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赡养瘫痪房东获赠北京房产 因无户口拆迁遭遇安置难_北京时间

男子赡养瘫痪房东获赠北京房产 因无户口拆迁遭遇安置难

“我已经在这当爷爷了,不希望无家可归。”按现在的标准,康家最后获得100万余元的补偿,这些钱不够在周边购房。

男子赡养瘫痪房东获赠北京房产 因无户口拆迁遭遇安置难

康连忠谈起往事落泪。图/贺世茂

“打工小伙照顾房东夫妇近十年获赠房屋”一直以来在垡头村传为美谈,但如今,该房屋面临拆迁,当事人康连忠却因没有北京户口,目前无法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安置条件。

垡头村支部书记张连启介绍,被腾退人没有本乡户口,因继承、赠与等原因获得腾退范围内房产的人,“腾退人不再提供安置用房”,而只提供“货币兑换”。

为了修缮房子,54岁的康连忠早在二十年前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如果按照现行标准搬迁,康连忠一家六口人只能拿到100多万,“首付不够,(在北京)连买个厕所都不够”。

律师表示,现在北京的腾退补偿安置主要是针对已经丧失土地使用权的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村集体土地归全体村民所有,康连忠不具有垡头村户籍,所以无权获赠土地的使用权。

外地男子赡养瘫痪老人获赠北京房产

“他是一个好人,做了好人好事,这回赶上政策了,没办法。”张连启证实,康连忠确实很早之前就来到了垡头村,也确实一直在悉心照顾老人。

1979年,16岁的康连忠离开河北蔚县的家,来到北京打工讨生活。1982年,他开始租住在垡头村一对老夫妇的家中,“每月五六块钱的房租”。

老夫妇一生无儿无女,看到这个大小伙子,心生怜爱,时常在生活中照顾他,而康连忠也勤勤恳恳地帮着老人干着家里的体力活。

老街坊张玉荣称,康连忠一家对老太太确实很好,“比亲儿子还亲”。老太太的脾气有的时候不太好,康连忠的妻子偶尔也会被骂,但两口子一直尽心尽力的照顾老人。

1987年,老头去世后,老太太得了偏瘫,在老太太的要求下,康连忠一家开始赡养老人,老人更是将自己的房产赠与了他们,并于1988年进行公证。

据张连启介绍,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绿化隔离地区的《住宅房屋腾退安置工作指南》规定,被腾退人没有本乡户口,因继承、赠与等原因获得腾退范围内房产的人,“腾退人不再提供安置用房”,而只提供“货币兑换”。

律师称当事人无权获赠土地使用权

如今,康连忠夫妇、女儿、儿子儿媳和小孙女,一家六口住在获赠的一百多平的平房内。

《住宅房屋腾退安置工作指南》规定,有户口的村民按每户每人40-5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住房;有房无户的被腾退人根据认定的房屋面积,按照6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偿;被腾退人在《腾退公告》规定的期限内(2018年1月31日前)签订《腾退补偿协议》并自行搬迁的,根据认定的房屋面积,按照2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

康家曾经算过一笔帐,按照现行标准搬迁,他们一家六口只能拿到100多万,而周边的房价大约6万一平,这些钱根本不够在周边买房。

“对这里有感情了。”康家在垡头村已三代同堂,希望能在此继续生活下去。1月31日是最后的腾退期限,康家一家人的住处仍没着落。

北京高通律师事务所郑洪涛律师就此表示,村集体土地归全体村民所有,土地使用权流转、转让必须是本村集体成员才有相应权利。康连忠一家户口不在该村,所以他没权利接受土地使用权。他所公证、获赠的其实是地上物,而非土地使用权。

现在北京的腾退补偿安置主要是针对已经丧失土地使用权的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所以康连忠不能得到同样的补偿。

康连忠曾递交过落户申请。受访者供图

康连忠还提到,1997年,他曾向垡头村村委会、垡头派出所、王四营乡政府申请入户,并得到批准盖章。不过,该申请递交到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时未能盖章通过。

郑洪涛律师表示,在北京的落户规定中,并没有好人好事可落户这一条。既然在朝阳分局没被批准,即说明康连忠不符合落户要求,康连忠留存的申请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康家翻新过的房屋。图/贺世茂

康连忠:我已经在这当爷爷了 不希望无家可归

“她儿子一样”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住进来?

