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馆有戏——正乙祠戏楼
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财神赵公明,因此又被称为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这座全木结构的戏楼今天依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高三层,戏台三面开放,两层舞台之间开有方形孔道,设吊钩,演出神怪戏时用来制造特效。上世纪30年代,谭鑫培、梅兰芳、王瑶卿等名角儿,都曾在这里登台,见证了正乙祠最辉煌的岁月。


会馆有戏——正乙祠戏楼
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财神赵公明,因此又被称为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这座全木结构的戏楼今天依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高三层,戏台三面开放,两层舞台之间开有方形孔道,设吊钩,演出神怪戏时用来制造特效。上世纪30年代,谭鑫培、梅兰芳、王瑶卿等名角儿,都曾在这里登台,见证了正乙祠最辉煌的岁月。
会馆有戏——正乙祠戏楼
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财神赵公明,因此又被称为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这座全木结构的戏楼今天依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高三层,戏台三面开放,两层舞台之间开有方形孔道,设吊钩,演出神怪戏时用来制造特效。上世纪30年代,谭鑫培、梅兰芳、王瑶卿等名角儿,都曾在这里登台,见证了正乙祠最辉煌的岁月。
关于北京时间|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新媒体集团&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3028号|京ICP备17010175号-1|Copyright © 2025 Btim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