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彩行动】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学子在“京”彩文化里绽放青春_北京时间

【“京”彩行动】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学子在“京”彩文化里绽放青春

北京工商大学高度重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把行动计划作为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牵头,团委、学生处和相关学院协同配合的工作专班,提出“七行合一、学思传承、文教融合、实践育人”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推动行动计划在学校落地生根。

【“京”彩行动】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学子在“京”彩文化里绽放青春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

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

总体情况

北京工商大学高度重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把行动计划作为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牵头,团委、学生处和相关学院协同配合的工作专班,提出“七行合一、学思传承、文教融合、实践育人”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推动行动计划在学校落地生根。

2024年截至11月中旬,学校共举办“名师名家进校园”2场,“先进人物面对面”2场,“觉醒年代”研学行2次,“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1次,“生动实践地打卡行”11次,“阅”享青春读书会11期,“青春走基层”5次,“‘理’赞青春”学习成果展示2场,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1次,理“响”轻骑兵走基层1场,“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2期,培育纪念馆之星30人,征集“青春拍客秀”作品30余件。通过开展“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校内赛”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系列活动并征集作品50余件,三山五园志愿者招募15人,实地考察1次,“大戏看北京”展演活动2场,“青春与志愿同行”参与重大活动志愿服务项目2次,“文化志愿 青春微笑”——“志汇绿心”活动3场,参与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项目1项,受邀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1次,共计近万名师生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形成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宣传成果集锦、信仰行·“理”赞青春论文集、“生动实践地打卡行”成果集、原创话剧《炬火相传:青春的誓言》四项成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首都文化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打造了立德树人的“北工商样板”。多项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

重点活动

信仰行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有抓手

名师名家进校园

引领思想促成长

信仰行——名师名家进校园活动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薛梅、刘汉峰教授分别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两场讲座中详细讲授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入剖析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党如何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对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努力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者、奋进者、奉献者。

“阅”享青春,“理”赞青春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马骨干读书会

北京工商大学结合第29个“世界读书日”,开展了“‘阅’享青春,成长读书会”系列活动,线上推出了“‘阅’享青春,成长读书会”11期,阅读书目包含《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籍,阅读量超两万;举办“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青马骨干读书会;承办房山区“书香润京城 奋进谱华章”全民阅读活动,共赴阅读之约、共享书香之旅。通过线上线下共读、骨干领读、师生共读、朋辈联读等形式营造热爱阅读的良好校园氛围。征集打磨“‘理’赞青春”学习成果理论文章、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15篇,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阐释。

先进人物面对面

创新理论在实践

“强国有我”百姓宣讲团

北京市“爱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

北京工商大学以青年团校和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组织两场“先进人物面对面”专题报告会,邀请“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团和北京市“爱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专场报告,来自不同领域的12位宣讲员结合亲身经历,从历史事件、时代使命、青年担当等多个角度切入,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为师生呈现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北工商奉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

打卡生动实践地

感悟思想伟力

信仰行——生动实践打卡地

校团委依托“生动实践地打卡行”平台,以集中实践、分散实践等形式组织近300名师生参与其中。广大青年走出校园,打卡“生动实践地”6条主线路,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平谷区农业中关村、高级版自动驾驶示范区、金隅琉璃文创园等11个实践地,探访首都新时代发展标志地,用源远流长、精华荟萃的首都文化浸润心田。

青春走基层

助力社区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实践团前往12345热线服务中心

参加青春走基层活动

北京工商大学多支实践团在暑假深入12345热线服务中心、长辛店二七纪念馆、舒勇美术馆等“青春走基层”实践地,亲身感受城市发展脉络,探访基层建设,领略高科技魅力。北京工商大学积极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落地,将12345热线服务中心相关经验应用到北京工商大学“第一应答”学生热线管理,同时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科普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基层建设,与多个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与平谷区签订战略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理“响”轻骑兵走基层

讲好青年故事

北京工商大学“青春北工商宣讲团”

