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_北京时间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

山东庄镇地处平谷新城东北部,镇域面积44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镇党委紧紧围绕区委“1+3+2”发展思路,按照“抓紧干、有效干、务实干、一起干”总要求,全面融入和助力高大尚平谷建设,通过多元产业培育打造色彩斑斓的山东庄,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红谷党员教育基地功能不断完善,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出首个乡村文旅品牌“与子·山谷”,获评北京市现场教学点、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村镇、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等荣誉。

强基固本,构建沟域党建格局。

创新组织架构。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激活村级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依托桃棚、鱼子山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群众相依、交通相连、大小相配的特点,实施红色试点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由北京服装学院李伟晗教授担任联合党委书记,联建共建高校教师、包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等7人组成联合党委成员,构建“专家智库+镇村协同”的新型治理架构。统筹沟域一体。推行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风貌联控、灾害联防的“五联”工作机制,创新编制《休闲文旅业态规划》,通过线性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把沟域60余个发展资源串联成花园式生态步道廊道线路,形成“规划同图、产业同链、设施同建、服务同享”的发展态势。筑牢共享阵地。建立600余平米与子·山谷沟域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群服务、红色教育、便民服务、艺术研学等功能于一体,开展志愿服务、红谷榜样评选、专题讲座等群众性活动14次,接待研学、调研等30余次。

▲与子山谷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群阵地@你活动

▲沟域规划

多管齐下,积蓄产业发展动能。

驱动“两山”理论转化。科学核算红谷党员教育基地、京东大峡谷景区、与子·山谷等5个沟域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以生态资产预期收益为信用基础,吸引寒树资本、红谷农业、燕兴隆等社会资本规划投资7亿元。推动项目提速提质。推进乐和云乡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盘活沟域闲置资源。将红色教育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相结合,与北京保障房中心共建红谷小神农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政策性资金1500余万元,吸引百余家大中小企业实地考察,成功引进3家企业投资农业、旅游项目。优化提升设施服务。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清理环境点位9500余处,森林覆盖率达73.5%,PM2.5降低到27.6微克/立方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疏浚12公里河道,实施鱼子山石河汛后水毁修复与挡墙治理工程;在桃棚支路新增1100米钢板护栏,大修路面7400平方米。开展民宿管家等专业技能培训2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乐和云乡项目

▲优化良好生态资源

锚定特色,重塑多彩文旅品牌。

深化校地合作。精准匹配北京服装学院优质资源,与艺术设计学院持续三年校地合作,推出电站美术馆、1700平方米的村民创造力活动中心、150平方米的乡村设计中心、村民食堂、山谷市集等乡村新场景,举办专题展览、驻地设计师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深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持续打造“劳动教育基地”。深耕红色沃土。实施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提质改造工程,修缮改造烈士纪念广场、纪念碑、烈士墓穴等烈士纪念设施,提升红色旅游品质。统筹用好红谷党员教育基地、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85处抗战遗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谷课程体系和“抗战小路”“农耕小路”2条沉浸式研学线路,激发红色资源集聚效应,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收入120余万元。焕新文旅活力。与子·山谷区域公共文化品牌精彩亮相,绿水青山露营杯、红色祝福等20余款文创产品为文旅消费平添活力,草莓冰雪节、乡村咖啡节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8.6公里生态艺术走廊串联20多个精品民宿、乡野咖啡等文旅点位,形成“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矩阵,年引流10万人次。

▲电站美术馆

▲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提升改造

▲与子山谷文创产品

协同共治,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实施乡村共创。构建“设计师+返乡创客+本土工匠+生态保护员”协作网络,推动全民参与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协同。开展“村民家+”计划,定期举办美育课堂、艺术展览等活动,打造“家家是美术馆、全域即展示厅”美美与共乡村生态。培育文明乡风。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与子温暖”、“红谷榜样”选树活动,营造崇德向善乡村氛围。邀请北京服装学院、行业协会等教授讲师担任“特约老师”,围绕传统文化的家风培养、乡村美育、民宿管理等内容“定向辅导”,激活红谷先锋志愿服务力量活跃在村居一线。聚焦安全、环境等领域强化32个网格的联动互动,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常态化。增进民生福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因地制宜打造村民食堂、图书室、与子园等7个群众身边的幸福场景。回应群众关切,开展健康义诊、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活动12次。破解急难愁盼,化解文旅服务、河道治理、汛期水毁修复等群众诉求问题40余件。引入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探索打造“共治赋能·和美乡村”项目,深化民生服务广度与深度。

▲村民食堂

▲网格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村民创造力教室美育课堂活动

下一步,山东庄镇将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联合党委作用,持续探索“党建引领、规划先行、设计赋能、抱团发展、多方受益”的鱼子山-桃棚沟域发展路径,推动沟域示范片区融合发展,共绣美丽乡村新图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抱团发展促振兴 “红谷”联合党委绘就乡村新图景

