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体育+智慧食堂”动食平衡助力学生身心健康
(记者 白雪微)5月19日,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市育英学校组织召开现场会,聚焦“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家校社协同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开展现场调研和交流展示。在学校现场,智能体“桃小健”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通过智能平台,可以随时查看孩子BMI趋势、运动强度及膳食建议……记者从市教委获悉,为落实“身心健康二十条”,本市中小学将打通智慧食堂营养数据与智慧体育运动数据,形成“膳食分析—运动处方—健康预警”闭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下午3点的北京市育英学校操场上,学生们在AI跳绳测试区,绳影如织。1分钟后,电子屏实时显示跳绳数量和动作标准度。在智慧跑道终端,电子屏显示着“重走长征路”特别计划,学生们的跑步里程被换算为虚拟长征进度。记者看到,下午两点全校54%学生已完成当日运动目标,其中一位四年级学生累计跑步里程达73.591公里,系统还自动推送了“全马小勇士”电子勋章。
育英学校体育教师王作舟介绍,系统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不同运动体质,不同的BMI给他进行运动处方。同时系统会推出饮食建议,当天学生中午食堂吃的东西,产生多少热量,通过体育消耗了多少热量,精准比较,形成吃动平衡。
舌尖上的算法体现在从“大锅饭”到“个性餐”的转变。午饭时间,学生在取餐窗口刷卡后,可以取到提前在线上点好并预定的套餐,这是与学生BMI值精准匹配的,同时,AI还可以根据学生上午体育课的消耗量及时调整套餐的“热量”,为学生计算出午餐摄入量的“黄金数值”。“我们孩子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都是实时监测,每天都可以去查。”
小胖墩喜欢吃红烧肉,每天都选一份可以吗?学校的答案十分肯定:不可能实现。在校园数据中心,AI“营养师”会精准分析饮食,运动以及BMI的关联,为家长和学生提前在线上选餐课程安排提供了依据与指导。“周日晚上的时候,就可以把下一周的餐全部都点了,而且是根据你的 Bmi指数量身定制的,还可以结合智慧体育系统分析出一天的消耗的卡路里与摄入的卡路里,以及实时更新你的BMI数值,帮助我达到一个身体非常健康的状态。”一位学生介绍。
在育英学校智能体“桃小健”的系统知识库中,学校将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国家测试数据等多维度数据进行导入,建立学生身心健康的数据底座。同时,学校还聘请了来自营养学专家编制菜谱,并以国家发布的《WS/T 554-2017学生餐营养指南》标准为参考。
该系统还融合了体育学科教师和专家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所提供的训练建议,以及心理教师针对于一些常见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给出的专业缓解方法。
近年来,育英学校在海淀区率先启动阳光跑计划,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引擎打造“区域统筹—校企协同—场景贯通”的智慧体育新模式,研发“桃小健”智能体,实现对学生运动轨迹、体质变化、膳食结构等身心健康情况的实时记录。
学校体育教师王作舟认为,智慧系统的支持让体育已经从“育体”转变为“育人”,从“学校任务”转变为“全社会共识”。“智能系统可以记录学生每日总跑量和课堂体测数据,自动生成‘运动能力雷达图’,帮助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并进行精准指导,还可以在课间体育赛事时通过AI匹配对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的赛道上挑战自我。此外,还能给家长端实时提供课后家庭锻炼计划。”
目前,北京市中小学校正通过“智慧体育+智慧食堂”的双轮驱动,构建起覆盖运动、营养、健康管理的数字化生态。未来,各校将打造营养画像,通过分析饮食数据,系统发现精准对策,同时联动体育组为其设计训练内容,而这样一份个性化方案还会推送给家长。
市教委体卫艺处处长周凯说:“借助人工智能的手段,我们捕捉到孩子在学校每天的运动轨迹,运动特点,甚至是运动不足和运动的缺项,我们可以精准的反馈给家长。”
市教委后勤处处长王力志介绍:“学生的健康营养档案,结合体检数据,为学生提供就餐健康建议和运动量的阈值,采用智慧餐盘系统,自动识别菜品和计算热量,学生可以实时查看营养摄入的情况,还有通过 Ai技术来快速的检测我们食材的营养成分,生成营养报告,优化营养搭配,定制个性化的营养餐谱,注重膳食营养均衡。”
“人工智能+饮食+锻炼”打包式推进
2024年以来,北京以营养膳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身心健康、五育融合,先后出台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工作方案、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中小学食堂管理办法、校外供餐管理办法,“体育八条”“身心健康二十条”等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努力通过创造性工作与整合集成,将系列有效措施更加系统化地转化成为每一位孩子身上的实际获得,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北京,“人工智能+饮食+锻炼”集成式推进机制的综合效能正在逐渐凸显。
海淀区通过科技赋能积极探索智慧食堂海淀模式,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智慧化管理体系;搭建“阳光跑”智能监测环境,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科学合理的运动锻炼。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慢动作摄像采集学生立定跳远动作数据,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教师结合AI诊断结果,针对学生动作偏差设计个性化训练方案,提升教学精准度。
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人工智能分析学生思维活跃度、注意力集中等课堂表现以及在校运动数据,将相关信息反馈家长,使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日常锻炼情况。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下一步市教委将着力推动“身心健康二十条”落地实施,一方面,着眼学生成长发育需求,强化营养膳食和身心健康联动。构建“大健康”联动体系,打通智慧食堂营养数据与智慧体育运动数据,形成“膳食分析—运动处方—健康预警”闭环,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另一方面,以营养膳食、身心健康为突破口,构建新型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市级层面将加强顶层设计与技术规范指引,区级层面要依托智慧平台同步学生运动与营养数据,引导家长参与科学膳食管理与运动习惯培养。积极探索依托“京小宝”“京小健”等智体,与相关企业合作,探索打造“家庭养育师”“家庭健身房”等,真正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积极培育新的教育消费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