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宫小公园 “变形记”:从三角地到太阳粒子能量场的幸福蜕变_北京时间

太阳宫小公园 “变形记”:从三角地到太阳粒子能量场的幸福蜕变

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建设“五宜”朝阳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太阳宫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花园城市”建设,将城市绿化美化与推动社区建设相结合,打造一园一花一品花园式街区,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太阳宫小公园 “变形记”:从三角地到太阳粒子能量场的幸福蜕变

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建设“五宜”朝阳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太阳宫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花园城市”建设,将城市绿化美化与推动社区建设相结合,打造一园一花一品花园式街区,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改造后的太阳粒子能量场小凉亭

“最早这就是一片荒芜的三角地,现在真是大变样,漂亮的小公园里,不少老年人在这锻炼,年轻人聊天下棋,孩子们嬉戏玩耍,真是生机勃勃!”近日,太阳宫地区党群办收到了一封来自芍药居甲31号楼居民邢久辉的表扬信,朴实的言语道出了对三角地改造后的肯定和赞扬。

邢久辉提及的这块三角地,是位于文学馆路和京承高速辅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小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因周边小区众多,公共空间少,从而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曾经这里的设备简陋,且因年久失修而出现锈蚀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地面也变得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使用体验,如今在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老旧小花园圆满完成了公共空间的微更新,也为居民的生活“景”上添花。

改造前

功能上新

小公园内,闲坐聊天的人随处可见,他们谈起这里的变化都赞不绝口。“对比以前,现在空间划分特别合理,跳广场舞、下棋打牌、看书休息、孩子们娱乐嬉戏都有专门的地方,社区也经常在这举办活动,真成了我们的一块‘宝地’!”

改造后

改造后的小公园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太阳粒子能量场。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彩虹色棚顶的凉亭,原有的水泥路面铺设310平方米的软性地坪,场地中央是安全舒适的儿童活动区,不少小朋友们在跷跷板、秋千、攀爬架等设施上娱乐玩耍,家长们坐在周围的防腐木座椅上放松休憩,场地的西北角还打造了社区文化角和风雨连廊,居民们闲坐看书、聊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在这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全民参与

“近两年,社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对这个小公园进行了扩建……”虽然邢久辉的表扬信里对社区的工作只有只言片语,但小公园改造的背后隐藏着“大智慧”。

“花园怎么改,居民说了算。”芍药居三社区党委书记王莹介绍,小公园的改造升级,依托北京市“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小微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前期经过问卷调查、居民代表座谈会、社区青少年创意征集等形式,倾听居民意愿,不断完善优化设计方案,中期社区与居民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小公园改造竣工后,比之前“养眼”多了,安全、美丽、舒适成为了居民们最常用的褒奖。

在社区的带动下,居民积极参与后期的维护工作,不仅制定了《文明公约》,还定期开展杂草清除、捡拾垃圾等志愿活动,“社区通过这样的‘微’治理,以实实在在的办事成效,不断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莹书记说。

改善的是环境,促进的是发展,凝聚的是民心。芍药居三社区这块三角地的“华丽变身”,不仅浓缩了社区对居民的片片深情,也装扮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让他们从家门口就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太阳宫小公园 “变形记”:从三角地到太阳粒子能量场的幸福蜕变

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建设“五宜”朝阳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太阳宫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花园城市”建设,将城市绿化美化与推动社区建设相结合,打造一园一花一品花园式街区,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太阳宫小公园 “变形记”:从三角地到太阳粒子能量场的幸福蜕变

花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建设“五宜”朝阳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太阳宫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助力“花园城市”建设,将城市绿化美化与推动社区建设相结合,打造一园一花一品花园式街区,提升居民幸福感和归属感。

改造后的太阳粒子能量场小凉亭

“最早这就是一片荒芜的三角地,现在真是大变样,漂亮的小公园里,不少老年人在这锻炼,年轻人聊天下棋,孩子们嬉戏玩耍,真是生机勃勃!”近日,太阳宫地区党群办收到了一封来自芍药居甲31号楼居民邢久辉的表扬信,朴实的言语道出了对三角地改造后的肯定和赞扬。

邢久辉提及的这块三角地,是位于文学馆路和京承高速辅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小公园,虽然面积不大,但因周边小区众多,公共空间少,从而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曾经这里的设备简陋,且因年久失修而出现锈蚀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地面也变得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使用体验,如今在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老旧小花园圆满完成了公共空间的微更新,也为居民的生活“景”上添花。

改造前

功能上新

小公园内,闲坐聊天的人随处可见,他们谈起这里的变化都赞不绝口。“对比以前,现在空间划分特别合理,跳广场舞、下棋打牌、看书休息、孩子们娱乐嬉戏都有专门的地方,社区也经常在这举办活动,真成了我们的一块‘宝地’!”

改造后

改造后的小公园有了一个洋气的名字—太阳粒子能量场。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彩虹色棚顶的凉亭,原有的水泥路面铺设310平方米的软性地坪,场地中央是安全舒适的儿童活动区,不少小朋友们在跷跷板、秋千、攀爬架等设施上娱乐玩耍,家长们坐在周围的防腐木座椅上放松休憩,场地的西北角还打造了社区文化角和风雨连廊,居民们闲坐看书、聊天,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都在这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全民参与

“近两年,社区领导协调有关部门对这个小公园进行了扩建……”虽然邢久辉的表扬信里对社区的工作只有只言片语,但小公园改造的背后隐藏着“大智慧”。

“花园怎么改,居民说了算。”芍药居三社区党委书记王莹介绍,小公园的改造升级,依托北京市“建党百年、服务百姓、营造属于您的百个公共空间”小微城市公共空间项目,前期经过问卷调查、居民代表座谈会、社区青少年创意征集等形式,倾听居民意愿,不断完善优化设计方案,中期社区与居民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小公园改造竣工后,比之前“养眼”多了,安全、美丽、舒适成为了居民们最常用的褒奖。

在社区的带动下,居民积极参与后期的维护工作,不仅制定了《文明公约》,还定期开展杂草清除、捡拾垃圾等志愿活动,“社区通过这样的‘微’治理,以实实在在的办事成效,不断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王莹书记说。

改善的是环境,促进的是发展,凝聚的是民心。芍药居三社区这块三角地的“华丽变身”,不仅浓缩了社区对居民的片片深情,也装扮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让他们从家门口就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