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公共文化服务的“诗与远方”| 北京文化之旅_北京时间

“民办”公共文化服务的“诗与远方”| 北京文化之旅

读者:挺好的,很自在,坐在地上就可以看书,而且大家都很安静,阅读的感觉很好距离新书馆几十米的国学馆像一个知识的聚宝盆,一层为开架阅读区,二三层是库本书走进这里,一种旧书独特的书香扑鼻而来馆员小王带着记者从三楼开始,在一排排书架中寻宝:...

“民办”公共文化服务的“诗与远方”| 北京文化之旅

民营文化机构:诗意栖息地

民办文化机构:“诗意栖息”

在北京,除了大大小小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之外,也有着许多各具特色的民办机构,面向公众提供低门槛的文化、艺术服务,打造出一个个“诗意栖息地”,彰显着北京的文化“范”儿。今天的北京文化之旅。

北京文化之旅:民营文化机构

来自北京新闻广播

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里,两栋灰色小楼,便是杂书馆的所在。这家由文化名人高晓松担任馆长,联合几名藏书家创办的公益图书馆,拥有近百万册的藏书和文献,免费面向读者提供预约借阅。

走进杂书馆的新书馆,只见高大的书架从地上直抵天花板,静雅的环境中,一杯清水一本书,便能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

一位大学生捧着一本《山海经》席地而坐:

记者:今天准备呆多久?

读者:呆到闭馆吧

记者:在这里体验怎么样?

读者:挺好的,很自在,坐在地上就可以看书,而且大家都很安静,阅读的感觉很好。

距离新书馆几十米的国学馆像一个知识的聚宝盆,一层为开架阅读区,二三层是库本书。走进这里,一种旧书独特的书香扑鼻而来。馆员小王带着记者从三楼开始,在一排排书架中“寻宝”:

左边是晚晴到民国时期的期刊杂志,期刊是1万4千种,将近10万件,放在盒子里的都是创刊号。借阅量比较大的是《新青年》,它比较旧了,纸很脆弱。后面还有晚清时候的期刊,清朝的期刊保存的很好,这个是中国最早的期刊杂志——咸丰时期的《六合丛谈》。以前中国的手工纸保存上是有一定优势的,纸比较柔韧,不容易脆化。这些是鲁迅全集各个版本,刷金边的是纪念版,非常珍贵。

纸张考究的线装古籍,泛黄卷边的民间弹词、唱本读物,民国时期的教材……书架上的书品类庞杂,杂书馆因此而得名。除此之外,在这里,还珍藏着近20万件名人书信手稿。每一件藏品,都诉说着一段历史。

「 读者留言」

年近70的韩大爷每周四,都会从广渠门的家辗转来到五环外的杂书馆,赴一场与书的“约会”:

国学馆里有很多书是外面看不到的,看了以后很有收获。和历史有关的书,比如《清实录》,乾隆朝的档案,都翻了翻。

距离杂书馆不远,面临顺白路,便是由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立红砖美术馆。

这里的主体建筑由红砖构成,与中式园林相结合,园内流水潺潺、天鹅引颈高歌。不少参观者在美术馆观看画展后,都会到园子里拍照留念:

观众:我比较喜欢这里的建筑,很漂亮。跟我们平常的民用建筑不一样,更具有观赏性。

红砖美术馆的圆形小剧场,《见字如面》在这里录制

红砖美术馆办公室主任李向阳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就是将这里打造成市民接受艺术熏陶和美学普及的场所:

我们每个月有不同主题的展览,也和国外机构开展一些联合展览,场地都是向艺术家免费提供的,秉承一定标准。

杂书馆、红砖美术馆只是一个缩影。在北京,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类民办私营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不断涌现。和公立机构相比,他们规模不大,但各具特点,小而美。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教授对此如数家珍:

比如时代美术馆、马未都的博物馆,不光在北京做,他在其他地方还做了很多分馆。前段时间我们去东城考察,那里有4个海归阿姨,她们和当地的街道合作,由街道免费提供场地,她们来做一个面向儿童的图书馆,提供国外引进的绘本书阅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一个新的提法,叫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这也昭示着公共文化服务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红砖美术馆里正在布展

不过,在实践中,民办机构也可能面临挑战。以杂书馆为例,目前,由于几乎没有盈利,它面临着不小的运营压力。再加上人员有限,对庞大的藏书也缺少更加细致规范的分类,不能为读者创造更好的借阅体验。在探索公益和自身运行的可持续性上,图书馆本身还有更多的路要走。目前,杂书馆试图在经营上进行一定探索。杂书馆副馆长韩悦思说:

可能未来会想做一些自出版,来弥补一些。因为我们会有一些很好的馆藏。但是这个还没有启动。至于说收费,我们想坚持不向读者收费,包括参观、借阅、茶饮等等都免费。未来市场会怎么样我们也没谱。我们确实也是想得到政府的支持,用于杂书馆的发展。可能政府层面也在研究,因为是新生事物,我们希望能够多沟通。

诗与远方:让我们有一个“诗意的栖息地”

而怎么才能让民办的公共服务机构走向更远的远方?政府层面其实已有考虑。在9月7号,本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北京将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支持民办图书馆博物馆。祁述裕教授认为,民办公共文化机构未来可期。不过,这也给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它要求政府加大对于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普查、了解、跟踪、监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确实提供了有效公共文化服务的,国有和民营的要一视同仁。只要效果好,应该给予同样的财政支持、资金补贴或者其他方面的补助,用于可持续发展。这样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人从事这样的工作。包括已经在做的,他们也会心里有底,只要我做到好,政府会支持。

“民办”公共文化服务的“诗与远方”| 北京文化之旅

读者:挺好的,很自在,坐在地上就可以看书,而且大家都很安静,阅读的感觉很好距离新书馆几十米的国学馆像一个知识的聚宝盆,一层为开架阅读区,二三层是库本书走进这里,一种旧书独特的书香扑鼻而来馆员小王带着记者从三楼开始,在一排排书架中寻宝:...

