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人终身禁入稻城亚丁景区,黑名单应该只是一个开始 | 夹叙夹议_北京时间

8人终身禁入稻城亚丁景区,黑名单应该只是一个开始 | 夹叙夹议

国庆假期,多地景区人气持续火爆,游客接待量不断突破新高。但往往这个时候也是一些个别事件的高发期。四川稻城亚丁景区6号发布通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即日起禁止王某强等8人终身再次进入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亚丁景区开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动。

8人终身禁入稻城亚丁景区,黑名单应该只是一个开始 | 夹叙夹议

国庆假期,多地景区人气持续火爆,游客接待量不断突破新高。但往往这个时候也是一些个别事件的高发期。四川稻城亚丁景区6号发布通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即日起禁止王某强等8人终身再次进入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亚丁景区开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动。

通报介绍,王某强等3人,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区域开展徒步穿越活动,该区域为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并趁工作人员下班私自损坏景区服务驿站物资,性质恶劣。李某婷等5人无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仍然偷摸进入未开放区域开展徒步旅游活动。

一些网友甚至觉得处罚力度不够大,认为应该全国内各种景区都禁入,因为旅游这种事儿很可能一个地方也就去一次,禁不禁没区别。能理解大家对这些违规行为的愤怒,但既然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依法执行也就是了。但这里面可能隐藏的代价却是不容忽视。

随着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的兴起,一些驴友的胆子也是越来越“驴”。一些“驴友”不满足“人、从、众”的景区了,开始探索进入那些很少有人进入的区域,甚至是禁止进入的自然保护区。结果呢,被困甚至遇难事件屡见报端,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件也时常发生。然后随之而来的人身安全和法律责任问题再争论一番。

先看看这些驴友:有喜欢户外运动的,也有为了博流量的户外博主,有专业户外从业者,也有要感受大自然的小白驴友,有为了社交的,也有为了拍照出片儿的,甚至还有为了显摆的。

这里面的专业户外人士会有精心的准备,长期的训练,充足的物资装备,完备的救援机制,由易到难的路线选择,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反而那些刚刚花了大价钱买了一身漂亮装备的小白们,艺不高但是人胆大。好像自然保护区这个名字是为了保护他们似的。真出事儿的时候甭说野外生存能力,可能连求救都不一定会。

你可能说我自己的安全自己负责,不用你管。但除了人身安全就没别的问题了吗?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为了守护自然保护区,我国专门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条例》

其中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如果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的,应事先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但进入也需要经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如果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环境资源的,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严重者涉嫌犯罪。

2017年,3名游客在江西三清山景区攀登巨蟒峰的过程中,在山体钻孔、打入岩钉,给景区造成永久伤害。法院一审判决,其中两人获刑,并处罚金;3人被判连带赔偿环境资源损失600万元,用于公共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说这些就是想告诉那些任性的驴友,有一些边界是我们不能去穿越的。

此次稻城亚丁景区的通报还称,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形、气候环境复杂,加之深山区没有通讯信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行动很难及时有效开展,希望驴友们珍惜资源、珍爱生命,不要非法进入保护区。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突然爆火的哀牢山了。

也是这个国庆假期,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山视频在网络走红,也让哀牢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视频中哀牢山云雾缭绕,神秘莫测,哀牢山原始的森林、奇峰怪石、参天古树、云海翻腾、溪流淙淙等自然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结果由于太多人涌入哀牢山,原本人烟稀少的哀牢山变得人满为患,甚至出现了堵车的情况,山上的酒店房间也是供不应求。

10月6日,应急管理部官方账号发出紧急提示称,哀牢山的地理环境极为复杂、气候变化多端,且经过测量存在大地磁场强度异常现象等,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而且哀牢山浓雾密闭的环境里,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一旦长时间行走有可能因缺氧失去意识。

据了解,哀牢山部分区域已被开发成景区,但在山林深处却仍是危险重重。如果我们想去感受一下这“人间秘境”,请您在已开发景区感受,也许人多,但是安全、合法。可如果非要深入禁区去感受无人触碰过的美丽,这“人间秘境”,就可能变成“人间炼狱”。

而且当任性的你遇险了,一切才刚刚开始。您想过救援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吗?一次特殊地区的搜救往往需要好几天,而需要救援的区域基本无法通行车辆,租用马匹、干粮、救援人员补贴加在一起,成本非常高。

以前面说的稻城亚丁为例,每年接到的救援电话高达100多起,都是因为非法穿越而需要救援,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即便在淡季,每次搜救的费用平均也在3万元以上,如果需要动用直升机更是花费巨大。景区自身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支持,而完全由财政支撑也会造成大量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于是让违规、非法穿越的求助者来负担救援费用成了一种选择。

所以大家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有偿救援,曾有媒体发起投票,支持有偿救援的比例也是超过九成。但“有偿救援“可以约束“驴友”的任性吗?我们还真不能过于乐观。部分“驴友”的冒险欲望,甚至可以令其不顾生命安危,救援是否有偿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冒险意愿。而那些本就不专业的驴友更加无知无畏,就没想过自己会需要救援。再有就是一些驴友会感觉不差救援那点儿钱,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想让驴友别犯“驴脾气”还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对自然和生命心存敬畏。“黑名单”和处罚手段处罚手段,甚至是法律责任要宣传前置。但即便是这样也肯定还会有类似事件发生。这没有办法,能够减少这些行为发生是我们先要做到的事情。最终目的是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

