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受阅士兵:训练痛得哭出声 仍想再参加阅兵_北京时间

国庆60周年受阅士兵:训练痛得哭出声 仍想再参加阅兵

“光荣归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蒋勇对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感慨到,“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参加阅兵。”

国庆60周年受阅士兵:训练痛得哭出声 仍想再参加阅兵

建军90周年阅兵策划——阅兵记忆之三

2009年,蒋勇参加阅兵训练。受访者供图

“这就是一个经历,我不想拿出来显摆,过多展示是对这份光荣的玷污。”

夏天训练时地表70度的高温、晚上用腰带绑着膝盖睡觉,经历了一年艰苦的淘汰制训练,2009年国庆节阅兵仪式上,21岁的空军蒋勇站在第八个徒步方队中,以每分钟116步的频率,踏着军乐鼓点,稳健有力地走过天安门。

这是他一生难忘的荣光

“当时一共有14个徒步方队,每个方队352人。方队里25人一个排面,14个排面,外加前边的两个领队。”蒋勇说,这些数字早就深入骨髓了,永远都忘不了。他还忘不了,从阅兵村去天安门的路上,一位买菜的路人向他们敬军礼,一直到车队离开才放下。

如今,蒋勇供职于武汉某媒体,成为一名编辑,每天与摄影文字打着交道,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参加过阅兵。

“光荣归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蒋勇对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感慨到,“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参加阅兵。”

飞行头盔会影响视线,加大了“标齐”的难度,飞行学员方队排面训练因此更严格。受访者供图

谈阅兵

细节深入骨髓永远忘不了

北京时间:阅兵当天的情况,现在还记得么?

蒋勇:那天我们是五点起床,六点从沙河阅兵村出发,七点多到达天安门广场。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军姿站立等待阅兵开始。分列式大约九点开始,我们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后,再走过国家大剧院,然后变化队形通过一条小巷绕到班车上,之后就回到了沙河,没有留下看后来的阅兵仪式。

还记得走到小巷时,还要在行进期间唱军歌,小巷里有很多群众围观。

北京时间:你当时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蒋勇:当时一共有14个徒步方队,每个方队352人。方队里25人一个排面,14个排面,外加前边的两个领队。我们空军是第8个方队,我在第9排第18个。我们每一步是75公分,踏着军乐鼓点每分钟走116步。

从早到晚训练了将近一年,这些数字早已深入骨髓了,永远都忘不了。

北京时间:走过天安门前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蒋勇:当时确实特别激动,但也没什么太多想法,就是想把动作做好,任务完成好。训练这么久,希望能把一年成果完整展现出来。

北京时间:阅兵当天,有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事情么?

蒋勇: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当时是从阅兵村到天安门的路上,大概六点多,天还没亮。车队走在高架桥上的时候,桥下有个拎着塑料袋出来买菜的人,看到车队后站直敬了军礼,一直到车队离开才放下。

他身材胖胖的,穿一身黑色衣服,到现在我还记得特别清楚。他军礼站姿非常标准,可以肯定是个军人。

我后来一直想,如果是我在那个时间地点,我也会停下来敬这个礼。这种感受,只有军人才能理解。

北京时间:阅兵结束后有跟家里联系么?

蒋勇:回到沙河阅兵村公用电话旁排了好长的队,都是给家里打电话的。那时候也没说太多,我爸妈说在电视里看到我了,我并不相信。那时候我们戴着头盔,晒得黑乎乎的,估计他们是认错了。后来我也看了直播回放,也没找到我,但在一些媒体拍的照片里看到我了。

北京时间:阅兵结束后有没有好好逛逛北京城?

蒋勇:任务完成后第三天就撤离了,没有在北京玩。预演和正式受阅在长安街上走了六七次,当时只看过天安门城楼,连天安门广场都没好好看一眼。

士兵们觉得最难熬的压脚训练。受访者供图

谈训练

晚上睡觉时用皮带捆双膝

北京时间:怎么入选的阅兵队伍?

蒋勇:2008年11月,我们接到全空军范围选拔阅兵人员的通知。当时是我入伍第二年,在警卫连担任警卫,因为时间比较宽裕、身高符合要求,并且我父亲是军人,自己从小在部队长大,对阅兵更加期待,就主动报名参加了选拔。

选拔通过后,12月去湖北集训,第二年5月去北京沙河阅兵村集训。在湖北的时候,主要是单兵和排面训练,到北京之后基本以方队合练为主,中间持续会有单兵和排面训练。

北京时间:训练期间的作息是怎样的?