“民办”公共文化服务的“诗与远方”| 北京文化之旅

民营文化机构:诗意栖息地

民办文化机构:“诗意栖息”

在北京,除了大大小小的公立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之外,也有着许多各具特色的民办机构,面向公众提供低门槛的文化、艺术服务,打造出一个个“诗意栖息地”,彰显着北京的文化“范”儿。今天的北京文化之旅。

北京文化之旅:民营文化机构

来自北京新闻广播

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里,两栋灰色小楼,便是杂书馆的所在。这家由文化名人高晓松担任馆长,联合几名藏书家创办的公益图书馆,拥有近百万册的藏书和文献,免费面向读者提供预约借阅。

走进杂书馆的新书馆,只见高大的书架从地上直抵天花板,静雅的环境中,一杯清水一本书,便能让人远离城市的喧嚣。

一位大学生捧着一本《山海经》席地而坐:

记者:今天准备呆多久?

读者:呆到闭馆吧

记者:在这里体验怎么样?

读者:挺好的,很自在,坐在地上就可以看书,而且大家都很安静,阅读的感觉很好。

距离新书馆几十米的国学馆像一个知识的聚宝盆,一层为开架阅读区,二三层是库本书。走进这里,一种旧书独特的书香扑鼻而来。馆员小王带着记者从三楼开始,在一排排书架中“寻宝”:

左边是晚晴到民国时期的期刊杂志,期刊是1万4千种,将近10万件,放在盒子里的都是创刊号。借阅量比较大的是《新青年》,它比较旧了,纸很脆弱。后面还有晚清时候的期刊,清朝的期刊保存的很好,这个是中国最早的期刊杂志——咸丰时期的《六合丛谈》。以前中国的手工纸保存上是有一定优势的,纸比较柔韧,不容易脆化。这些是鲁迅全集各个版本,刷金边的是纪念版,非常珍贵。

纸张考究的线装古籍,泛黄卷边的民间弹词、唱本读物,民国时期的教材……书架上的书品类庞杂,杂书馆因此而得名。除此之外,在这里,还珍藏着近20万件名人书信手稿。每一件藏品,都诉说着一段历史。

「 读者留言」

年近70的韩大爷每周四,都会从广渠门的家辗转来到五环外的杂书馆,赴一场与书的“约会”:

国学馆里有很多书是外面看不到的,看了以后很有收获。和历史有关的书,比如《清实录》,乾隆朝的档案,都翻了翻。

距离杂书馆不远,面临顺白路,便是由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立红砖美术馆。

这里的主体建筑由红砖构成,与中式园林相结合,园内流水潺潺、天鹅引颈高歌。不少参观者在美术馆观看画展后,都会到园子里拍照留念:

观众:我比较喜欢这里的建筑,很漂亮。跟我们平常的民用建筑不一样,更具有观赏性。

红砖美术馆的圆形小剧场,《见字如面》在这里录制

红砖美术馆办公室主任李向阳告诉记者,他们的目标,就是将这里打造成市民接受艺术熏陶和美学普及的场所:

我们每个月有不同主题的展览,也和国外机构开展一些联合展览,场地都是向艺术家免费提供的,秉承一定标准。

杂书馆、红砖美术馆只是一个缩影。在北京,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类民办私营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不断涌现。和公立机构相比,他们规模不大,但各具特点,小而美。国家行政学院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教授对此如数家珍:

比如时代美术馆、马未都的博物馆,不光在北京做,他在其他地方还做了很多分馆。前段时间我们去东城考察,那里有4个海归阿姨,她们和当地的街道合作,由街道免费提供场地,她们来做一个面向儿童的图书馆,提供国外引进的绘本书阅读。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一个新的提法,叫做“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这也昭示着公共文化服务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红砖美术馆里正在布展

不过,在实践中,民办机构也可能面临挑战。以杂书馆为例,目前,由于几乎没有盈利,它面临着不小的运营压力。再加上人员有限,对庞大的藏书也缺少更加细致规范的分类,不能为读者创造更好的借阅体验。在探索公益和自身运行的可持续性上,图书馆本身还有更多的路要走。目前,杂书馆试图在经营上进行一定探索。杂书馆副馆长韩悦思说:

可能未来会想做一些自出版,来弥补一些。因为我们会有一些很好的馆藏。但是这个还没有启动。至于说收费,我们想坚持不向读者收费,包括参观、借阅、茶饮等等都免费。未来市场会怎么样我们也没谱。我们确实也是想得到政府的支持,用于杂书馆的发展。可能政府层面也在研究,因为是新生事物,我们希望能够多沟通。

诗与远方:让我们有一个“诗意的栖息地”

而怎么才能让民办的公共服务机构走向更远的远方?政府层面其实已有考虑。在9月7号,本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意见》也进一步明确,北京将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支持民办图书馆博物馆。祁述裕教授认为,民办公共文化机构未来可期。不过,这也给政府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它要求政府加大对于社会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普查、了解、跟踪、监管,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确实提供了有效公共文化服务的,国有和民营的要一视同仁。只要效果好,应该给予同样的财政支持、资金补贴或者其他方面的补助,用于可持续发展。这样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人从事这样的工作。包括已经在做的,他们也会心里有底,只要我做到好,政府会支持。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