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比赛精彩收官

(记者 周宇 陈钦伟)10月3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体育总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承办的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青少年竞技组篮球甲组比赛在燕山体育运动中心顺利结束,为本届市运会所有项目比赛画上了圆满句号。

本届市运会青少年竞技组比赛于8月9日拉开帷幕,历时近两个月,共设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等28个大项、33个分项,另设攀岩、花样游泳、滑板、霹雳舞4个表演项目,共有1.1万余名选手参赛,参赛规模再创新高。决赛阶段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体育后备人才,共产生933枚金牌,较上届市运会增加了77枚,破2021年北京市体育运动最高纪录5人次、平2021年北京市体育运动最高纪录1人次,预赛中破1项2021年北京市体育运动最高纪录,反映了过去4年本市体育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丰硕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对接奥运会和全运会项目,培养和锻炼专项后备人才提供保障,搭建新兴项目提质发展官方平台,首次将攀岩、花样游泳、滑板、霹雳舞4个项目列入市运会(青少年竞技组)表演赛,成为本届市运会一大亮点。

群众比赛首个项目围棋比赛于8月13日拉开帷幕,历时1个月,9月17日所有项目比赛全部结束,本市近7000名体育爱好者直接参与到群众比赛的市级总决赛之中。本届运动会群众组共设15个比赛项目,包括乒乓球、羽毛球、围棋、象棋、桥牌、轮滑、气排球7项全运会群众组比赛项目,健身气功、中国式摔跤、风筝3项传统体育项目,网球、足球、篮球、毽球、马拉松5项群众普及项目。为带动更多群众参与、打造全年龄友好赛事体系,在项目设置上进行了细化,小项大幅提升到111个。通过细分年龄、组别等方式,将赛事打造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龙头”,推动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活动提质升级,让市民在高水平赛事平台中体验运动魅力,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

本届市运会以“精彩十六运,活力双奥城”为主题,是我市备战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2025年粤港澳全运会的一次重要选拔锻炼平台。赛事的成功举办,充分发挥了全市最高级别运动会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了赛事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双奥之城”的城市面貌和办赛水平,真正成为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