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打架的视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双胞胎在肚里打架致淤青?专家辟谣
最近,一段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打架的视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关注。

一位妈妈晒出视频,疑似孕检B超结果。画面显示,两个孩子不停地在动,好像在“大打出手”一样。视频还显示,两个孩子出生后,身上有多处淤青,其中一个孩子头上有一道疤痕。


妈妈表示,平日里,兄弟俩相处时也是“相爱相杀”的情景,还调侃称,“这些印记可是你们自己出生就有的,长大可别怪妈妈!”
有网友看了视频后开玩笑说,“拳击胎教从娃娃抓起。”也有人心存担忧,说“妈妈怀孕期间该有多难受?”还有不少人提出质疑,“所谓的淤青难道不是胎记吗?”
很快,一位昵称为“妇产科的陈大夫”的健康博主发文说,在她看来,胎儿在肚子里伸手、踢腿,都是无意识行为,并且有羊水作为缓冲,他们活动手脚时,并不能给对方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那为什么双胞胎身上会有淤青和疤痕呢?对此,江苏省妇幼保健院的产科医生也做出解释,称双胞胎在娘胎里打架,不太可能发生,大部分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都由羊膜囊保护,相当于在两个“房间”。至于视频里孩子头上的疤痕,有可能是缺钙造成的;而出生后的浑身淤青,这种情况新生儿基本都有,属于先天性的一种黑色素增多症,又叫做“蒙古斑”,会慢慢消退。
还有一位知名健康博主称,这则视频里的双胞胎影像实际上来源于网络。据央视网报道,记者联系上了视频发布者,对方表示,自己确实在2021年生下一对双胞胎,怀孕时胎动得厉害。她看到自己儿子出生时身上有印记,便找了网上的视频配在一起,当一个搞笑视频发了出来,没想到被这么多人关注转发,还有很多人当真了。她说本意是为了娱乐,目前已经把视频删除了。

这段胎儿打架的画面,配上“相爱相杀”的桥段,在网上博足了眼球。但是假的就是假的,一旦被发现内容胡编乱造,必然难逃翻车的结局。
报警求助手势热传!警方说:千万别信
很多转发过视频的网友气愤地表示,又被涮了一把。其实造假短视频翻车的事儿,不止是第一次发生了。去年9月,各种关于“国际通用报警求助手势”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博主宣称遇到危险时,只要按照示范去做,全世界所有人都能秒懂你在求助。有的手势像“攥拳头”,有的是大拇指和无名指捏住,形似“OK”,还有的宛如“拈花指”,有的是敲桌子三长三短,离谱的是,还有眨眼睛的。视频中,博主做出相关动作后,便有路人心领神会,帮助受害人获救。



看到这么多博主在做报警手势的“科普”,一些人难免信以为真。到底真相如何呢?警方的态度很明确,那些所谓的“国际通用报警求助手势(或者姿势)”全是虚构的。事实上,上海网警、徐州网警、兰州网警等各地公安机关,自2016年以来已多次对此事辟谣,并称“不为大众所知的报警方式,只会害人!”警方给出的报警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拨打110;如果当事人不便发声,也可发送短信到12110。

这些虚假的科普视频可真不是闹着玩儿的,有的人可能是出于提醒的好意,但根本没有查实这些动作究竟靠不靠谱;还有的人纯粹就是为了吸引流量,压根没考虑错误示范会不会导致别人遭遇危险,这显然都是很不负责任的。更何况,报警本来是个严肃的问题,岂能被博主拿来当成“流量收割的工具”。
车位被宝马霸占?网民“吨姐”胡编乱造被行政拘留要知道,网络不是任由某些人胡说八道、胡作非为的地方。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人,必将自食其果。咱们再举一个例子,去年7月,发生在山东淄博的“宝马占路虎车位被堵”事件,一度引发舆论关注。怎么回事儿呢?一名网名为“吨姐”的网友发文称,自家车位被一辆宝马车霸占了158天,并称宝马车主叫来叉车,要把自己的路虎车给叉走。为了反击,“吨姐”在车里放了价值145万的花瓶,并在车上贴了声明:“车内有贵重物品,擅自挪动,后果自负”。两位车主互不相让,最后甚至“闹上法庭”。在短视频平台上,“吨姐”对此事几乎是每天一更新,她的账号在短短几个月里暴涨70多万粉丝。

当时一些有过同样遭遇的网友,纷纷表示支持“吨姐”,批评随意占用他人车位的行为。但是很快事情发生了反转。山东淄博警方发布通报称,该信息为不实信息,系崔某某为博取眼球在网络平台编造发布的。根据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崔某某处以行政拘留处罚。随后相关短视频平台将“吨姐”账号永久封禁。

所谓“吨姐”维权的消息,实际上是她自编自演自导的“作品”。很多此前还支持这位“吨姐”的网友表示:自己一直在为“吨姐”摇旗呐喊,鼓掌叫好,到头来才发现,自己原来被狠狠耍了一番,这种做法实在非常可恶。当然了,随着“吨姐”蹲进了拘留所,此前关注她的粉丝们自然也都弃她而去。“吨姐”的网红梦最终是昙花一现,还“搬起石头砸了她自己的脚”。
短视频必须去伪存真 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这些年类似的短视频造假事件频繁上演,面对网上繁杂的信息,网友们要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不能被一些乱七八糟的账号“带节奏”,别什么都信!更重要的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短视频发布者要明白一点:触碰法律红线,早晚会引火烧身。同时,短视频平台也要“守土有责”,不能为了流量,对于短视频造假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短视频平台的经营者也该好好想一想:如果自己的地盘成了谎话与谣言的集散地,那么这样的生意还能做长久吗?
图文来源:央视网、极目新闻、荔枝新闻、新京报、辽沈晚报、光明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