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收藏打卡!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红色场馆_北京时间

【北京中轴线】收藏打卡!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红色场馆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是一个长达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的组合体,它将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有机联系起来,密布着大量的古建遗址、红色场馆、博物馆...... 京华丹心将通过“红色场馆”“博物馆”“名人故居”三大篇章,带您走进北京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共同感受中轴线背后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北京中轴线】收藏打卡!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红色场馆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是一个长达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的组合体,它将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有机联系起来,密布着大量的古建遗址、红色场馆、博物馆...... 京华丹心将通过“红色场馆”“博物馆”“名人故居”三大篇章,带您走进北京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共同感受中轴线背后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是很多人来北京必不可少的行程,看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通过“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上,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1977年5月24日主体建筑完工,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开放瞻仰。纪念堂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44根花岗岩石柱环抱四周,重檐屋顶,雄伟壮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按照功能划分,毛主席纪念堂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二层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及宣教厅、藏品陈列室组成。

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瞻仰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上形成一条“思念的河”。这条“河”永不干涸、永不停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汇聚着万众一心、拼搏奋进的磅礴力量,涌进一代伟人安息的神圣殿堂,涌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通过“毛主席纪念堂”微信服务号、“毛主席纪念堂”预约微信小程序、人民网毛主席纪念堂专题网页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1号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建筑面积约11000㎡,原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主体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北大红楼。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曾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北大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大红楼设有“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并对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等六处旧址进行复原。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观众参观免预约,入馆需持有效身份证件,现场验证并进行安检后方可进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蒙藏学校旧址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蒙藏学校旧址(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占地面积约11800㎡,建筑面积约3200㎡。蒙藏学校旧址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初为常州会馆,清朝时为右翼宗学,民国时为松坡图书馆。西院始建于清康雍年间,初为傅伯府,后为绵德府(贝子府)、毓公府,1916年,蒙藏学校在西院办学(为扩充校舍,1931年蒙藏学校买下东院,并将中间院墙拆除,东、西两院合并办学)。1923年,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工作,吸收部分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此诞生。

2006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蒙藏学校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2021年9月启动保护修缮工作,北京市会同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在旧址内策划推出“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免预约开放,观众可以从蒙藏学校旧址西门通过安检入场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

北大二院旧址

(原北大数学系楼)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16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设有“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北大二院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陈独秀旧居)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靠街门倒座小房一间。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人曾任《新青年》编辑。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政府迫害,离京赴沪,《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沪。2001年,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设有“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北房)、“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南房),总面积272㎡,北房展览共展出文物122组件,展品264件,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由一座灰色西式三层楼房、一座两层礼堂和一组中式建筑组成。中法大学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年,文科迁至此处,改称中法大学福尔德学院。中法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1922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西山支部。1923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中法大学支部。同年,陈毅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并由团员转为党员。1924-1925年,陈毅担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1984年,中法大学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法大学旧址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中法大学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

陶然亭慈悲庵

陶然亭慈悲庵位于西城区陶然亭公园,始建于元代,历经数次修缮,占地面积2469.25㎡,建筑面积860.43㎡。慈悲庵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1921年至1923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守墓为名,在此租用两间南屋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仁学社同仁在慈悲庵就驱张运动进行会商,并在门口大槐树下合影留念。同年8月16日,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等早期共产党人也曾多次在这里开展秘密活动。1979年,陶然亭慈悲庵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陶然亭慈悲庵设有“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活动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北京市陶然亭公园”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

高君宇烈士墓

高君宇烈士墓位于西城区陶然亭公园内,占地面积1600㎡。高君宇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参与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首任书记,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1925年因病逝世,葬于陶然亭湖畔。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高君宇烈士墓无需单独预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位于东城区中山公园内,建于1915年,建筑面积549.4㎡。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后,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来今雨轩参加学会的聚会、座谈会,阐明政治主张。1920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李大钊多次来到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88年,中山公园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今雨轩设有“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两个专题展厅,主要介绍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来今雨轩参与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的活动,编辑刊物、研讨交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事迹。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畅游公园”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中华路4号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32号,文物建筑面积近820㎡。《京报》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创办,京报馆最初位于前门外三眼井38号,后迁到琉璃厂小沙土园胡同,1925年10月迁至现址。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注重新闻报道和时政评述,反帝反军阀旗帜鲜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配合党的北方革命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1984年,京报馆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围绕一代传奇报人、一份传奇报纸、一部党报党刊史,设有“《京报》与京报馆专题展”“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三个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报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

来源:京华丹心综合

【北京中轴线】收藏打卡!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红色场馆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是一个长达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的组合体,它将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有机联系起来,密布着大量的古建遗址、红色场馆、博物馆...... 京华丹心将通过“红色场馆”“博物馆”“名人故居”三大篇章,带您走进北京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共同感受中轴线背后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北京中轴线】收藏打卡!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红色场馆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是一个长达7.8公里的巨大建筑群和城市空间的组合体,它将不同类型的历史遗存有机联系起来,密布着大量的古建遗址、红色场馆、博物馆...... 京华丹心将通过“红色场馆”“博物馆”“名人故居”三大篇章,带您走进北京中轴线上的教育基地,共同感受中轴线背后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的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是很多人来北京必不可少的行程,看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是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通过“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微信小程序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坐落在天安门广场上,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1976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毛主席纪念堂,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1977年5月24日主体建筑完工,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开放瞻仰。纪念堂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44根花岗岩石柱环抱四周,重檐屋顶,雄伟壮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按照功能划分,毛主席纪念堂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二层由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革命业绩纪念室及宣教厅、藏品陈列室组成。