康连忠:1979年来北京打工,1982年住过来,在这住了三十多年了,那时候她有三间半土房,就老头和老太太,老头是放羊的。结了婚就把妻子接过来了,老太太住东面,我们住西面。

时间新闻:当初为什么来北京

康连忠:当时我爸是铁路工人,建完就走,他们哪儿都去,干了一辈子的苦活儿。他们干完就走了,就把我甩在这儿了。后来我就去厂子干活去了,当过电气焊、钳工,后来厂子倒闭我就出来了。自己就做点生意,卖过玻璃。

时间新闻:和老人相处的怎么样?

康连忠:相处得挺不错的,和父母的关系一样。实际上她对我挺好,我外面回来,她给我用饭盒把米饭做熟了,我回来吃现成的,做多了点菜就一块就吃了,有时候连炕也烧了。她待我像儿子一样,我看她和母亲一样。说不好听,她在接济我,她没儿没女,就我这一个,疼我。

时间新闻:你也在生活上照顾老人

康连忠:像买煤啦、重活啦,一般都我干,下雨院子会淤水,我就推点土,垫垫。我媳妇给她洗衣服,洗着洗着洗出钱了,俺们家把钱一给她,她就觉得,哎呀,这人不错,看俺们挺实在、可靠,慢慢关系更亲近了。

时间新闻:老太太提出要和你们一起生活

康连忠:是这样的,老头(1987年)去世了,最后剩老太太自己了,无儿无女,那时候她就得了病了,半身不遂了。刚开始都推荐她去敬老院,但是她不愿意去,生产队说给她评为五保户,村里就得有一个人服侍老太太。结果有半个月的时间,(服侍的人)偶尔才来送一次饭。老太太就急了,说不行,我就要跟他们。

时间新闻:你们开始同意吗?

康连忠:那时候我觉得,帮你干点活可以,你跟我咋算,算不来。我也有父母,再一个我们也没户口,不是常住这儿,不能长久伺候她,她如果(瘫痪)十年、二十年,你老在这儿也不行。

时间新闻:怎么又决定和老人生活在一起?

康连忠:住这么多年了,感情也有了,后来就答应了。最后通过他们亲属,通过生产队、村委会、妇联就跟我们商量,你们在这租房,就不跟你们要钱了,房子归你们就得了。他们说,你在这住着连户口一块落过来,我觉得也是,如果户口能落过来,料理她也方便了,最后才慢慢跑户口嘛,那时候跑户口,有一搭无一搭的,无所谓。

时间新闻:关于房子,具体是怎么说的?

康连忠:就说我抚养老人,为老太太养老送终,老太太把房子给我。他们还怕我们不赡养老人,去公证了。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公证的?

康连忠:1988年公证的,那时候我带着大妈,瞪着三轮车去的公证处。人家就问愿不愿意,我们俩有个口述,公证处都有记载,她愿意归我抚养,我也乐意养老送终,就这么个协议。

“吃喝拉撒全在炕上”

时间新闻:你陪伴老太太多还是自己父母多?

康连忠: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有事的时候回老家一趟,没事就不回去。我父母都年轻,他们身体都挺棒,我那时候得养一家人,得多赚钱。人家下班都走了,我就加班多挣点糊口。那时候一个月九十块钱,挣得不少了,相当于现在得一万块钱。

时间新闻:老太太什么时候瘫痪的

康连忠:1990年,生活就无法自理了,最后那年什么都动不来了,只能在炕上,吃喝拉撒睡全在炕上。我家妻子天天得洗尿布,院子里一个杆子晾的全是尿布,人家外人进门一看,都说,你们家都晾的是些什么东西。那时候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过来了。

时间新闻:平时谁照顾老太太多一点?

