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北京卫视4K超高清“炼成记”_北京时间

解码北京卫视4K超高清“炼成记”

4月22日,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并覆盖全国,标志北京卫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全国首家4K超高清省级卫视、广电总局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首个落地项目,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以颠覆性的姿态重塑观众的收视体验。

解码北京卫视4K超高清“炼成记”

4月22日,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并覆盖全国,标志北京卫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全国首家4K超高清省级卫视、广电总局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首个落地项目,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以颠覆性的姿态重塑观众的收视体验。

打开频道,超高清画质让画面细节纤毫毕现,在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节目内容全方位升级,优质内容与超高清视觉体验相互配合,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作为行业“探路者”,北京广播电视台在打造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挑战?凭借怎样的智慧与谋略,从步步为营直至“步步为赢”?为探寻背后的奥秘,近日记者专访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的张苏主任。

脱胎换骨的128

高屋建瓴的要求

谈及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开播,张苏主任难掩激动之情,“自去年11月21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正式启动北京卫视超高清改造工程,直至3月28日试播,短短128天,全台多个部门、卫视全体栏目组及同事,都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攻克重重难关,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北京卫视的超高清改造,不仅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系统性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更是全国广电事业技术赋能视听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全面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的工作计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等9省市全面启动了卫视超高清频道建设。面对这场关乎技术体系、内容生态、用户体验的系统性工程,北京广播电视台坚持系统观念,以顶层设计谋划整体布局,要求北京卫视以新质创新力推动广电行业“首善效应”,为全国超高清视听发展打造北京样板。

张苏主任介绍道:“按照台领导要求,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北京卫视4K超高清改造,要以‘技术+艺术’双引擎驱动升级。通过‘超清晰,超丰富,超美好’的升级改造主旨,充分释放‘首都引领力、文化传播力、新质创新力’,将北京卫视打造成新型融媒综合体。”

回归创作初心

画风变,文风亦要变

建设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要求高、难度大、时间紧。“如同一场严峻的大考!”

聊起项目启动之初的情形,张苏主任动情回忆:“这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员工肩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台领导多次进行高位调度,深入一线指挥,组织北京卫视召开7次全频道规模的改版专题会,各类小型专题会更是数不胜数。会上,对包括12档节目在内的升级改造、频道包装系统升级,以及4K超高清上线宣推方案等改版计划,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从高清到超高清,一字之别,相差万千”。张苏主任向记者介绍:“相较于高清,超高清在分辨率、色域、帧率、动态范围、量化精度及声音等关键指标上呈倍数提升,这使得画面细节更丰富、色彩更艳丽、播放更流畅、明暗层次更分明,声音更饱满。这些指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对节目内容提出了同步升级的严苛要求。”

在改版专题会上,节目内容被视为重中之重。张苏主任进一步介绍:“超高清改版,不仅要实现画面风格的革新,更要推动文风的转变。我们要回归创作初心,紧扣价值核心,找准内容重心,用平实、真诚的语言讲述故事,打造拥有极致人物、极致景观、极致故事与极致表达的优质内容。同时,借助4K超高清升级的契机,将4K超高清与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将超高清改造与融媒创作有机结合,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与吸引力,实现‘技术+艺术’的全面升级。”

经过多轮研发,北京卫视构建起全天三大横向节目带与七天垂直节目带的节目格局。下午时段,全新打造的直播态节目《身边》,为中老年受众提供社会资讯与生活情感服务;傍晚时分,全新升级的《养生堂》,打造沉浸式“电视门诊”,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与体验感;晚间时段,纪录片栏目带《4K里的中国》,集中展播优质超高清纪录片。

七天垂直栏目带涵盖《档案》《生命缘》等常规节目,以及《一米花园》《博物馆之城》等季播节目。每档节目从演播室设计、节目环节,到选题方向、嘉宾人选,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在回归初心同时做到面目一新,使得节目更加深入观众内心,实现了台领导提出的推动首都影响力、文化传播力、新质创新力走向媒介使用场景的工作要求。

让1000平米演播室长出三朵“蘑菇”

