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清华北大的学子和参与研学游的学生共同向媒体求助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愤怒。他们称其参与的研学游活动与宣传严重不符,原本宣传的进名校游览变成了只在门口打卡拍照,参观游览草草了事,住宿标间变成了打地铺,孩子们在晚上九点多才吃上晚饭,宣传人员配置与实际情况也大不相同。主播点评:让研学游回归本义用脚步丈量世界发现美好。

近日,一则清华北大的学子和参与研学游的学生共同向媒体求助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愤怒。他们称其参与的研学游活动与宣传严重不符,原本宣传的进名校游览变成了只在门口打卡拍照,参观游览草草了事,住宿标间变成了打地铺,孩子们在晚上九点多才吃上晚饭,宣传人员配置与实际情况也大不相同。对此,他们要求研学游公司退还费用,并对其进行调查和惩罚。
更有甚者,一位家长发视频吐槽给孩子报了清华研学夏令营,到北京后没有带孩子们去清华参观,而是在一家敬老院听了4小时讲座,还让孩子们在脏乱差的地方打地铺。该家长称机构事先并没有通知行程改变,要不是孩子拍视频自己还蒙在鼓里。
那么,这样的研学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研学游的概念和目的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促进研学旅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研学旅行是指以“研究”为主要目的,以“旅行”为主要方式,以“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成长”为主要效果的一种教育活动。研学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竞争力。

研学游的现状和问题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研学旅行却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乱象。根据网友和媒体的反映,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利用家长和学生对名校的向往和迷信,进行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他们打着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旗号,收取高额费用,却提供低劣服务。他们没有真正进入名校进行深入探究和交流,而是在门口或者周边进行简单拍照和走马观花。他们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科学指导和教育辅导,而是随意安排一些无关人员进行敷衍应付。他们没有保障参与者的安全和健康,而是忽视参与者的饮食住宿和休息时间。

主播点评:游而不研伤害了学生利益败坏了行业形象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期,旅游市场持续火爆,研学旅行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与此同时,研学旅行“成长中的烦恼”也如影随形。放眼整个行业,研学游项目要么高价低质,要么游而不研,既伤害了学生利益又败坏了行业形象。更有甚者,一些旅行社的导游没有资质、基本的文化知识缺失。如此名不副实,“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让行业的发展隐忧重重,亟待引起重视。
主播点评:让研学游回归本义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发现美好
研学首次被明确定义是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定义,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项。一头连着课堂,另一头连着自然与社会,研学旅行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收获成长,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研学旅行同时具有教育和旅游属性,优质的研学旅行应当是“学游并重”的旅行产品。若学生仅仅是“到此一游”,就失去了在游览中学习、在体验中思考的“研学”本质。因此,要改变“游而不研”的现状,离不开优质内容的开发,社会资源的支持,更需要专业人士的把关。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统一的标准,对研学旅行进行专业严格的政策指导,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服务机构良性竞争。为了促进研学游的规范发展,不少地方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同时推出精心设计的推荐路线,满足不同需求。随着各地研学游基地、公共场馆设施与服务的不断升级完善,红色景点、非遗工坊、田间地头、绿水青山都是很有价值的 “第二课堂”,能够让孩子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发现美好,让研学游回归本义!
主播:阚成伟
编辑:申京辉
责编: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