参与“新时代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总决赛

11月3日,“新时代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行,北京工商大学“青春北工商宣讲团”以“以自我革命精神 书写青春华章”为题,分三个篇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讲述青年奋斗故事,获得三等奖。

红色行

助力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

重走“觉醒年代”红色信仰之路

凝聚前行奋进力量

红色行——重走“觉醒年代”红色信仰之路主题活动

5月21日和22日,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各学院团委书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暨中级团校“优干工程”团校学员前往北大红楼、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和陶然亭慈悲庵,开展重走“觉醒年代”红色信仰之路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首都文化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集中学习、参观调研、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深入做好“觉醒年代”研学项目的推进落实。

“永葆青春活力”

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览

“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

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览

北京工商大学联合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览。展览持续5个月,共计5000余名师生参观展览。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和青年学子,应当继承和发扬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培育“纪念馆之星”

彰显学子风采

培育“纪念馆之星”,彰显学子风采

北京工商大学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合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主题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招募红色故事青年宣讲员共计30人,经过培训后开展特色讲解、宣讲工作20余场次,展现北京工商大学学生的青春风采,让更多的首都高校学子成长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有为实践者。

“青春拍客秀”

学子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青春拍客秀”集体拍摄活动

为了用镜头展示青春蓬勃的创造力和对祖国的礼赞之情,传递青春正能量,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开展4次主题专业拍摄活动,参与超200余人。专业老师带领参赛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宛平城、卢沟桥、香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进行拍摄指导,共提交作品30余件。

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足不出校感受展览魅力

“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项目”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

9月,北京工商大学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联合举办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50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现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古都行

参与文物研究与活化利用在行动

名家讲坛进校园

助力学子初识中轴线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

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

6月,学校开展“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活动,邀请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文物腾退部部长、二级巡视员马晨为师生带来题为《礼乐交融与北京大栅栏》的专题讲座。同学们通过讲座充分了解中轴线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了大栅栏的商业发展和“乐”文化。举办2024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校内赛,征集作品50余件,评选优秀作品参与“北京市中轴线文化传播活动”,提升学生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注。组织20名学生报名参与“首博博物馆月‘阅读周’中轴线主题讲座”活动,营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山五园”体验行

探秘“北京金名片”

“三山五园”体验行

为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子深度体验文物保护项目,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校组织80名师生参与“三山五园”体验行活动。以“系统保护践行之旅”为主题,参与“香山——圆明园——颐和园”的体验路线,感受文物保护利用的系统化举措与成果,将“三山五园”的丰富历史与文化价值最大化呈现。

“三山五园”志愿者招募

深入文化传承“第一线”

“三山五园”志愿者

持续扩大“三山五园”体验行的参与广度与深度,使更多学生深度体验文物保护项目,切身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文化传承“第一线”,北京工商大学面向全体学生招募并培训清华园车站旧址讲解员志愿者15人。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传承者,焕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力量。

文艺行

推进“大戏看北京”与高校融合互动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

——文艺行“大戏看北京”展演活动

文艺行——保利剧院单簧管演奏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学生共享首都文化建设成果,6月30日、10月30日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师生分别走进北京保利剧院和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欣赏沈恬逸与他的朋友们单簧管音乐会和北京曲剧《黄叶红楼》,不仅丰富了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也充分感受到了首都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深厚底蕴。

志愿行

胸怀大局有担当

青春与志愿同行

参与重大活动志愿服务

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北京文化论坛志愿服务

在首钢园区参加服贸会志愿服务

9月,北京工商大学200余名志愿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服贸会和北京文化论坛,在展会现场提供了重要嘉宾接待、引导咨询、秩序维护等服务,为参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增强文化服务互鉴交流。

文化志愿,青春微笑

北京城市图书馆参加“志汇绿心”志愿服务活动

6月至10月,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汇绿心”志愿服务,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艺术中心,参与服务人次300余次。志愿者们不仅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和文化建设,更用青春洋溢的面庞展现北工商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园区行