蒋勇: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步练体能,之后吃早餐,七点半开始正式训练,午饭后休息俩小时,两点半开始训练,吃完晚饭看新闻,然后八点出来训练到九点半结束,十点熄灯睡觉。

我们全封闭式训练,不允许外出。一般是周日1天休息,休息时间一般也都是在各个方队的营区内有限的自由活动。只有训练期间,从沙河去通州和装备方队合练的时候,算是出去了。

北京时间:有什么训练项目印象比较深么?

蒋勇: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会有各种辅助设备训练,比如有人背不直就要背十字架矫正、比如每个人都要压脚。

我那时候膝盖缝隙有点大,所以训练期间都要多带一条腰带,让教练把膝盖捆住,晚上睡觉时也会捆住,捆了两三个月。刚开始很难受,晚上睡不着,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那时候晚上经常腿抽筋睡醒,特别是夏天进京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晚上抽筋,抽筋时整个人会弹起来。我有一次晚上抽筋弹起来,自己正在揉的时候,旁边的战友也弹起来了,当时俩人相视一笑,揉好了就赶紧睡了。

太累了,没力气说话。

北京时间:你提到每个人都要压脚,那是一种什么训练?

蒋勇:当时穿的是皮靴或者皮鞋,正步腿伸出之后脚尖会翘,不好看,并且每个人翘的角度也不一样,成不了一条线。所以要求每个人正步踢出来后,脚底和地面要保持平行,所以就要压脚。

成年人韧带很硬,想把它压松是很难的。当时我们都很怕这个,确实太疼了,但是脚面必须平,我们只能忍着去压。每次脚面训练,现场都是鬼哭狼嚎,有人真的哭出来了。但即便这样,大家该怎么练还是怎么练。

北京时间:训练时什么是最难熬的?

蒋勇:气候吧,冬天夏天都挺难熬,特别是夏天。当时我们在机场训练,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七十度,我们还要戴着飞行头盔、穿着飞行服训练。当时也没什么办法避暑,就是枪套里塞满藿香正气,训练间隙多喝水,但用处不大,基本还是要靠硬抗。

北京时间:有数据统计说阅兵村士兵平均每人坏掉四五双鞋子,是这样吗?

蒋勇:我那时候坏了四双。当时前后发过差不多五六双鞋子,我们踢正步用力大,脚一直往地面砸,长时间训练下来,鞋跟地面摩擦撞击很容易坏。当时两三个月发一次新鞋,但大家一般都是修,能不换就不换,因为新鞋都会磨脚。

北京时间:阅兵训练时,有人被淘汰么?

蒋勇:中间有过两次淘汰,湖北训练完进京前淘汰了一百多人,都是动作差、有伤病和主动退出的,在北京差不多又淘汰一百人。我们方队一开始六百人,进京的不到五百,最后上场352人,还有十几个替补。

北京时间:当时有坚持不下去么?

蒋勇:没有坚持不下去,哪怕抽筋,哪怕压腿鬼哭狼嚎没考虑过退出。因为阅兵是自己选择来的,既然来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并且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北京时间:当时能跟家里联系么?大概什么频率?

蒋勇:阅兵村不能带手机,但可以打公用电话,部队都会给大家留电话时间。那时候差不多每周跟家里联系一次吧,一般就聊聊生活挺好的,身体挺好的,训练压腿、抽筋这种,从来都不会跟他们说。

阅兵时穿的飞行服和头盔。受访者供图

谈现在

过多展示是对阅兵光荣的玷污

北京时间:现在做什么工作?

蒋勇:我是07年读大二的时候参军,09年底退伍,然后回校完成学业。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摄影,现在在武汉一家媒体做了编辑。大学学的是汽车专业,现在的工作跟专业完全没关系了。

北京时间:参加阅兵前,你本来是要考军校的,因为阅兵放弃了,现在有遗憾么?

蒋勇:说实话当时是犹豫了一下的,但后来考虑阅兵机会很难得,我爸爸当了二十多年兵也没遇到,自己能遇到这么光荣的事情不能错过。当时家里也很支持我。没有去军校也没什么遗憾的,毕竟不是谁都有阅兵这种机会。

北京时间:阅兵给你留下了什么纪念品么?