康连忠:那时候我妻子付出的多,我没付出啥。拉屎拉尿做饭都得她来,她累,三个孩子,两个小孩子,一个老孩子,都得她照顾,我就是在外面养家糊口。我回来得给她翻翻,尿布看看湿没湿,天天扶起来、坐起来,给她买点好吃的,最爱吃年糕,一吃吃四五块(小的),吃完了还要吃。

时间新闻:老太太什么时候去世的?

康连忠:1993年,头天吃饭有点差劲,说话也不爱说了。我妻子早上五点多钟去看她,就是觉得冒白汗,就喊她,大妈、大妈,不答应,后来就把他们亲属叫来。

时间新闻:葬礼是如何举办的?

康连忠:什么也没有,老人外甥、侄儿都来帮忙,都是大伙帮忙,大概十一点多钟,就火葬了,也没有在家里停几天,最后是跟老伴儿合葬了。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弄个轮椅车,把她推出去看看,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有条件买个轮椅,哪有条件。我亏欠了老太太,亏欠(流泪)。

时间新闻:老太太对你们的关心多吗?

康连忠:平时我回来晚就喊我,回家就先去看看她,不看她不行,不照面就老喊我,上班了我就和她说,上班了,我走了啊。一回来就冒一头,说大妈我回来了。如果不回来,她就喊啊,哪儿去了,怕我跑了。

时间新闻:老太太去世之前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康连忠:她就是说盖房、盖房,我说没钱怎么盖房。我当(以为)老太太有钱了,实际上她没钱,最后就留下了1000块钱。她该生产队的电钱和粮食钱最后都是我还的,她最后无力偿还了,具体多少钱我不记得了,都是我交的。

没想过房子这么值钱

时间新闻:房子当时的状况怎样?哪一年重修的?

康连忠:三间土房子,住久了以后,墙都开始透风,我就拿砖、石灰把透风的地方补上。一下雨,都担心房子塌了。

1997年吧,当时花了五万多,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修的这个房子,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钱。

时间新闻:现在房子的面积是多大?

康连忠:140.7平方米,换房是按家里的人口,假如你有六口人,就是300平米,按照政策,一人五十平米。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知道房子要拆了?

康连忠:最近我岳父去世了,我正在老家呢,我妹妹(同住垡头村)打电话,说要拆迁,我就赶紧回来了。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可能分不到房?

康连忠:最近才知道,有户无房的不给,有房无户的也不给,我才开始忙了、着急了。你占我房子给我房子,我这也不知道(咋办),哎呀。我忙了这么多年,最后无家可归、再露宿街头,这个麻烦了。

时间新闻:以前有想过房子会这么值钱吗?

康连忠:原来也没有想到房子这么值钱,真没想到。原来这儿的房子都不好,就是这几年经济条件好了,都有钱了,修得好的。如果没有拆迁,我们还没当怎么回事,就是有房无户,在这儿住的好好的,一下呼啦没有了。

时间新闻:相关部门有没有跟你们沟通过如何解决?

康连忠:没有,他们都纳闷,说你这怎么还没落过来,都说你这够冤的。我走哪儿,人家三句话两句话打发就行了,我也没文化。

时间新闻:目前生活受影响吗?

康连忠:周围的房子都拆了,到处都是石头、灰啊,可我们还得住在这儿,平常也得自己把门口扫扫。

时间新闻:你有退休金吗?靠什么生活?

康连忠:没有退休金,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可以租地,我去通县租了块地,租了三十年,次渠那边不是开发了嘛,我们之前盖了厂房和门面房,国家赔点钱,就靠这个。现在做义工,就在养老院、敬老院啦,就只能做这么一点,孤寡老人去看看他们,如果能实现的话,想办个养老院或孤儿院。

时间新闻:现在有什么诉求?舍得离开这吗

康连忠:那个时候大妈说盖房盖房,这个房子我要继承下去。我们来这么多年了,对村民什么样,对我们什么样就行了。更好的是希望通过政府,我们可以把这个户落入垡头这个地方,我们就这个要求。这么多年了,也有感情了,一直在这儿住,我都在这当爷爷了,不拆(当然)最好了,但是咱得协助政府,给俺们一个合理的安置就行了。