专业助力首都发展

商学院学生参与文化创意园区打卡活动

7月至11月,商学院组织学生赴隆福寺园区集体参观与专题调研,并打卡E9区创新工场、798艺术区和望京SOHO等文化创意园区,结合参观调研内容形成了十余篇不同主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园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书香行

了解版权呵护创新

法学院20多名学子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

5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20多名学子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实地参观与听取讲解,深刻感受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司法创新深度融合、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新型诉讼规则、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学子的创新创造热情。

特色亮点与成效

聚力全方位参与与深层次融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的深度展现

北京工商大学作为第二批试点高校,积极参与行动计划的各大机制与项目,确保学生在全方位多领域得到锻炼与成长。学校将行动计划与日常教学、科研活动深度融合,将文化实践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成功挖掘并传承丰富的首都文化资源,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学习了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学校学生在文创设计、文艺创作等领域也取得了创新突破,学校组织申报30余件“青春拍客秀”作品,展现学生镜头中流动的红色历史。2024“携手创城‘益’起精彩”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北京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学生作品入围展播,学生文艺作品在多个平台上获得了展示和认可。

推动实践平台搭建与成果转化

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大学生报道

各大主流媒体关于学校“京”彩活动的报道

行动计划搭建多元平台,引导学生学真知、悟真谛、求真理。宣讲报告、座谈交流和纪念馆之星培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学子共同唱响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青春之歌。打造实践品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结合学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轻工食品等优势学科,依托信仰行“生动实践地打卡”、红色行、志愿行等平台,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落地,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学生在首都创新文化字样中,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更以守正创新精神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线更突出。学校依托专业学科、科研项目与参与“京”彩文化活动相结合,积极推动精品项目孵化,助力解决乡村、社区卡脖子难题。“生动实践地打卡”实践团入选首都“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三下乡”“返家乡”重点团队。北京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个入选项目分别斩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多支实践团队被《大学生》杂志报道,实践成果丰硕。

强化宣传与示范引领

社会影响力与校地合作的显著增强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出征大会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对行动计划进行广泛宣传与报道,提高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7月8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出征大会在北京工商大学隆重举行,北工商青年用青春脚步点亮京华大地实践地图。大会得到《学习强国》《前线》《大学生》杂志等媒体专题报道。学校注重发挥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展示成果、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励更多师生积极参与行动计划。学校还与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常态化实践基地,共同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产业发展、志愿实践、科技创新为着力点,聚焦地方需求,强化成果延伸,加强校地联动、校企协作。同时,实现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队伍共融、品牌共育,校地共融,为学校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员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廖承禹表示,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在活动中,不仅领略了首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还通过亲身实践,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无论是走进博物馆探寻历史足迹,还是参与文创设计展现创新思维,都收获满满。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行动计划中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语言与传播学院的史骐玮多次参与“古都行”等活动,她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帮助她了解京华大地的灿烂文化和历史遗迹,激励她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通过这次行动计划,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人生目标,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法学院本科生唐泽华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全新的案件审理模式和办公模式让他大开眼界,他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互联网时代司法治理的新变化。

经济学院本科生李伊蕾表示,通过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微信公众号

【“京”彩行动】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学子在“京”彩文化里绽放青春

北京工商大学高度重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把行动计划作为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牵头,团委、学生处和相关学院协同配合的工作专班,提出“七行合一、学思传承、文教融合、实践育人”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推动行动计划在学校落地生根。

【“京”彩行动】2024年,北京工商大学学子在“京”彩文化里绽放青春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

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

总体情况

北京工商大学高度重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把行动计划作为加强师生思想引领,建设“大思政课”的重要抓手,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宣传工作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宣传部牵头,团委、学生处和相关学院协同配合的工作专班,提出“七行合一、学思传承、文教融合、实践育人”的总体思路,多措并举推动行动计划在学校落地生根。