山东庄镇地处平谷新城东北部,镇域面积44平方千米,下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镇党委紧紧围绕区委“1+3+2”发展思路,按照“抓紧干、有效干、务实干、一起干”总要求,全面融入和助力高大尚平谷建设,通过多元产业培育打造色彩斑斓的山东庄,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红谷党员教育基地功能不断完善,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出首个乡村文旅品牌“与子·山谷”,获评北京市现场教学点、2021—2023年度首都文明村镇、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等荣誉。

强基固本,构建沟域党建格局。

创新组织架构。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激活村级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依托桃棚、鱼子山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群众相依、交通相连、大小相配的特点,实施红色试点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由北京服装学院李伟晗教授担任联合党委书记,联建共建高校教师、包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等7人组成联合党委成员,构建“专家智库+镇村协同”的新型治理架构。统筹沟域一体。推行资源联用、产业联促、治理联抓、风貌联控、灾害联防的“五联”工作机制,创新编制《休闲文旅业态规划》,通过线性空间的规划和设计,把沟域60余个发展资源串联成花园式生态步道廊道线路,形成“规划同图、产业同链、设施同建、服务同享”的发展态势。筑牢共享阵地。建立600余平米与子·山谷沟域党群服务中心,整合党群服务、红色教育、便民服务、艺术研学等功能于一体,开展志愿服务、红谷榜样评选、专题讲座等群众性活动14次,接待研学、调研等30余次。

▲与子山谷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群阵地@你活动

▲沟域规划

多管齐下,积蓄产业发展动能。

驱动“两山”理论转化。科学核算红谷党员教育基地、京东大峡谷景区、与子·山谷等5个沟域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VEP),以生态资产预期收益为信用基础,吸引寒树资本、红谷农业、燕兴隆等社会资本规划投资7亿元。推动项目提速提质。推进乐和云乡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盘活沟域闲置资源。将红色教育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相结合,与北京保障房中心共建红谷小神农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项目。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争取政策性资金1500余万元,吸引百余家大中小企业实地考察,成功引进3家企业投资农业、旅游项目。优化提升设施服务。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清理环境点位9500余处,森林覆盖率达73.5%,PM2.5降低到27.6微克/立方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疏浚12公里河道,实施鱼子山石河汛后水毁修复与挡墙治理工程;在桃棚支路新增1100米钢板护栏,大修路面7400平方米。开展民宿管家等专业技能培训2期,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乐和云乡项目

▲优化良好生态资源

锚定特色,重塑多彩文旅品牌。

深化校地合作。精准匹配北京服装学院优质资源,与艺术设计学院持续三年校地合作,推出电站美术馆、1700平方米的村民创造力活动中心、150平方米的乡村设计中心、村民食堂、山谷市集等乡村新场景,举办专题展览、驻地设计师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带动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深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持续打造“劳动教育基地”。深耕红色沃土。实施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提质改造工程,修缮改造烈士纪念广场、纪念碑、烈士墓穴等烈士纪念设施,提升红色旅游品质。统筹用好红谷党员教育基地、鱼子山抗日战争纪念馆、85处抗战遗址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谷课程体系和“抗战小路”“农耕小路”2条沉浸式研学线路,激发红色资源集聚效应,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收入120余万元。焕新文旅活力。与子·山谷区域公共文化品牌精彩亮相,绿水青山露营杯、红色祝福等20余款文创产品为文旅消费平添活力,草莓冰雪节、乡村咖啡节等文化活动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8.6公里生态艺术走廊串联20多个精品民宿、乡野咖啡等文旅点位,形成“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矩阵,年引流10万人次。

▲电站美术馆

▲冀东抗日战争纪念广场提升改造

▲与子山谷文创产品

协同共治,擦亮民生幸福底色。

实施乡村共创。构建“设计师+返乡创客+本土工匠+生态保护员”协作网络,推动全民参与乡村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协同。开展“村民家+”计划,定期举办美育课堂、艺术展览等活动,打造“家家是美术馆、全域即展示厅”美美与共乡村生态。培育文明乡风。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与子温暖”、“红谷榜样”选树活动,营造崇德向善乡村氛围。邀请北京服装学院、行业协会等教授讲师担任“特约老师”,围绕传统文化的家风培养、乡村美育、民宿管理等内容“定向辅导”,激活红谷先锋志愿服务力量活跃在村居一线。聚焦安全、环境等领域强化32个网格的联动互动,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常态化。增进民生福祉。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因地制宜打造村民食堂、图书室、与子园等7个群众身边的幸福场景。回应群众关切,开展健康义诊、法律服务、政策咨询等活动12次。破解急难愁盼,化解文旅服务、河道治理、汛期水毁修复等群众诉求问题40余件。引入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探索打造“共治赋能·和美乡村”项目,深化民生服务广度与深度。

▲村民食堂

▲网格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村民创造力教室美育课堂活动

下一步,山东庄镇将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联合党委作用,持续探索“党建引领、规划先行、设计赋能、抱团发展、多方受益”的鱼子山-桃棚沟域发展路径,推动沟域示范片区融合发展,共绣美丽乡村新图景。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