文/时间新闻 隋雯雯

男子赡养瘫痪房东获赠北京房产 因无户口拆迁遭遇安置难

“我已经在这当爷爷了,不希望无家可归。”按现在的标准,康家最后获得100万余元的补偿,这些钱不够在周边购房。

男子赡养瘫痪房东获赠北京房产 因无户口拆迁遭遇安置难

康连忠谈起往事落泪。图/贺世茂

“打工小伙照顾房东夫妇近十年获赠房屋”一直以来在垡头村传为美谈,但如今,该房屋面临拆迁,当事人康连忠却因没有北京户口,目前无法享有与其他村民同等的安置条件。

垡头村支部书记张连启介绍,被腾退人没有本乡户口,因继承、赠与等原因获得腾退范围内房产的人,“腾退人不再提供安置用房”,而只提供“货币兑换”。

为了修缮房子,54岁的康连忠早在二十年前就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如果按照现行标准搬迁,康连忠一家六口人只能拿到100多万,“首付不够,(在北京)连买个厕所都不够”。

律师表示,现在北京的腾退补偿安置主要是针对已经丧失土地使用权的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村集体土地归全体村民所有,康连忠不具有垡头村户籍,所以无权获赠土地的使用权。

外地男子赡养瘫痪老人获赠北京房产

“他是一个好人,做了好人好事,这回赶上政策了,没办法。”张连启证实,康连忠确实很早之前就来到了垡头村,也确实一直在悉心照顾老人。

1979年,16岁的康连忠离开河北蔚县的家,来到北京打工讨生活。1982年,他开始租住在垡头村一对老夫妇的家中,“每月五六块钱的房租”。

老夫妇一生无儿无女,看到这个大小伙子,心生怜爱,时常在生活中照顾他,而康连忠也勤勤恳恳地帮着老人干着家里的体力活。

老街坊张玉荣称,康连忠一家对老太太确实很好,“比亲儿子还亲”。老太太的脾气有的时候不太好,康连忠的妻子偶尔也会被骂,但两口子一直尽心尽力的照顾老人。

1987年,老头去世后,老太太得了偏瘫,在老太太的要求下,康连忠一家开始赡养老人,老人更是将自己的房产赠与了他们,并于1988年进行公证。

据张连启介绍,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绿化隔离地区的《住宅房屋腾退安置工作指南》规定,被腾退人没有本乡户口,因继承、赠与等原因获得腾退范围内房产的人,“腾退人不再提供安置用房”,而只提供“货币兑换”。

律师称当事人无权获赠土地使用权

如今,康连忠夫妇、女儿、儿子儿媳和小孙女,一家六口住在获赠的一百多平的平房内。

《住宅房屋腾退安置工作指南》规定,有户口的村民按每户每人40-50平方米的标准分配住房;有房无户的被腾退人根据认定的房屋面积,按照6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补偿;被腾退人在《腾退公告》规定的期限内(2018年1月31日前)签订《腾退补偿协议》并自行搬迁的,根据认定的房屋面积,按照200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

康家曾经算过一笔帐,按照现行标准搬迁,他们一家六口只能拿到100多万,而周边的房价大约6万一平,这些钱根本不够在周边买房。

“对这里有感情了。”康家在垡头村已三代同堂,希望能在此继续生活下去。1月31日是最后的腾退期限,康家一家人的住处仍没着落。

北京高通律师事务所郑洪涛律师就此表示,村集体土地归全体村民所有,土地使用权流转、转让必须是本村集体成员才有相应权利。康连忠一家户口不在该村,所以他没权利接受土地使用权。他所公证、获赠的其实是地上物,而非土地使用权。

现在北京的腾退补偿安置主要是针对已经丧失土地使用权的村民进行补偿安置,所以康连忠不能得到同样的补偿。

康连忠曾递交过落户申请。受访者供图

康连忠还提到,1997年,他曾向垡头村村委会、垡头派出所、王四营乡政府申请入户,并得到批准盖章。不过,该申请递交到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时未能盖章通过。

郑洪涛律师表示,在北京的落户规定中,并没有好人好事可落户这一条。既然在朝阳分局没被批准,即说明康连忠不符合落户要求,康连忠留存的申请并不具有法律效力。

康家翻新过的房屋。图/贺世茂

康连忠:我已经在这当爷爷了 不希望无家可归

“她儿子一样”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住进来?