2024年截至11月中旬,学校共举办“名师名家进校园”2场,“先进人物面对面”2场,“觉醒年代”研学行2次,“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1次,“生动实践地打卡行”11次,“阅”享青春读书会11期,“青春走基层”5次,“‘理’赞青春”学习成果展示2场,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1次,理“响”轻骑兵走基层1场,“纪念馆之星”培育计划2期,培育纪念馆之星30人,征集“青春拍客秀”作品30余件。通过开展“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校内赛”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播”系列活动并征集作品50余件,三山五园志愿者招募15人,实地考察1次,“大戏看北京”展演活动2场,“青春与志愿同行”参与重大活动志愿服务项目2次,“文化志愿 青春微笑”——“志汇绿心”活动3场,参与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项目1项,受邀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1次,共计近万名师生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形成了“‘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宣传成果集锦、信仰行·“理”赞青春论文集、“生动实践地打卡行”成果集、原创话剧《炬火相传:青春的誓言》四项成果,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首都文化建设双向互动、相互赋能,打造了立德树人的“北工商样板”。多项活动被人民网、新华网、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等媒体报道。

重点活动

信仰行

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有抓手

名师名家进校园

引领思想促成长

信仰行——名师名家进校园活动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薛梅、刘汉峰教授分别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及启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两场讲座中详细讲授了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重大成果,深入剖析了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以及党如何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对党的光辉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努力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践行者、奋进者、奉献者。

“阅”享青春,“理”赞青春

“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马骨干读书会

北京工商大学结合第29个“世界读书日”,开展了“‘阅’享青春,成长读书会”系列活动,线上推出了“‘阅’享青春,成长读书会”11期,阅读书目包含《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籍,阅读量超两万;举办“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青马骨干读书会;承办房山区“书香润京城 奋进谱华章”全民阅读活动,共赴阅读之约、共享书香之旅。通过线上线下共读、骨干领读、师生共读、朋辈联读等形式营造热爱阅读的良好校园氛围。征集打磨“‘理’赞青春”学习成果理论文章、读书心得和调研报告15篇,展现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阐释。

先进人物面对面

创新理论在实践

“强国有我”百姓宣讲团

北京市“爱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

北京工商大学以青年团校和新生入学教育为契机,组织两场“先进人物面对面”专题报告会,邀请“强国复兴有我”百姓宣讲团和北京市“爱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专场报告,来自不同领域的12位宣讲员结合亲身经历,从历史事件、时代使命、青年担当等多个角度切入,用“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为师生呈现党的创新理论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为北工商奉上了一堂堂生动鲜活的大思政课。

打卡生动实践地

感悟思想伟力

信仰行——生动实践打卡地

校团委依托“生动实践地打卡行”平台,以集中实践、分散实践等形式组织近300名师生参与其中。广大青年走出校园,打卡“生动实践地”6条主线路,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平谷区农业中关村、高级版自动驾驶示范区、金隅琉璃文创园等11个实践地,探访首都新时代发展标志地,用源远流长、精华荟萃的首都文化浸润心田。

青春走基层

助力社区发展

北京工商大学实践团前往12345热线服务中心

参加青春走基层活动

北京工商大学多支实践团在暑假深入12345热线服务中心、长辛店二七纪念馆、舒勇美术馆等“青春走基层”实践地,亲身感受城市发展脉络,探访基层建设,领略高科技魅力。北京工商大学积极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落地,将12345热线服务中心相关经验应用到北京工商大学“第一应答”学生热线管理,同时深入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科普进社区等活动,推动基层建设,与多个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更与平谷区签订战略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理“响”轻骑兵走基层

讲好青年故事

北京工商大学“青春北工商宣讲团”

参与“新时代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总决赛

11月3日,“新时代新思想”首都大学生宣讲大赛总决赛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行,北京工商大学“青春北工商宣讲团”以“以自我革命精神 书写青春华章”为题,分三个篇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讲述青年奋斗故事,获得三等奖。