给相关人员做了一次技能升级

为满足4K超高清频道的播出需求,硬件设施的升级至关重要。张苏主任介绍:“在台内技术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北京卫视1000平米演播室完成了全面升级改造。此次改造打破传统布局,创新性地采用双面舞台设计,在演播室内打造出三朵错落有致的‘蘑菇’,分别作为访谈区、播报区与展示区,极大拓展了舞台空间。此外,360平米可变换立面屏与166平米地屏,营造出沉浸式舞台效果。与此同时,摄录系统、音频系统、灯光系统,以及配备57套4K超高清站点的后期机房,均完成升级并投入使用。”

设备升级后,如何熟练运用成为新的挑战。对此,张苏主任满含感激之情:“在技术管理部的统筹下,我们联合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播出中心和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等多个兄弟部门,在改造完成后开展了8批次业务培训,超过200人参与了4K超高清编辑机操作、摄像机使用等培训,确保所有节目如期上线播出。”从内容生产到后期制作再到上线播出,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建设的探索实践凝聚着BRTV人集体的心血与智慧,多部门努力下,全链路打通了超高清内容从策划到播出的播发流程,为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视听技术升级的首善方案。

“北京卫视伴我长大”话题词出圈

4K超高清频道不但“播得好”,也“叫得响”

好内容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不但要“播得好”,也要“叫得响”,张苏主任表示:“作为全国首家超高清省级卫视,我们在宣传上力求先声夺人。制作功能类宣传片,详细介绍超高清带来的视听体验升级;邀请明星艺人拍摄4K机顶盒操作教学宣传片,并进行频道上线推介。3月28日试播当晚22:00,收获全平台热搜31个,爆款视频3个,全网累积总阅读量破4亿,总讨论量突破500万次。”“肖战,为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打CALL”、“杨幂,北京卫视伴我长大”等话题火爆出圈,通过精准有效的宣传,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从步步为营到“步步为赢”,北京卫视焕新成果斐然;从精心筹备到成功开播,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赢得社会热烈反响。此次成功,得益于优质的团队、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与精良的内容,更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相信以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成功为范例,广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夏茂平)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李雄峰 戴武 毕明

解码北京卫视4K超高清“炼成记”

4月22日,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并覆盖全国,标志北京卫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全国首家4K超高清省级卫视、广电总局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首个落地项目,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以颠覆性的姿态重塑观众的收视体验。

解码北京卫视4K超高清“炼成记”

4月22日,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并覆盖全国,标志北京卫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作为全国首家4K超高清省级卫视、广电总局超高清先锋行动计划首个落地项目,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以颠覆性的姿态重塑观众的收视体验。

打开频道,超高清画质让画面细节纤毫毕现,在为观众提供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的同时,节目内容全方位升级,优质内容与超高清视觉体验相互配合,引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作为行业“探路者”,北京广播电视台在打造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挑战?凭借怎样的智慧与谋略,从步步为营直至“步步为赢”?为探寻背后的奥秘,近日记者专访了北京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中心的张苏主任。

脱胎换骨的128

高屋建瓴的要求

谈及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开播,张苏主任难掩激动之情,“自去年11月21日,北京广播电视台正式启动北京卫视超高清改造工程,直至3月28日试播,短短128天,全台多个部门、卫视全体栏目组及同事,都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攻克重重难关,实现了脱胎换骨式的蜕变。北京卫视的超高清改造,不仅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系统性变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更是全国广电事业技术赋能视听变革的重要里程碑。”

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全面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的工作计划,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湖南、四川、深圳等9省市全面启动了卫视超高清频道建设。面对这场关乎技术体系、内容生态、用户体验的系统性工程,北京广播电视台坚持系统观念,以顶层设计谋划整体布局,要求北京卫视以新质创新力推动广电行业“首善效应”,为全国超高清视听发展打造北京样板。

张苏主任介绍道:“按照台领导要求,从一开始,我们就确定了北京卫视4K超高清改造,要以‘技术+艺术’双引擎驱动升级。通过‘超清晰,超丰富,超美好’的升级改造主旨,充分释放‘首都引领力、文化传播力、新质创新力’,将北京卫视打造成新型融媒综合体。”

回归创作初心

画风变,文风亦要变

建设北京卫视超高清频道,要求高、难度大、时间紧。“如同一场严峻的大考!”