蒋勇:所有的阅兵东西我都保存的很好,鞋子、军服、头盔、手套、阅兵村的电话卡等,我都装在一个箱子里,收起来了。这就是一个经历,我不想拿出来显摆,过多展示反而是对阅兵这份光荣的玷污。

除了这些纪念,其他的应该就是颈肌劳损和膝盖损伤吧。当时站军姿颈部长期绷直,造成了劳损,走正步撞击地面,对膝盖会有损伤,现在一阴天下雨我的膝盖都会疼。不过我一直觉得,伤病对军人来说是一种勋章。

北京时间:后来的阅兵有关注么?

蒋勇:2015年阅兵我看了直播,当时想的都是自己阅兵时候各种经历。看的时候也会拿他们跟自己当年做一些对比,仪仗队走的确实比我们强,其他的方队么(笑),毕竟他们训练时间短。后来香港阅兵我也都会关注,作为曾经的参与者来说,就是希望看到部队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吧。

北京时间:和当时阅兵的战友们后来联系多么?

蒋勇:没有再聚过,我们有个微信群,偶尔会在群里聊天。但很少再说阅兵的事情了,过去快十年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了,都是聊一些生活的事情。

不过前些天我们还说起来,如果有机会再参加一次阅兵,我们肯定会去。

北京时间:你曾经用一句“光荣归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总结你的阅兵经历,这句话怎么理解?

蒋勇:我觉得参加阅兵是非常光荣的,但当阅兵完成了,再光荣、再大的成就感也没必要一直捏在手里,任务过去后,还要回到原来的训练生活工作中。

另一方面,阅兵确实很光荣,但阅兵训练其实是每个军人每天都会经历的最平淡、最基础的队列训练,能把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日复一日的做到极致,才是最难的。

北京时间 刘亚洲

北京时间原创,转载须注明来源。

为你探求真相,如有新闻线索,欢迎爆料。邮箱:btimecf@btime.com

国庆60周年受阅士兵:训练痛得哭出声 仍想再参加阅兵

“光荣归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蒋勇对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感慨到,“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参加阅兵。”

国庆60周年受阅士兵:训练痛得哭出声 仍想再参加阅兵

建军90周年阅兵策划——阅兵记忆之三

2009年,蒋勇参加阅兵训练。受访者供图

“这就是一个经历,我不想拿出来显摆,过多展示是对这份光荣的玷污。”

夏天训练时地表70度的高温、晚上用腰带绑着膝盖睡觉,经历了一年艰苦的淘汰制训练,2009年国庆节阅兵仪式上,21岁的空军蒋勇站在第八个徒步方队中,以每分钟116步的频率,踏着军乐鼓点,稳健有力地走过天安门。

这是他一生难忘的荣光

“当时一共有14个徒步方队,每个方队352人。方队里25人一个排面,14个排面,外加前边的两个领队。”蒋勇说,这些数字早就深入骨髓了,永远都忘不了。他还忘不了,从阅兵村去天安门的路上,一位买菜的路人向他们敬军礼,一直到车队离开才放下。

如今,蒋勇供职于武汉某媒体,成为一名编辑,每天与摄影文字打着交道,身边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参加过阅兵。

“光荣归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蒋勇对北京时间(微信号:btime007)感慨到,“如果有机会,还想再参加阅兵。”

飞行头盔会影响视线,加大了“标齐”的难度,飞行学员方队排面训练因此更严格。受访者供图

谈阅兵

细节深入骨髓永远忘不了

北京时间:阅兵当天的情况,现在还记得么?

蒋勇:那天我们是五点起床,六点从沙河阅兵村出发,七点多到达天安门广场。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军姿站立等待阅兵开始。分列式大约九点开始,我们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后,再走过国家大剧院,然后变化队形通过一条小巷绕到班车上,之后就回到了沙河,没有留下看后来的阅兵仪式。

还记得走到小巷时,还要在行进期间唱军歌,小巷里有很多群众围观。

北京时间:你当时站在队伍的什么位置?