康连忠:1979年来北京打工,1982年住过来,在这住了三十多年了,那时候她有三间半土房,就老头和老太太,老头是放羊的。结了婚就把妻子接过来了,老太太住东面,我们住西面。

时间新闻:当初为什么来北京

康连忠:当时我爸是铁路工人,建完就走,他们哪儿都去,干了一辈子的苦活儿。他们干完就走了,就把我甩在这儿了。后来我就去厂子干活去了,当过电气焊、钳工,后来厂子倒闭我就出来了。自己就做点生意,卖过玻璃。

时间新闻:和老人相处的怎么样?

康连忠:相处得挺不错的,和父母的关系一样。实际上她对我挺好,我外面回来,她给我用饭盒把米饭做熟了,我回来吃现成的,做多了点菜就一块就吃了,有时候连炕也烧了。她待我像儿子一样,我看她和母亲一样。说不好听,她在接济我,她没儿没女,就我这一个,疼我。

时间新闻:你也在生活上照顾老人

康连忠:像买煤啦、重活啦,一般都我干,下雨院子会淤水,我就推点土,垫垫。我媳妇给她洗衣服,洗着洗着洗出钱了,俺们家把钱一给她,她就觉得,哎呀,这人不错,看俺们挺实在、可靠,慢慢关系更亲近了。

时间新闻:老太太提出要和你们一起生活

康连忠:是这样的,老头(1987年)去世了,最后剩老太太自己了,无儿无女,那时候她就得了病了,半身不遂了。刚开始都推荐她去敬老院,但是她不愿意去,生产队说给她评为五保户,村里就得有一个人服侍老太太。结果有半个月的时间,(服侍的人)偶尔才来送一次饭。老太太就急了,说不行,我就要跟他们。

时间新闻:你们开始同意吗?

康连忠:那时候我觉得,帮你干点活可以,你跟我咋算,算不来。我也有父母,再一个我们也没户口,不是常住这儿,不能长久伺候她,她如果(瘫痪)十年、二十年,你老在这儿也不行。

时间新闻:怎么又决定和老人生活在一起?

康连忠:住这么多年了,感情也有了,后来就答应了。最后通过他们亲属,通过生产队、村委会、妇联就跟我们商量,你们在这租房,就不跟你们要钱了,房子归你们就得了。他们说,你在这住着连户口一块落过来,我觉得也是,如果户口能落过来,料理她也方便了,最后才慢慢跑户口嘛,那时候跑户口,有一搭无一搭的,无所谓。

时间新闻:关于房子,具体是怎么说的?

康连忠:就说我抚养老人,为老太太养老送终,老太太把房子给我。他们还怕我们不赡养老人,去公证了。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公证的?

康连忠:1988年公证的,那时候我带着大妈,瞪着三轮车去的公证处。人家就问愿不愿意,我们俩有个口述,公证处都有记载,她愿意归我抚养,我也乐意养老送终,就这么个协议。

“吃喝拉撒全在炕上”

时间新闻:你陪伴老太太多还是自己父母多?

康连忠:我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北京,有事的时候回老家一趟,没事就不回去。我父母都年轻,他们身体都挺棒,我那时候得养一家人,得多赚钱。人家下班都走了,我就加班多挣点糊口。那时候一个月九十块钱,挣得不少了,相当于现在得一万块钱。

时间新闻:老太太什么时候瘫痪的

康连忠:1990年,生活就无法自理了,最后那年什么都动不来了,只能在炕上,吃喝拉撒睡全在炕上。我家妻子天天得洗尿布,院子里一个杆子晾的全是尿布,人家外人进门一看,都说,你们家都晾的是些什么东西。那时候不知道怎么过来的,我也不知道,怎么就过来了。

时间新闻:平时谁照顾老太太多一点?

康连忠:那时候我妻子付出的多,我没付出啥。拉屎拉尿做饭都得她来,她累,三个孩子,两个小孩子,一个老孩子,都得她照顾,我就是在外面养家糊口。我回来得给她翻翻,尿布看看湿没湿,天天扶起来、坐起来,给她买点好吃的,最爱吃年糕,一吃吃四五块(小的),吃完了还要吃。

时间新闻:老太太什么时候去世的?

