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介绍,经开区计划分两步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其中,2026年底将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
8月22日,在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产业发展”主论坛上,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孔磊介绍,经开区计划分两步走建成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其中,2026年底将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
在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上,随处可见“具身智能”这一概念。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领域,“具身智能”一般用来形容智能系统、机器感知、理解物理世界并与其形成互动的能力。具身智能机器人中,除了长得像人、功能类人的人形机器人,还包括一些轮式、四足等形式的机器人。只不过,人形机器人最为复杂、难度也最大。

税务服务机器人亮相机器人大会,吸引了小观众的目光。
截至目前,亦庄已拥有机器人生态企业百余家,其中半数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产值规模近百亿元,占全市机器人产业的50%。特别是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亦庄重点布局以具身智能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已落地以优必选等为龙头的本体企业,智同精密、清能德创、灵足时代等关键部组件企业,基本形成了覆盖核心部组件、本体、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
经开区22日最新发布的“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底,推动十个以上互动服务典型应用场景全覆盖,聚集百家以上创新型企业,汇聚千人以上高端人才,形成万台级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规模能力;到2030年,打造“全链布局、全栈自主、全景赋能”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生态集群,形成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战略支撑地、技术策源地、应用示范地和产业主阵地。
与人类一样,支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是“大脑”“小脑”“肢体”等各部分,每个领域都需要攻克技术难题。对此,孔磊介绍,为实现发展目标,北京亦庄将实施“五先”计划,首先就是推进关键技术“占先”方面,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关键领域,支持链主企业加强颠覆性引领性技术协同攻关,抢占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制高点。

使用可穿戴装备操控机器人代替人类工作。
这包括,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具身智能“大脑”,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感知-决策-控制”一体化的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在任务拆解与执行任务数量、参数数量、机器人任务能力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开发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小脑”,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全身动力学控制算法研发,持续提升机器人高动态行走的控制精度,重点突破手臂动态抓取灵巧作业、全身协调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
推进关键“机器肢体”的系统布局,开展高强度高集成本体、轻量化骨骼、高精传感器等专项研发,推动关键性能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聚焦高性能专用芯片、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
同时,在核心产品“抢先”方面,将围绕整机、关键部组件、软件系统等核心产品,抢先推动一批重要基础产品取得工程化产业化突破,构建“整零协同”“软硬融合”的立体产品矩阵。
今年4月,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在北京亦庄发布,实现了全球首例纯电驱全尺寸人形机器人的拟人奔跑。记者获悉,亦庄将搭建全球首个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硬件母平台”和首个多能具身智能体“软件母平台”,聚焦3C电子制造、新能源汽车生产等典型领域,鼓励优势企业开发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等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

8月22日下午,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新品:“天工”机器人1.2和具身智能服务机器人“天轶”。
小米汽车工厂里有超过700个机器人服务于产线,街边已落地全国首台“持证上岗”的AI餐饮机器人,水刀手术机器人获2024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全球奖……接下来,亦庄将推进应用场景“率先”,率先开放一批创新应用场景,精准挖掘制造、民生、特种等领域场景需求,开展“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养老”“具身智能机器人+应急”“具身智能机器人+教育娱乐”“具身智能机器人+特种领域”等应用示范。
在企业梯队“领先”方面,亦庄将以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军企业为导向,支持一批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链发挥引领性作用的企业,集聚一批具有核心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企业,引育一批具备创新活力的中小微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协同发展,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拔节成长。
在产业生态“争先”计划,也将优化数据、平台、服务、资金等资源要素配置,持续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环境,打造业内规模最大、信息最稠密的通用开源具身智能数据集,建立分级分阶段开源共享模式,构建“资源统筹-要素集聚-创新协同”的“雨林式”具身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