蒋勇:当时一共有14个徒步方队,每个方队352人。方队里25人一个排面,14个排面,外加前边的两个领队。我们空军是第8个方队,我在第9排第18个。我们每一步是75公分,踏着军乐鼓点每分钟走116步。

从早到晚训练了将近一年,这些数字早已深入骨髓了,永远都忘不了。

北京时间:走过天安门前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蒋勇:当时确实特别激动,但也没什么太多想法,就是想把动作做好,任务完成好。训练这么久,希望能把一年成果完整展现出来。

北京时间:阅兵当天,有什么印象特别深的事情么?

蒋勇:有一个人给我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当时是从阅兵村到天安门的路上,大概六点多,天还没亮。车队走在高架桥上的时候,桥下有个拎着塑料袋出来买菜的人,看到车队后站直敬了军礼,一直到车队离开才放下。

他身材胖胖的,穿一身黑色衣服,到现在我还记得特别清楚。他军礼站姿非常标准,可以肯定是个军人。

我后来一直想,如果是我在那个时间地点,我也会停下来敬这个礼。这种感受,只有军人才能理解。

北京时间:阅兵结束后有跟家里联系么?

蒋勇:回到沙河阅兵村公用电话旁排了好长的队,都是给家里打电话的。那时候也没说太多,我爸妈说在电视里看到我了,我并不相信。那时候我们戴着头盔,晒得黑乎乎的,估计他们是认错了。后来我也看了直播回放,也没找到我,但在一些媒体拍的照片里看到我了。

北京时间:阅兵结束后有没有好好逛逛北京城?

蒋勇:任务完成后第三天就撤离了,没有在北京玩。预演和正式受阅在长安街上走了六七次,当时只看过天安门城楼,连天安门广场都没好好看一眼。

士兵们觉得最难熬的压脚训练。受访者供图

谈训练

晚上睡觉时用皮带捆双膝

北京时间:怎么入选的阅兵队伍?

蒋勇:2008年11月,我们接到全空军范围选拔阅兵人员的通知。当时是我入伍第二年,在警卫连担任警卫,因为时间比较宽裕、身高符合要求,并且我父亲是军人,自己从小在部队长大,对阅兵更加期待,就主动报名参加了选拔。

选拔通过后,12月去湖北集训,第二年5月去北京沙河阅兵村集训。在湖北的时候,主要是单兵和排面训练,到北京之后基本以方队合练为主,中间持续会有单兵和排面训练。

北京时间:训练期间的作息是怎样的?

蒋勇:早上五点半起床,跑步练体能,之后吃早餐,七点半开始正式训练,午饭后休息俩小时,两点半开始训练,吃完晚饭看新闻,然后八点出来训练到九点半结束,十点熄灯睡觉。

我们全封闭式训练,不允许外出。一般是周日1天休息,休息时间一般也都是在各个方队的营区内有限的自由活动。只有训练期间,从沙河去通州和装备方队合练的时候,算是出去了。

北京时间:有什么训练项目印象比较深么?

蒋勇:根据每个人情况不同,会有各种辅助设备训练,比如有人背不直就要背十字架矫正、比如每个人都要压脚。

我那时候膝盖缝隙有点大,所以训练期间都要多带一条腰带,让教练把膝盖捆住,晚上睡觉时也会捆住,捆了两三个月。刚开始很难受,晚上睡不着,慢慢适应了就好了。

那时候晚上经常腿抽筋睡醒,特别是夏天进京之后,几乎每个人都会晚上抽筋,抽筋时整个人会弹起来。我有一次晚上抽筋弹起来,自己正在揉的时候,旁边的战友也弹起来了,当时俩人相视一笑,揉好了就赶紧睡了。

太累了,没力气说话。

北京时间:你提到每个人都要压脚,那是一种什么训练?

蒋勇:当时穿的是皮靴或者皮鞋,正步腿伸出之后脚尖会翘,不好看,并且每个人翘的角度也不一样,成不了一条线。所以要求每个人正步踢出来后,脚底和地面要保持平行,所以就要压脚。

成年人韧带很硬,想把它压松是很难的。当时我们都很怕这个,确实太疼了,但是脚面必须平,我们只能忍着去压。每次脚面训练,现场都是鬼哭狼嚎,有人真的哭出来了。但即便这样,大家该怎么练还是怎么练。

北京时间:训练时什么是最难熬的?