红色行

助力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

重走“觉醒年代”红色信仰之路

凝聚前行奋进力量

红色行——重走“觉醒年代”红色信仰之路主题活动

5月21日和22日,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各学院团委书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暨中级团校“优干工程”团校学员前往北大红楼、北大二院旧址(原北大数学系楼)和陶然亭慈悲庵,开展重走“觉醒年代”红色信仰之路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参与首都文化建设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集中学习、参观调研、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深入做好“觉醒年代”研学项目的推进落实。

“永葆青春活力”

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览

“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

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览

北京工商大学联合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永葆青春活力——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实践”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展览。展览持续5个月,共计5000余名师生参观展览。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深刻的历史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和青年学子,应当继承和发扬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培育“纪念馆之星”

彰显学子风采

培育“纪念馆之星”,彰显学子风采

北京工商大学与香山革命纪念馆联合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主题活动,面向全校学生招募红色故事青年宣讲员共计30人,经过培训后开展特色讲解、宣讲工作20余场次,展现北京工商大学学生的青春风采,让更多的首都高校学子成长为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有为实践者。

“青春拍客秀”

学子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青春拍客秀”集体拍摄活动

为了用镜头展示青春蓬勃的创造力和对祖国的礼赞之情,传递青春正能量,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开展4次主题专业拍摄活动,参与超200余人。专业老师带领参赛学生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雕塑园、宛平城、卢沟桥、香山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场馆,进行拍摄指导,共提交作品30余件。

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

足不出校感受展览魅力

“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项目”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

9月,北京工商大学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时间联合举办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50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伟大开篇——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专题展”现场,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古都行

参与文物研究与活化利用在行动

名家讲坛进校园

助力学子初识中轴线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

走进北京工商大学良乡主校区

6月,学校开展“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进校园活动,邀请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文物腾退部部长、二级巡视员马晨为师生带来题为《礼乐交融与北京大栅栏》的专题讲座。同学们通过讲座充分了解中轴线文化遗产知识,了解了大栅栏的商业发展和“乐”文化。举办2024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校内赛,征集作品50余件,评选优秀作品参与“北京市中轴线文化传播活动”,提升学生对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关注。组织20名学生报名参与“首博博物馆月‘阅读周’中轴线主题讲座”活动,营造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

“三山五园”体验行

探秘“北京金名片”

“三山五园”体验行

为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子深度体验文物保护项目,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助力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学校组织80名师生参与“三山五园”体验行活动。以“系统保护践行之旅”为主题,参与“香山——圆明园——颐和园”的体验路线,感受文物保护利用的系统化举措与成果,将“三山五园”的丰富历史与文化价值最大化呈现。

“三山五园”志愿者招募

深入文化传承“第一线”

“三山五园”志愿者

持续扩大“三山五园”体验行的参与广度与深度,使更多学生深度体验文物保护项目,切身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深入文化传承“第一线”,北京工商大学面向全体学生招募并培训清华园车站旧址讲解员志愿者15人。引导学生成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创新者、传承者,焕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力量。

文艺行

推进“大戏看北京”与高校融合互动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

——文艺行“大戏看北京”展演活动

文艺行——保利剧院单簧管演奏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让更多学生共享首都文化建设成果,6月30日、10月30日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师生分别走进北京保利剧院和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欣赏沈恬逸与他的朋友们单簧管音乐会和北京曲剧《黄叶红楼》,不仅丰富了同学们课余文化生活,也充分感受到了首都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和深厚底蕴。

志愿行

胸怀大局有担当

青春与志愿同行

参与重大活动志愿服务

在北京国际饭店参加北京文化论坛志愿服务

在首钢园区参加服贸会志愿服务

9月,北京工商大学200余名志愿者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热情的服务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服贸会和北京文化论坛,在展会现场提供了重要嘉宾接待、引导咨询、秩序维护等服务,为参会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增强文化服务互鉴交流。