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瞻仰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上形成一条“思念的河”。这条“河”永不干涸、永不停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汇聚着万众一心、拼搏奋进的磅礴力量,涌进一代伟人安息的神圣殿堂,涌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通过“毛主席纪念堂”微信服务号、“毛主席纪念堂”预约微信小程序、人民网毛主席纪念堂专题网页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前门东大街11号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

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位于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建筑面积约11000㎡,原为北京大学校部、一院(文科)、图书馆所在地,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全楼主体以红砖砌筑,红瓦铺顶,故称北大红楼。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这里曾掀起新文化运动的高潮,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策源地、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地,对推动全国范围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1961年,北大红楼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大红楼设有“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并对李大钊工作过的图书馆主任室等六处旧址进行复原。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观众参观免预约,入馆需持有效身份证件,现场验证并进行安检后方可进入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29号

蒙藏学校旧址

(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

蒙藏学校旧址(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位于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占地面积约11800㎡,建筑面积约3200㎡。蒙藏学校旧址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始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初为常州会馆,清朝时为右翼宗学,民国时为松坡图书馆。西院始建于清康雍年间,初为傅伯府,后为绵德府(贝子府)、毓公府,1916年,蒙藏学校在西院办学(为扩充校舍,1931年蒙藏学校买下东院,并将中间院墙拆除,东、西两院合并办学)。1923年,李大钊、邓中夏、赵世炎等来到蒙藏学校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工作,吸收部分学生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在此诞生。

2006年,该旧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3月,北京市将蒙藏学校旧址列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2021年9月启动保护修缮工作,北京市会同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在旧址内策划推出“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免预约开放,观众可以从蒙藏学校旧址西门通过安检入场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小石虎胡同33号

北大二院旧址

(原北大数学系楼)

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位于东城区沙滩后街55、59号一带原京师大学堂院内。该楼建于1904年,砖木结构,高两层。这里曾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高等学府京师大学堂的重要组成部分,1919年改称北京大学第二院数学系楼,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此讲学。1919年3月,青年毛泽东在该楼第16教室聆听李大钊授课。1920年5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曾在此举办庆祝五一劳动节等革命活动,这里也是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等早期组织的重要活动地。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设有“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北大二院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院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

(陈独秀旧居)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位于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旧门牌是箭杆胡同9号),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靠街门倒座小房一间。1917年,陈独秀受聘于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租住在此,《新青年》编辑部从上海随迁此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高一涵、沈尹默等人曾任《新青年》编辑。这里是新文化运动主阵地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重要场所。1920年2月,陈独秀为躲避北洋军阀政府迫害,离京赴沪,《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沪。2001年,陈独秀旧居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设有“历史上的新青年专题展”(北房)、“陈独秀在北京专题展”(南房),总面积272㎡,北房展览共展出文物122组件,展品264件,集中展示《新青年》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华丹心微信公众号“基地预约”专栏或关注“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

中法大学旧址

中法大学旧址位于东城区东皇城根北街甲20号,由一座灰色西式三层楼房、一座两层礼堂和一组中式建筑组成。中法大学前身是民国初期蔡元培等发起组织的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的法文预备学校,1920年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原校址在西山碧云寺。1925年,文科迁至此处,改称中法大学福尔德学院。中法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之一。1922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西山支部。1923年,建立了以肖明为书记的中共中法大学支部。同年,陈毅进入中法大学学习,并由团员转为党员。1924-1925年,陈毅担任中法大学党支部书记。1984年,中法大学旧址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法大学旧址设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专题展”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历程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中法大学旧址”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甲20号

陶然亭慈悲庵

陶然亭慈悲庵位于西城区陶然亭公园,始建于元代,历经数次修缮,占地面积2469.25㎡,建筑面积860.43㎡。慈悲庵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1921年至1923年,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守墓为名,在此租用两间南屋作为党的秘密活动场所。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仁学社同仁在慈悲庵就驱张运动进行会商,并在门口大槐树下合影留念。同年8月16日,李大钊、周恩来、邓颖超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高君宇等早期共产党人也曾多次在这里开展秘密活动。1979年,陶然亭慈悲庵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陶然亭慈悲庵设有“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活动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北京市陶然亭公园”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

高君宇烈士墓

高君宇烈士墓位于西城区陶然亭公园内,占地面积1600㎡。高君宇五四运动时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1920年与邓中夏共同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之一,参与组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首任书记,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建者。1925年因病逝世,葬于陶然亭湖畔。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高君宇烈士墓无需单独预约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陶然亭公园内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

中山公园来今雨轩位于东城区中山公园内,建于1915年,建筑面积549.4㎡。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里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1919年7月少年中国学会成立后,李大钊、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来今雨轩参加学会的聚会、座谈会,阐明政治主张。1920年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李大钊多次来到这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88年,中山公园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今雨轩设有“少年中国学会”和“文学研究会”两个专题展厅,主要介绍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在来今雨轩参与少年中国学会、文学研究会的活动,编辑刊物、研讨交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事迹。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畅游公园”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中华路4号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魏染胡同30号、32号,文物建筑面积近820㎡。《京报》由邵飘萍于1918年10月创办,京报馆最初位于前门外三眼井38号,后迁到琉璃厂小沙土园胡同,1925年10月迁至现址。邵飘萍创办的《京报》注重新闻报道和时政评述,反帝反军阀旗帜鲜明,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配合党的北方革命活动,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阵地。1925年,邵飘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杀害。1984年,京报馆被公布为北京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京报馆旧址(邵飘萍故居)围绕一代传奇报人、一份传奇报纸、一部党报党刊史,设有“《京报》与京报馆专题展”“百年红色报刊专题展”“邵飘萍生平事迹专题展”三个专题展。

温馨提示

预约方式:可通过“京报馆”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椿树街道魏染胡同30号、32号

来源:京华丹心综合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