蒋勇:气候吧,冬天夏天都挺难熬,特别是夏天。当时我们在机场训练,地表温度最高达到七十度,我们还要戴着飞行头盔、穿着飞行服训练。当时也没什么办法避暑,就是枪套里塞满藿香正气,训练间隙多喝水,但用处不大,基本还是要靠硬抗。

北京时间:有数据统计说阅兵村士兵平均每人坏掉四五双鞋子,是这样吗?

蒋勇:我那时候坏了四双。当时前后发过差不多五六双鞋子,我们踢正步用力大,脚一直往地面砸,长时间训练下来,鞋跟地面摩擦撞击很容易坏。当时两三个月发一次新鞋,但大家一般都是修,能不换就不换,因为新鞋都会磨脚。

北京时间:阅兵训练时,有人被淘汰么?

蒋勇:中间有过两次淘汰,湖北训练完进京前淘汰了一百多人,都是动作差、有伤病和主动退出的,在北京差不多又淘汰一百人。我们方队一开始六百人,进京的不到五百,最后上场352人,还有十几个替补。

北京时间:当时有坚持不下去么?

蒋勇:没有坚持不下去,哪怕抽筋,哪怕压腿鬼哭狼嚎没考虑过退出。因为阅兵是自己选择来的,既然来了,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并且保证自己不被淘汰。

北京时间:当时能跟家里联系么?大概什么频率?

蒋勇:阅兵村不能带手机,但可以打公用电话,部队都会给大家留电话时间。那时候差不多每周跟家里联系一次吧,一般就聊聊生活挺好的,身体挺好的,训练压腿、抽筋这种,从来都不会跟他们说。

阅兵时穿的飞行服和头盔。受访者供图

谈现在

过多展示是对阅兵光荣的玷污

北京时间:现在做什么工作?

蒋勇:我是07年读大二的时候参军,09年底退伍,然后回校完成学业。因为自己比较喜欢摄影,现在在武汉一家媒体做了编辑。大学学的是汽车专业,现在的工作跟专业完全没关系了。

北京时间:参加阅兵前,你本来是要考军校的,因为阅兵放弃了,现在有遗憾么?

蒋勇:说实话当时是犹豫了一下的,但后来考虑阅兵机会很难得,我爸爸当了二十多年兵也没遇到,自己能遇到这么光荣的事情不能错过。当时家里也很支持我。没有去军校也没什么遗憾的,毕竟不是谁都有阅兵这种机会。

北京时间:阅兵给你留下了什么纪念品么?

蒋勇:所有的阅兵东西我都保存的很好,鞋子、军服、头盔、手套、阅兵村的电话卡等,我都装在一个箱子里,收起来了。这就是一个经历,我不想拿出来显摆,过多展示反而是对阅兵这份光荣的玷污。

除了这些纪念,其他的应该就是颈肌劳损和膝盖损伤吧。当时站军姿颈部长期绷直,造成了劳损,走正步撞击地面,对膝盖会有损伤,现在一阴天下雨我的膝盖都会疼。不过我一直觉得,伤病对军人来说是一种勋章。

北京时间:后来的阅兵有关注么?

蒋勇:2015年阅兵我看了直播,当时想的都是自己阅兵时候各种经历。看的时候也会拿他们跟自己当年做一些对比,仪仗队走的确实比我们强,其他的方队么(笑),毕竟他们训练时间短。后来香港阅兵我也都会关注,作为曾经的参与者来说,就是希望看到部队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强盛吧。

北京时间:和当时阅兵的战友们后来联系多么?

蒋勇:没有再聚过,我们有个微信群,偶尔会在群里聊天。但很少再说阅兵的事情了,过去快十年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家庭生活了,都是聊一些生活的事情。

不过前些天我们还说起来,如果有机会再参加一次阅兵,我们肯定会去。

北京时间:你曾经用一句“光荣归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总结你的阅兵经历,这句话怎么理解?

蒋勇:我觉得参加阅兵是非常光荣的,但当阅兵完成了,再光荣、再大的成就感也没必要一直捏在手里,任务过去后,还要回到原来的训练生活工作中。

另一方面,阅兵确实很光荣,但阅兵训练其实是每个军人每天都会经历的最平淡、最基础的队列训练,能把这些最基础的东西日复一日的做到极致,才是最难的。

北京时间 刘亚洲

北京时间原创,转载须注明来源。

为你探求真相,如有新闻线索,欢迎爆料。邮箱:btimecf@btime.com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