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精准服务 今年昌平区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54张
今年以来,昌平区以信息化技术为抓手,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广泛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切实解决经济困难老年人和失能以及部分失能老年人养老问题,让老年人享受到养老不离家、品质升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在昌平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大厅,记者看到大屏幕显示着全区各镇街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信息和服务内容,工作人员依据系统反馈的信息,派单到老人就近的养老机构,安排养老护理员进行上门服务。

家住延寿镇下庄村的王健今年74岁,由于身体原因,常年卧床,生活起居都需要照顾,属于失能老人服务对象。为了更好照顾老人起居,家属依照政策签署服务协议,申请了家庭养老床位,区民政局制定个性化照护服务方案,将专业化的居家护理服务送到了老人床边。

“家庭养老床位弄的特别好,配备了一键呼叫按钮、语音对讲网关,有紧急情况时可以直接联系到昌平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工作人员,他们那边会帮助我们拨打120、联系养老机构前来帮忙。”王健家属高女士告诉记者,“以前的话,这些事都得靠自己,一个人手忙脚乱的忙不过来,现在无论是平常照料老人还是遇到紧急情况,都能够从容应对。”
为了方便上门进行照护服务,养老护理员大多来自当地养老服务机构,他们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基础照护、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专业化服务。
“我们驿站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有280人,签约的家庭床位目前有106位老人,每天我们会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服务过程中利用昌平养老APP进行实时记录,让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的子女安心、放心。”延寿镇幸福晚年驿站站长韩雪莲说道。
昌平区依托昌平区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及昌平养老APP,上传“一人一案’个性化照护服务方案,实时记录服务过程;为每张家庭床位配置语音网关、一键呼叫、生命体征监测仪等设备,相关紧急呼救信息、服务诉求信息可第一时间回传至养老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昌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7x24小时坐席将第一时间受理,及时协助老年人联系120、家属、签约养老服务机构及社区老龄专干,让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安全性多了一道人性化的保障。

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昌平区以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契机,推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今年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54张,为老年人配备了4180余件智能化产品、3600余件适老化产品。老人可自主选择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进行签约,每月免费享受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不少于6小时的居家专业护理服务。
今年7月,昌平区印发了《北京市昌平区家庭养老床位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服务、补贴、管理等内容,建立了一套符合昌平区实际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管理服务体系。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是具有本市户籍,在昌平区范围内居家生活,经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确定为重度失能的老年人和重度残疾老年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就近与所在地养老机构进行申请,签约服务协议后,即可享受相关服务。
图文/王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