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每年正月初五都会有接财神的习俗。这一习俗从明清开始就已经盛行了。
在我国民间,每年正月初五都会有接财神的习俗。这一习俗从明清开始就已经盛行了。人们为了来年得到财神的“眷顾”,会在家中摆放贡品迎接财神。尤其是商家,更会一大早燃响鞭炮,迎财神。

但比较有趣的是,财神爷不像其他的神职,只有一个人物形象。相关资料显示,至明代时,民间供奉的财神就有我们熟悉的赵公明、范蠡、比干和关羽。民间称赵公明、关羽为武财神;范蠡、比干为文财神。这文、武四位财神是如何而来的呢?

我们先聊聊认同度较高的财神——赵公明。赵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终南山下赵代村人。《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司掌管天下四方财库。所以,民间便奉其为财神。
民间传说中,赵公明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命救灾,并掌管公平正义。因此,赵公明的财神形象多为黑面浓须,头戴铁冠,骑黑虎,执银鞭、元宝,全副戎装,面目狰狞,所以赵公明也被当为武财神,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后来,日春神青帝和月财神赵公明合称为“春福”,过年时常被百姓贴在门上。

另外一位武财神关羽,本是三国时蜀国将军。小说《三国演义》中,他身陷曹营,不为金银、美女、利禄所动,最后“挂印封金”而去。从隋代起,关羽就开始进入“神界殿堂”,被人们视为神明加以崇拜。
唐宋以来,祭祀关公的庙宇逐渐遍布天下。到了清朝,关公作为财神的形象已经基本确定,成为民间众多行业的保护神和祖师爷。如相传关羽年轻时曾卖过豆腐,豆腐业就此供奉关羽为豆腐业的神;烛业则因关公秉烛达旦,恪守叔嫂之礼,而奉其为神;更有趣的是理发业、屠宰业、刀剪铺,因为他们的工具都是刀,而关羽的兵器为青龙偃月刀,也把关公奉为了行业之神……他们都坚信关公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和财富。

说完武财神,再聊聊文财神。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三户(今河南淅川县)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商业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范蠡虽然出身贫贱,但饱读典籍,博学多才。
后来,他受越国文种拜访,二人结为挚友,共同离楚赴越,成为越王勾践的股肱大臣,更是帮助越王成就了霸业。就在越国发展鼎盛之际,范蠡功成身退,辞官归隐。他深谙经营之道,善于理财,致家产丰盈。
范蠡一生三次聚财、三散其财,富甲天下,但又豁达仁义,世称“陶朱公”。在名利面前,范蠡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进退自如,视功名富贵如浮云。民间百姓崇其生财之智,赞其散财之义,尊其为文财神,也就理所当然了。

最后一位文财神比干,他财神身份的来历更是有趣。《封神演义》中载,姜子牙奉元始天尊的法旨封神,比干被追封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权宫“文曲星君”,负责科甲功名,也就是主管文运的星宿。
后来,百姓们认为比干生性耿直中正,公正无私,心被挖空后成了无心之人,不会再生贪心,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奉他为财神,因为他生前是文官所以又叫文财神。
聊完民俗中财神爷的故事,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个相声作品《财从天降》。这段作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见钱眼开的人,也是青年相声演员回想、路遥的代表作之一。老练沉稳的台风,视角独特的题材,使得这个作品非常值得一看。每日18:00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频道笑动剧场栏目,我们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