。

唤醒老商街!王府井真有“井”

始建于元,定名于清。历经700多年风雨洗礼,它满载岁月痕迹;

商铺林立,游客如织。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它是京城商业的“晴雨表”。

它是王府井。一条街上,座座商场、家家店铺串联过去与现在,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在这里碰撞交融。

因井而“达”

王府井大街,一条古老的街道。当夜幕降临,霓虹渐熄,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能够穿越时光,聆听历史的低语。

在辽、金时代,这片区域野旷人稀。

元大都城建立后,小村落才热闹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在皇城东墙外不远,修了“十王府”。人们把这条街称为“十王府街”。

后来,清依明制,在此街上建了8座王府,人们的叫法也改成了“王府大街”。

不过,真正为这条街命名的,是街上一口甜水井。

在那个时代,北京城内的井中大多是苦水。而“王府大街”有一口优质甜水井,水质清澈透亮,甘甜可口。

作为稀缺资源,甜水井远近闻名。王府与井并称,成为街道鲜明的标签。

于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时,这条街改名为“王府井”。

这口井,在《乾隆京城全图》和1913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中均有记载,但上世纪20年代,老井在街上消失了踪影。

幸运的是,在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改时,这口井被重新发现。

王府井大街从长安街一直延伸到五四大街,全长1818米。其中仅从东单三条到金鱼胡同、全长548米的步行街段,集中了大街主要的商业设施。

升级为步行街后,全球各地游客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是必逛之地。

与此同时,网购之势,势如破竹,所有实体经济都面临冲击。

面对冲击,“本地人不去王府井”之说悄然兴起,王府井亟待破局。

一场“整改潮”拉开序幕。

2004年,百货大楼启动内部升级改造,不仅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国际大牌也全面进驻,占比从以前的5%提高到两成以上。

赶时髦的同时,更多文旅新体验接踵而至。

2017年,哈姆雷斯全球最大旗舰店入驻百货大楼,中式古朴和英伦范儿融合的童话世界里,孩子们流连忘返。

两年后,首个老北京沉浸式体验街区和平菓局横空出世。小卖部里卖着北冰洋和瓷罐酸奶,副食店里还有小时候打过的酱油。这片印着时代记忆的街区,为步行街增添了文化气息,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

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特产,也不再只有烤鸭、点心、老布鞋,糖葫芦造型的手电筒、萨其马造型的充电宝等京味儿文创,成为“北京礼物”新选择。街上的全聚德,换装为北京首家“宫囍龙凤呈祥”主题餐厅;金街购物广场变身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带来国潮新体验。

在街区改造中一度离开的老店,也陆续回归。

2021年,100多岁的吉祥大戏院以崭新的身姿在王府井亮相,重现了百年前戏院的布局,雕彩绘匾,抱柱楹联,一派古色古香。

经历了数次迁址的萃华楼饭庄重新开门迎客,店里做的还是原汁原味的老味道,吸引老主顾登门。

2019年12月20日,王府井步行街顺利北延,从金鱼胡同延至灯市口大街,长度增至892米。

随着步行街延长,王府井大街北侧的嘉德艺术中心、商务印书馆、首都剧场等文化场所可以更方便地触达。至此,全长1818米的王府井大街基本实现商业、文旅业态的融合贯通。

如今,王府井的商业空间正从一条主街拓展到整个街区,形成集商务、艺术、文旅等元素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繁华背后,王府井依旧保留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漫步街区,人们会邂逅或庄重肃穆、或生动活泼的铜像,静静讲述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编辑:丁丁嘉翯

责编:段忠俊

来源:北京日报)

唤醒老商街!王府井真有“井”

始建于元,定名于清。历经700多年风雨洗礼,它满载岁月痕迹; 商铺林立,游客如织。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它是京城商业的“晴雨表”。 它是王府井。一条街上,座座商场、家家店铺串联过去与现在,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在这里碰撞交融。

唤醒老商街!王府井真有“井”

始建于元,定名于清。历经700多年风雨洗礼,它满载岁月痕迹;

商铺林立,游客如织。有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美誉,它是京城商业的“晴雨表”。

它是王府井。一条街上,座座商场、家家店铺串联过去与现在,历史底蕴与现代商业在这里碰撞交融。

因井而“达”

王府井大街,一条古老的街道。当夜幕降临,霓虹渐熄,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能够穿越时光,聆听历史的低语。

在辽、金时代,这片区域野旷人稀。

元大都城建立后,小村落才热闹起来,并有了“丁字街”的称呼。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并在皇城东墙外不远,修了“十王府”。人们把这条街称为“十王府街”。

后来,清依明制,在此街上建了8座王府,人们的叫法也改成了“王府大街”。

不过,真正为这条街命名的,是街上一口甜水井。

在那个时代,北京城内的井中大多是苦水。而“王府大街”有一口优质甜水井,水质清澈透亮,甘甜可口。

作为稀缺资源,甜水井远近闻名。王府与井并称,成为街道鲜明的标签。

于是,在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新厘定地名时,这条街改名为“王府井”。

这口井,在《乾隆京城全图》和1913年《实测北京内外城地图》中均有记载,但上世纪20年代,老井在街上消失了踪影。

幸运的是,在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改时,这口井被重新发现。

王府井大街从长安街一直延伸到五四大街,全长1818米。其中仅从东单三条到金鱼胡同、全长548米的步行街段,集中了大街主要的商业设施。

升级为步行街后,全球各地游客来北京,王府井步行街是必逛之地。

与此同时,网购之势,势如破竹,所有实体经济都面临冲击。

面对冲击,“本地人不去王府井”之说悄然兴起,王府井亟待破局。

一场“整改潮”拉开序幕。

2004年,百货大楼启动内部升级改造,不仅硬件设施全面升级,国际大牌也全面进驻,占比从以前的5%提高到两成以上。

赶时髦的同时,更多文旅新体验接踵而至。

2017年,哈姆雷斯全球最大旗舰店入驻百货大楼,中式古朴和英伦范儿融合的童话世界里,孩子们流连忘返。

两年后,首个老北京沉浸式体验街区和平菓局横空出世。小卖部里卖着北冰洋和瓷罐酸奶,副食店里还有小时候打过的酱油。这片印着时代记忆的街区,为步行街增添了文化气息,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

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特产,也不再只有烤鸭、点心、老布鞋,糖葫芦造型的手电筒、萨其马造型的充电宝等京味儿文创,成为“北京礼物”新选择。街上的全聚德,换装为北京首家“宫囍龙凤呈祥”主题餐厅;金街购物广场变身王府井喜悦购物中心,带来国潮新体验。

在街区改造中一度离开的老店,也陆续回归。

2021年,100多岁的吉祥大戏院以崭新的身姿在王府井亮相,重现了百年前戏院的布局,雕彩绘匾,抱柱楹联,一派古色古香。

经历了数次迁址的萃华楼饭庄重新开门迎客,店里做的还是原汁原味的老味道,吸引老主顾登门。

2019年12月20日,王府井步行街顺利北延,从金鱼胡同延至灯市口大街,长度增至892米。

随着步行街延长,王府井大街北侧的嘉德艺术中心、商务印书馆、首都剧场等文化场所可以更方便地触达。至此,全长1818米的王府井大街基本实现商业、文旅业态的融合贯通。

如今,王府井的商业空间正从一条主街拓展到整个街区,形成集商务、艺术、文旅等元素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格局。

繁华背后,王府井依旧保留着厚重的历史底蕴。漫步街区,人们会邂逅或庄重肃穆、或生动活泼的铜像,静静讲述属于这座城市的故事。

(编辑:丁丁嘉翯

责编:段忠俊

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