文化志愿,青春微笑

北京城市图书馆参加“志汇绿心”志愿服务活动

6月至10月,北京工商大学组织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志汇绿心”志愿服务,走进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艺术中心,参与服务人次300余次。志愿者们不仅用认真负责的态度助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和文化建设,更用青春洋溢的面庞展现北工商学子的责任和担当。

园区行

专业助力首都发展

商学院学生参与文化创意园区打卡活动

7月至11月,商学院组织学生赴隆福寺园区集体参观与专题调研,并打卡E9区创新工场、798艺术区和望京SOHO等文化创意园区,结合参观调研内容形成了十余篇不同主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园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书香行

了解版权呵护创新

法学院20多名学子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

5月,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20多名学子参观北京互联网法院。通过实地参观与听取讲解,深刻感受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司法创新深度融合、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需求的新型诉讼规则、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等方面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激发学子的创新创造热情。

特色亮点与成效

聚力全方位参与与深层次融合

文化传承与创新成果的深度展现

北京工商大学作为第二批试点高校,积极参与行动计划的各大机制与项目,确保学生在全方位多领域得到锻炼与成长。学校将行动计划与日常教学、科研活动深度融合,将文化实践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成功挖掘并传承丰富的首都文化资源,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学习了历史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学校学生在文创设计、文艺创作等领域也取得了创新突破,学校组织申报30余件“青春拍客秀”作品,展现学生镜头中流动的红色历史。2024“携手创城‘益’起精彩”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北京工商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学生作品入围展播,学生文艺作品在多个平台上获得了展示和认可。

推动实践平台搭建与成果转化

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

大学生报道

各大主流媒体关于学校“京”彩活动的报道

行动计划搭建多元平台,引导学生学真知、悟真谛、求真理。宣讲报告、座谈交流和纪念馆之星培育等活动,引导广大学子共同唱响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青春之歌。打造实践品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锻炼机会,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结合学校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轻工食品等优势学科,依托信仰行“生动实践地打卡”、红色行、志愿行等平台,推动实践成果转化落地,探索实践育人长效机制。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学生在首都创新文化字样中,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底蕴,更以守正创新精神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主线更突出。学校依托专业学科、科研项目与参与“京”彩文化活动相结合,积极推动精品项目孵化,助力解决乡村、社区卡脖子难题。“生动实践地打卡”实践团入选首都“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全国“三下乡”“返家乡”重点团队。北京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三个入选项目分别斩获一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学校多支实践团队被《大学生》杂志报道,实践成果丰硕。

强化宣传与示范引领

社会影响力与校地合作的显著增强

“‘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出征大会

学校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对行动计划进行广泛宣传与报道,提高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7月8日,“‘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信仰行出征大会在北京工商大学隆重举行,北工商青年用青春脚步点亮京华大地实践地图。大会得到《学习强国》《前线》《大学生》杂志等媒体专题报道。学校注重发挥优秀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展示成果、分享经验等方式,激励更多师生积极参与行动计划。学校还与其他高校、企事业单位、文化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建立常态化实践基地,共同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以产业发展、志愿实践、科技创新为着力点,聚焦地方需求,强化成果延伸,加强校地联动、校企协作。同时,实现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队伍共融、品牌共育,校地共融,为学校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成员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廖承禹表示,参与“‘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让他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在活动中,不仅领略了首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还通过亲身实践,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无论是走进博物馆探寻历史足迹,还是参与文创设计展现创新思维,都收获满满。这些经历不仅拓宽了视野,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行动计划中的志愿服务活动,也让他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协作、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语言与传播学院的史骐玮多次参与“古都行”等活动,她表示这段经历将成为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帮助她了解京华大地的灿烂文化和历史遗迹,激励她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追求卓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通过这次行动计划,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信仰和人生目标,也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法学院本科生唐泽华表示,北京互联网法院全新的案件审理模式和办公模式让他大开眼界,他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互联网时代司法治理的新变化。

经济学院本科生李伊蕾表示,通过精品展览进校园活动,她了解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组织在历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断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北京工商大学”微信公众号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