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午,来自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100余名学生来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参加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个一”活动。学生们瞻仰北大红楼,参观主题展览,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史,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4月15日上午,来自北京市第十九中学的100余名学生来到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参加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七个一”活动。学生们瞻仰北大红楼,参观主题展览,学习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历史,感悟伟大建党精神。

“这座建筑始建于1916年,竣工于1918年。这里曾是李大钊、陈独秀等革命先驱工作过的地方,青年毛泽东也曾在此留下奋斗的足迹......”随着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觉醒年代”。展厅内,泛黄的照片、珍贵的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




二楼旧址复原大教室里,学生们端坐在古朴的木质课桌椅间,继续聆听讲解。“这间教室是红楼内面积最大的教室,李大钊在此为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鲁迅也曾在此讲授中国小说史……”随后,师生们共同观看了《觉醒年代》影视片段,深切感悟革命先驱们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初心与使命。



“1918年8月至1922年12月,李大钊在此办公。”随着讲解员的指引,学生们来到李大钊的办公室,古朴的办公桌上,两本《新青年》杂志整齐排列。墙上悬挂着李大钊手书的对联——“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观看。学生范朵颐说,作为一名青少年,要心怀“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用自身所学所思报效祖国。
纪念馆围绕展览的重点部分,精心开发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青年毛泽东在京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四门专题课程、四条独立的参观学习线路,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学习党史。
参观结束后,学生们在北大红楼前集体朗诵了李大钊的《青春》,以此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一同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歌声表达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


“本学期以来,我馆已累计接待来自海淀区各中小学的参观学习团队近160批次,总参观人数突破3900人次。”纪念馆“七个一”活动负责人在介绍情况时表示,接下来纪念馆将继续通过听一场主题展览讲解、上一堂专题学习课程、进行一次特色仪式教育等形式,广泛开展“七个一”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学生感言

孙悦然
北大红楼内,留下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身处其中,我感受到了先辈们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一名青少年,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马大为
展厅内,每张照片、每封书信、每件物品背后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来源:京华丹心编辑采访
图片来源:京华丹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