记者:郑磊

编辑:高琳暄

8人终身禁入稻城亚丁景区,黑名单应该只是一个开始 | 夹叙夹议

国庆假期,多地景区人气持续火爆,游客接待量不断突破新高。但往往这个时候也是一些个别事件的高发期。四川稻城亚丁景区6号发布通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即日起禁止王某强等8人终身再次进入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亚丁景区开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动。

8人终身禁入稻城亚丁景区,黑名单应该只是一个开始 | 夹叙夹议

国庆假期,多地景区人气持续火爆,游客接待量不断突破新高。但往往这个时候也是一些个别事件的高发期。四川稻城亚丁景区6号发布通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即日起禁止王某强等8人终身再次进入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亚丁景区开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动。

通报介绍,王某强等3人,擅自进入景区未开发区域开展徒步穿越活动,该区域为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并趁工作人员下班私自损坏景区服务驿站物资,性质恶劣。李某婷等5人无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仍然偷摸进入未开放区域开展徒步旅游活动。

一些网友甚至觉得处罚力度不够大,认为应该全国内各种景区都禁入,因为旅游这种事儿很可能一个地方也就去一次,禁不禁没区别。能理解大家对这些违规行为的愤怒,但既然有相关法律法规,我们依法执行也就是了。但这里面可能隐藏的代价却是不容忽视。

随着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的兴起,一些驴友的胆子也是越来越“驴”。一些“驴友”不满足“人、从、众”的景区了,开始探索进入那些很少有人进入的区域,甚至是禁止进入的自然保护区。结果呢,被困甚至遇难事件屡见报端,自然资源被破坏的事件也时常发生。然后随之而来的人身安全和法律责任问题再争论一番。

先看看这些驴友:有喜欢户外运动的,也有为了博流量的户外博主,有专业户外从业者,也有要感受大自然的小白驴友,有为了社交的,也有为了拍照出片儿的,甚至还有为了显摆的。

这里面的专业户外人士会有精心的准备,长期的训练,充足的物资装备,完备的救援机制,由易到难的路线选择,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反而那些刚刚花了大价钱买了一身漂亮装备的小白们,艺不高但是人胆大。好像自然保护区这个名字是为了保护他们似的。真出事儿的时候甭说野外生存能力,可能连求救都不一定会。

你可能说我自己的安全自己负责,不用你管。但除了人身安全就没别的问题了吗?在我国,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为了守护自然保护区,我国专门设立了《自然保护区条例》

其中的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如果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的,应事先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禁止开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但进入也需要经过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如果游客在自然保护区内破坏环境资源的,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严重者涉嫌犯罪。

2017年,3名游客在江西三清山景区攀登巨蟒峰的过程中,在山体钻孔、打入岩钉,给景区造成永久伤害。法院一审判决,其中两人获刑,并处罚金;3人被判连带赔偿环境资源损失600万元,用于公共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说这些就是想告诉那些任性的驴友,有一些边界是我们不能去穿越的。

此次稻城亚丁景区的通报还称,由于自然保护区地形、气候环境复杂,加之深山区没有通讯信号,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救援行动很难及时有效开展,希望驴友们珍惜资源、珍爱生命,不要非法进入保护区。这就不得不提一下突然爆火的哀牢山了。

也是这个国庆假期,博主“山取画材”独自进山视频在网络走红,也让哀牢山再次走进公众视野。视频中哀牢山云雾缭绕,神秘莫测,哀牢山原始的森林、奇峰怪石、参天古树、云海翻腾、溪流淙淙等自然景观也吸引了众多游客。结果由于太多人涌入哀牢山,原本人烟稀少的哀牢山变得人满为患,甚至出现了堵车的情况,山上的酒店房间也是供不应求。

10月6日,应急管理部官方账号发出紧急提示称,哀牢山的地理环境极为复杂、气候变化多端,且经过测量存在大地磁场强度异常现象等,存在不可预知的危险。而且哀牢山浓雾密闭的环境里,晚上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一旦长时间行走有可能因缺氧失去意识。

据了解,哀牢山部分区域已被开发成景区,但在山林深处却仍是危险重重。如果我们想去感受一下这“人间秘境”,请您在已开发景区感受,也许人多,但是安全、合法。可如果非要深入禁区去感受无人触碰过的美丽,这“人间秘境”,就可能变成“人间炼狱”。

而且当任性的你遇险了,一切才刚刚开始。您想过救援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吗?一次特殊地区的搜救往往需要好几天,而需要救援的区域基本无法通行车辆,租用马匹、干粮、救援人员补贴加在一起,成本非常高。

以前面说的稻城亚丁为例,每年接到的救援电话高达100多起,都是因为非法穿越而需要救援,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即便在淡季,每次搜救的费用平均也在3万元以上,如果需要动用直升机更是花费巨大。景区自身的经济能力根本无法支持,而完全由财政支撑也会造成大量社会公共资源的浪费。于是让违规、非法穿越的求助者来负担救援费用成了一种选择。

所以大家几乎是一边倒地支持有偿救援,曾有媒体发起投票,支持有偿救援的比例也是超过九成。但“有偿救援“可以约束“驴友”的任性吗?我们还真不能过于乐观。部分“驴友”的冒险欲望,甚至可以令其不顾生命安危,救援是否有偿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冒险意愿。而那些本就不专业的驴友更加无知无畏,就没想过自己会需要救援。再有就是一些驴友会感觉不差救援那点儿钱,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想让驴友别犯“驴脾气”还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他们对自然和生命心存敬畏。“黑名单”和处罚手段处罚手段,甚至是法律责任要宣传前置。但即便是这样也肯定还会有类似事件发生。这没有办法,能够减少这些行为发生是我们先要做到的事情。最终目的是避免下一次悲剧的发生。

记者:郑磊

编辑:高琳暄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