康连忠:1993年,头天吃饭有点差劲,说话也不爱说了。我妻子早上五点多钟去看她,就是觉得冒白汗,就喊她,大妈、大妈,不答应,后来就把他们亲属叫来。

时间新闻:葬礼是如何举办的?

康连忠:什么也没有,老人外甥、侄儿都来帮忙,都是大伙帮忙,大概十一点多钟,就火葬了,也没有在家里停几天,最后是跟老伴儿合葬了。

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弄个轮椅车,把她推出去看看,那个时候还不像现在有条件买个轮椅,哪有条件。我亏欠了老太太,亏欠(流泪)。

时间新闻:老太太对你们的关心多吗?

康连忠:平时我回来晚就喊我,回家就先去看看她,不看她不行,不照面就老喊我,上班了我就和她说,上班了,我走了啊。一回来就冒一头,说大妈我回来了。如果不回来,她就喊啊,哪儿去了,怕我跑了。

时间新闻:老太太去世之前有没有留下什么话?

康连忠:她就是说盖房、盖房,我说没钱怎么盖房。我当(以为)老太太有钱了,实际上她没钱,最后就留下了1000块钱。她该生产队的电钱和粮食钱最后都是我还的,她最后无力偿还了,具体多少钱我不记得了,都是我交的。

没想过房子这么值钱

时间新闻:房子当时的状况怎样?哪一年重修的?

康连忠:三间土房子,住久了以后,墙都开始透风,我就拿砖、石灰把透风的地方补上。一下雨,都担心房子塌了。

1997年吧,当时花了五万多,把老家的房子卖了修的这个房子,那时候没有那么多钱。

时间新闻:现在房子的面积是多大?

康连忠:140.7平方米,换房是按家里的人口,假如你有六口人,就是300平米,按照政策,一人五十平米。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知道房子要拆了?

康连忠:最近我岳父去世了,我正在老家呢,我妹妹(同住垡头村)打电话,说要拆迁,我就赶紧回来了。

时间新闻:什么时候知道自己可能分不到房?

康连忠:最近才知道,有户无房的不给,有房无户的也不给,我才开始忙了、着急了。你占我房子给我房子,我这也不知道(咋办),哎呀。我忙了这么多年,最后无家可归、再露宿街头,这个麻烦了。

时间新闻:以前有想过房子会这么值钱吗?

康连忠:原来也没有想到房子这么值钱,真没想到。原来这儿的房子都不好,就是这几年经济条件好了,都有钱了,修得好的。如果没有拆迁,我们还没当怎么回事,就是有房无户,在这儿住的好好的,一下呼啦没有了。

时间新闻:相关部门有没有跟你们沟通过如何解决?

康连忠:没有,他们都纳闷,说你这怎么还没落过来,都说你这够冤的。我走哪儿,人家三句话两句话打发就行了,我也没文化。

时间新闻:目前生活受影响吗?

康连忠:周围的房子都拆了,到处都是石头、灰啊,可我们还得住在这儿,平常也得自己把门口扫扫。

时间新闻:你有退休金吗?靠什么生活?

康连忠:没有退休金,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市可以租地,我去通县租了块地,租了三十年,次渠那边不是开发了嘛,我们之前盖了厂房和门面房,国家赔点钱,就靠这个。现在做义工,就在养老院、敬老院啦,就只能做这么一点,孤寡老人去看看他们,如果能实现的话,想办个养老院或孤儿院。

时间新闻:现在有什么诉求?舍得离开这吗

康连忠:那个时候大妈说盖房盖房,这个房子我要继承下去。我们来这么多年了,对村民什么样,对我们什么样就行了。更好的是希望通过政府,我们可以把这个户落入垡头这个地方,我们就这个要求。这么多年了,也有感情了,一直在这儿住,我都在这当爷爷了,不拆(当然)最好了,但是咱得协助政府,给俺们一个合理的安置就行了。

文/时间新闻 隋雯雯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