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疑被人骑死?主播点评:需找到满足游客需求与保护动物权益平衡点_北京时间

骆驼疑被人骑死?主播点评:需找到满足游客需求与保护动物权益平衡点

近日,有网络视频称,月牙泉景区的骆驼由于“劳累过度 被人骑死”,“骆驼太累 7月18日休息一整天”等。7月21日,官方针对“骆驼被骑死”以及“18日休整一天”做出了回应。

骆驼疑被人骑死?主播点评:需找到满足游客需求与保护动物权益平衡点

近日,有不少网友发布视频显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供游客骑乘的骆驼瘫倒在地,质疑骆驼的身体情况,是否被游客骑死。

有网友称,骆驼全天一直在驮人,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累倒仍被强迫拉起继续工作,旁边还有众多游客排队等待着骑行体验,而骆驼已经无法再站立发出惨叫声。

对此,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否认称,没有死的骆驼,脖子伸长躺在地上是在休息,在地上打滚是因为高温天气骆驼出汗后身上发痒。

工作人员还表示,不存在虐待骆驼现象,“骆驼是周边驼户家的,骆驼是他们主要的来源收入,不可能去虐待。”目前,景区对骆驼已施行三班倒轮班制。

此前报道,该景区从18日暂停了骑骆驼项目,一方面是游客太多每天两三万人流量,骆驼只有1000多头,天气热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另一方面景区下午尘土大,驼粪异味重污染环境,因此正在整改,何时重新开放正在等通知。

甘肃省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也于21日发布了情况说明。

说明中说到,经核查,视频中骆驼哀嚎并非劳累或受虐,是受鼻牵影响所致,目前该骆驼一切正常。

景区采取轮班、限流等措施,尽量避开高温时工作,骆驼工作主要集中在7时到10时和17时到21时两个时段,每天工作时间不到8小时。

景区近年并没有发生过骆驼累死事件。

此事一出,有的人心疼骆驼,有的人觉得还是骆驼的数量不够,还有的人会说了,骆驼不是号称“沙漠之舟”吗?怎么驮着游客走个几公里就累了呢?

咱们来做做数学题。骆驼,可以承载200公斤的物体,一般来说一天可以行走60-100公里。按照骆驼送游客的最高值来计算,每峰骆驼每天驮送7个人,每次驮送4.5公里,每天最多只能走30公里。进入暑期,游客数量激增,达到了每天3万人次的接待峰值,而骆驼只有1000多峰,供需矛盾很大。牵骆驼的师傅就说了,为了让游客少等待,客流量大的时候,骆驼回来一趟休息的时间不到10分钟,一天下来一峰骆驼要走十几趟,这么算下来就是将近一百公里的路程,已经逼近了骆驼的身体极限。所以,骆驼,是真的累了。

为此,景区特别为骆驼们做了“一号两班倒”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号,两峰骆驼搭班儿,换着来。为的就是让骆驼多休息一会儿。这个调整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随着游客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终究不是一个办法。其实,早在2012年的国庆长假期间,鸣沙山 “骑骆驼”就备受青睐,当时也出现了骆驼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将近11年的时间过去,景区的骆驼还是在1000峰左右,而游客数量早已增长了几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出现骆驼“罢工”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背后,既有游客数量超过景区承载力的因素,也有景区管理的问题。如何在保证骆驼动物权益的前提下,满足游客的消费体验,这是景区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景区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实行限时限量服务入手。在游客需求和保护动物上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景区、游客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寻求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让人和动物都能在旅游业中得到妥善的对待和满足。让游客玩得尽兴,也让整个社会的动物保护意识持续提升。

主播:孙宇坤

编辑:白云

责编:王潇

骆驼疑被人骑死?主播点评:需找到满足游客需求与保护动物权益平衡点

近日,有网络视频称,月牙泉景区的骆驼由于“劳累过度 被人骑死”,“骆驼太累 7月18日休息一整天”等。7月21日,官方针对“骆驼被骑死”以及“18日休整一天”做出了回应。

骆驼疑被人骑死?主播点评:需找到满足游客需求与保护动物权益平衡点

近日,有不少网友发布视频显示,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供游客骑乘的骆驼瘫倒在地,质疑骆驼的身体情况,是否被游客骑死。

有网友称,骆驼全天一直在驮人,没有时间吃饭和休息,累倒仍被强迫拉起继续工作,旁边还有众多游客排队等待着骑行体验,而骆驼已经无法再站立发出惨叫声。

对此,景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否认称,没有死的骆驼,脖子伸长躺在地上是在休息,在地上打滚是因为高温天气骆驼出汗后身上发痒。

工作人员还表示,不存在虐待骆驼现象,“骆驼是周边驼户家的,骆驼是他们主要的来源收入,不可能去虐待。”目前,景区对骆驼已施行三班倒轮班制。

此前报道,该景区从18日暂停了骑骆驼项目,一方面是游客太多每天两三万人流量,骆驼只有1000多头,天气热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另一方面景区下午尘土大,驼粪异味重污染环境,因此正在整改,何时重新开放正在等通知。

甘肃省敦煌市外宣办官方微博也于21日发布了情况说明。

说明中说到,经核查,视频中骆驼哀嚎并非劳累或受虐,是受鼻牵影响所致,目前该骆驼一切正常。

景区采取轮班、限流等措施,尽量避开高温时工作,骆驼工作主要集中在7时到10时和17时到21时两个时段,每天工作时间不到8小时。

景区近年并没有发生过骆驼累死事件。

此事一出,有的人心疼骆驼,有的人觉得还是骆驼的数量不够,还有的人会说了,骆驼不是号称“沙漠之舟”吗?怎么驮着游客走个几公里就累了呢?

咱们来做做数学题。骆驼,可以承载200公斤的物体,一般来说一天可以行走60-100公里。按照骆驼送游客的最高值来计算,每峰骆驼每天驮送7个人,每次驮送4.5公里,每天最多只能走30公里。进入暑期,游客数量激增,达到了每天3万人次的接待峰值,而骆驼只有1000多峰,供需矛盾很大。牵骆驼的师傅就说了,为了让游客少等待,客流量大的时候,骆驼回来一趟休息的时间不到10分钟,一天下来一峰骆驼要走十几趟,这么算下来就是将近一百公里的路程,已经逼近了骆驼的身体极限。所以,骆驼,是真的累了。

为此,景区特别为骆驼们做了“一号两班倒”的调整,也就是一个号,两峰骆驼搭班儿,换着来。为的就是让骆驼多休息一会儿。这个调整解决了燃眉之急,但随着游客数量越来越多,这也终究不是一个办法。其实,早在2012年的国庆长假期间,鸣沙山 “骑骆驼”就备受青睐,当时也出现了骆驼超负荷工作的情况。将近11年的时间过去,景区的骆驼还是在1000峰左右,而游客数量早已增长了几倍,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出现骆驼“罢工”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这背后,既有游客数量超过景区承载力的因素,也有景区管理的问题。如何在保证骆驼动物权益的前提下,满足游客的消费体验,这是景区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景区可以从控制游客数量,实行限时限量服务入手。在游客需求和保护动物上统筹兼顾,避免顾此失彼。景区、游客以及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寻求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让人和动物都能在旅游业中得到妥善的对待和满足。让游客玩得尽兴,也让整个社会的动物保护意识持续提升。

主播:孙宇坤

编辑:白云

责编:王潇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