聊起项目启动之初的情形,张苏主任动情回忆:“这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员工肩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台领导多次进行高位调度,深入一线指挥,组织北京卫视召开7次全频道规模的改版专题会,各类小型专题会更是数不胜数。会上,对包括12档节目在内的升级改造、频道包装系统升级,以及4K超高清上线宣推方案等改版计划,进行了细致的研讨。”

“从高清到超高清,一字之别,相差万千”。张苏主任向记者介绍:“相较于高清,超高清在分辨率、色域、帧率、动态范围、量化精度及声音等关键指标上呈倍数提升,这使得画面细节更丰富、色彩更艳丽、播放更流畅、明暗层次更分明,声音更饱满。这些指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对节目内容提出了同步升级的严苛要求。”

在改版专题会上,节目内容被视为重中之重。张苏主任进一步介绍:“超高清改版,不仅要实现画面风格的革新,更要推动文风的转变。我们要回归创作初心,紧扣价值核心,找准内容重心,用平实、真诚的语言讲述故事,打造拥有极致人物、极致景观、极致故事与极致表达的优质内容。同时,借助4K超高清升级的契机,将4K超高清与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将超高清改造与融媒创作有机结合,提升节目的可看性与吸引力,实现‘技术+艺术’的全面升级。”

经过多轮研发,北京卫视构建起全天三大横向节目带与七天垂直节目带的节目格局。下午时段,全新打造的直播态节目《身边》,为中老年受众提供社会资讯与生活情感服务;傍晚时分,全新升级的《养生堂》,打造沉浸式“电视门诊”,增强节目的互动性与体验感;晚间时段,纪录片栏目带《4K里的中国》,集中展播优质超高清纪录片。

七天垂直栏目带涵盖《档案》《生命缘》等常规节目,以及《一米花园》《博物馆之城》等季播节目。每档节目从演播室设计、节目环节,到选题方向、嘉宾人选,都进行了全面升级,在回归初心同时做到面目一新,使得节目更加深入观众内心,实现了台领导提出的推动首都影响力、文化传播力、新质创新力走向媒介使用场景的工作要求。

让1000平米演播室长出三朵“蘑菇”

给相关人员做了一次技能升级

为满足4K超高清频道的播出需求,硬件设施的升级至关重要。张苏主任介绍:“在台内技术部门的协同配合下,北京卫视1000平米演播室完成了全面升级改造。此次改造打破传统布局,创新性地采用双面舞台设计,在演播室内打造出三朵错落有致的‘蘑菇’,分别作为访谈区、播报区与展示区,极大拓展了舞台空间。此外,360平米可变换立面屏与166平米地屏,营造出沉浸式舞台效果。与此同时,摄录系统、音频系统、灯光系统,以及配备57套4K超高清站点的后期机房,均完成升级并投入使用。”

设备升级后,如何熟练运用成为新的挑战。对此,张苏主任满含感激之情:“在技术管理部的统筹下,我们联合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播出中心和信息网络管理中心等多个兄弟部门,在改造完成后开展了8批次业务培训,超过200人参与了4K超高清编辑机操作、摄像机使用等培训,确保所有节目如期上线播出。”从内容生产到后期制作再到上线播出,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建设的探索实践凝聚着BRTV人集体的心血与智慧,多部门努力下,全链路打通了超高清内容从策划到播出的播发流程,为广电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视听技术升级的首善方案。

“北京卫视伴我长大”话题词出圈

4K超高清频道不但“播得好”,也“叫得响”

好内容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不但要“播得好”,也要“叫得响”,张苏主任表示:“作为全国首家超高清省级卫视,我们在宣传上力求先声夺人。制作功能类宣传片,详细介绍超高清带来的视听体验升级;邀请明星艺人拍摄4K机顶盒操作教学宣传片,并进行频道上线推介。3月28日试播当晚22:00,收获全平台热搜31个,爆款视频3个,全网累积总阅读量破4亿,总讨论量突破500万次。”“肖战,为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打CALL”、“杨幂,北京卫视伴我长大”等话题火爆出圈,通过精准有效的宣传,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收获了极高的关注度。

从步步为营到“步步为赢”,北京卫视焕新成果斐然;从精心筹备到成功开播,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赢得社会热烈反响。此次成功,得益于优质的团队、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与精良的内容,更源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初心。相信以北京卫视4K超高清频道的成功为范例,广电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夏茂平)

监制:孙成刚 张彪 翟涛

编辑:李雄峰 戴武 毕明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