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设立1000万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_北京时间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永定河千百年的滋养下,诗情画意的门头沟以其山区“生态+文化+区位”的独特优势,坚持文旅农林商体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山区发展活力,小微文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永定河千百年的滋养下,诗情画意的门头沟以其山区“生态+文化+区位”的独特优势,坚持文旅农林商体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山区发展活力,小微文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小微文旅企业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近日,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农担”),共同设立了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以下简称“资金池”)。资金池由北京农担负责托管,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合作、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运作,旨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文旅效能,解决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资金池资金规模为1000万元,其中,首期资金300万元,单笔风险补偿最高能达到100万元。

资金池首期资金300万元金融助推文旅产业高质发展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与中心城区以皇城文化为主的历史背景不同,门头沟以其浓郁的乡土文化资源著称,是北京乡土文化资源最密集、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区之一,而历史悠久的潭柘寺不仅是门头沟区的文化瑰宝,更是该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代表作”。去年,门头沟遭遇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一年多过去了,如今,门头沟不仅如期完成了“一年基本恢复”重建任务,而且人们的生活秩序已全面恢复,文旅产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新局面。以潭柘寺地区为例,2024年上半年便接待游客207万人次,营业额超1.06亿元,仅该地区精心打造“檀谷商圈”就累计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

2025年,如何助力门头沟文旅产业“更上一层楼”?近日,门头沟文旅局联合北京农担给出了“答案”——双方联合设立了文旅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文旅效能,解决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难问题。

记者获悉,资金池由门头沟区政府出资设立,将为符合该区条件的小微文旅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提供风险补偿。北京农担托管该资金池,同时肩负着服务门头沟区小微文旅企业融资的重要职责。

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金池依托“政府增信、批量对接、风险分担”的模式运作,旨在引导金融资源向文化旅游领域精准投放,为门头沟区文旅重点产业链群的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资金池将提供最高20%的风险补偿,单笔风险补偿金额上限100万元。这一政策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敢担敢贷、愿担愿贷”,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文旅产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资金池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首期资金300万元,后续是否追加第二期投资,需要区政府根据首期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情况而定。”该负责人称。

盘活乡村资源共破农业融资难题

经营风险大、发展缺资金一直掣肘着京郊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金融乃经济之血脉,推动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掘“农业+旅游”市场潜力。北京农担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近年来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促进政策集成和资金聚集,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京郊民俗民宿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市西部,总面积1447.85平方里,绝大部分为山区。北京农担门头沟分公司紧扣区域特色,不断探索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民宿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新路。自2019年起,门头沟区政府大力扶持民宿产业的发展,着力推广“门头沟小院”民宿品牌,开发“游景区、购特产、品美食、住民宿”一站式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消费水平。北京农担门头沟分公司紧跟属地政策导向,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创新,因地制宜地研发出多款针对本地民宿产业的担保产品,并根据市场变化持续优化升级,为传统农家院、高端民宿等各类经营者提供坚实的担保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数据显示,北京农担门头沟分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支持该区乡村旅游业态相关项目180个,累计放款1.79亿元。截至目前,门头沟分公司农文旅项目在保金额近8000万元。

北京农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分公司将与区文旅局持续紧密对接,密切关注农文旅产业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民俗、民宿、旅游景区等行业市场调研,精准把握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适时制定或调整优化担保产品,增强风险意识和市场敏感度,有效应对行业波动,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永定河千百年的滋养下,诗情画意的门头沟以其山区“生态+文化+区位”的独特优势,坚持文旅农林商体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山区发展活力,小微文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永定河千百年的滋养下,诗情画意的门头沟以其山区“生态+文化+区位”的独特优势,坚持文旅农林商体融合发展,不断激发山区发展活力,小微文旅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记者了解到,为了给小微文旅企业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近日,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农担”),共同设立了门头沟区文旅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以下简称“资金池”)。资金池由北京农担负责托管,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合作、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运作,旨在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文旅效能,解决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资金池资金规模为1000万元,其中,首期资金300万元,单笔风险补偿最高能达到100万元。

资金池首期资金300万元金融助推文旅产业高质发展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与中心城区以皇城文化为主的历史背景不同,门头沟以其浓郁的乡土文化资源著称,是北京乡土文化资源最密集、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地区之一,而历史悠久的潭柘寺不仅是门头沟区的文化瑰宝,更是该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代表作”。去年,门头沟遭遇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一年多过去了,如今,门头沟不仅如期完成了“一年基本恢复”重建任务,而且人们的生活秩序已全面恢复,文旅产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的新局面。以潭柘寺地区为例,2024年上半年便接待游客207万人次,营业额超1.06亿元,仅该地区精心打造“檀谷商圈”就累计接待游客90余万人次。

2025年,如何助力门头沟文旅产业“更上一层楼”?近日,门头沟文旅局联合北京农担给出了“答案”——双方联合设立了文旅产业发展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文旅效能,解决小微文旅企业融资难问题。

记者获悉,资金池由门头沟区政府出资设立,将为符合该区条件的小微文旅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提供风险补偿。北京农担托管该资金池,同时肩负着服务门头沟区小微文旅企业融资的重要职责。

门头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金池依托“政府增信、批量对接、风险分担”的模式运作,旨在引导金融资源向文化旅游领域精准投放,为门头沟区文旅重点产业链群的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资金池将提供最高20%的风险补偿,单笔风险补偿金额上限100万元。这一政策有助于鼓励金融机构“敢担敢贷、愿担愿贷”,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文旅产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资金池规模为1000万元人民币,首期资金300万元,后续是否追加第二期投资,需要区政府根据首期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情况而定。”该负责人称。

盘活乡村资源共破农业融资难题

经营风险大、发展缺资金一直掣肘着京郊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金融乃经济之血脉,推动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将有助于充分发掘“农业+旅游”市场潜力。北京农担作为政策性担保机构,近年来灵活运用市场化手段,积极促进政策集成和资金聚集,撬动金融资本支持京郊民俗民宿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助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门头沟区地处北京市西部,总面积1447.85平方里,绝大部分为山区。北京农担门头沟分公司紧扣区域特色,不断探索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为支撑,以民宿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新路。自2019年起,门头沟区政府大力扶持民宿产业的发展,着力推广“门头沟小院”民宿品牌,开发“游景区、购特产、品美食、住民宿”一站式的精品旅游线路,有效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品质和消费水平。北京农担门头沟分公司紧跟属地政策导向,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创新,因地制宜地研发出多款针对本地民宿产业的担保产品,并根据市场变化持续优化升级,为传统农家院、高端民宿等各类经营者提供坚实的担保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数据显示,北京农担门头沟分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累计支持该区乡村旅游业态相关项目180个,累计放款1.79亿元。截至目前,门头沟分公司农文旅项目在保金额近8000万元。

北京农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分公司将与区文旅局持续紧密对接,密切关注农文旅产业的相关政策及发展规划,深入开展民俗、民宿、旅游景区等行业市场调研,精准把握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适时制定或调整优化担保产品,增强风险意识和市场敏感度,有效应对行业波动,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