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随着长约120米,重6000余吨的悬浇T构桥梁在空中平稳旋转72度,地铁22号线(平谷线)01标项目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成功实现转体,顺利跨过了大秦铁路线。作为22号线(平谷线)的重大工程节点之一,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的顺利转体,为疏通线路高架区间段架梁施工“堵点”,实现全线按期竣工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本站讯(通讯员 马平川)12月20日,随着长约120米,重6000余吨的悬浇T构桥梁在空中平稳旋转72度,地铁22号线(平谷线)01标项目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成功实现转体,顺利跨过了大秦铁路线。作为22号线(平谷线)的重大工程节点之一,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的顺利转体,为疏通线路高架区间段架梁施工“堵点”,实现全线按期竣工通车奠定了重要基础。

地铁22号线(平谷线)01标项目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成功实现转体。
地铁22号线(平谷线)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首条轨道交通线路,被列入“轨道上的京津冀”第一条示范线。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承建的地铁22号线(平谷线)01标为22号线马坊站至马昌营站高架区间,工程线路全长10.3km,主要跨越京平高速公路、大秦铁路、密三路、金鸡河、无名河、小龙河。

地铁22号线(平谷线)01标项目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转体中。
上午9时40分,随着现场总指挥“开始”指令发出,上跨大秦铁路桥正式转体作业开始,上部桥梁在转体动力系统牵引下开始顺时针缓缓旋转。历经120分钟紧张作业,转体桥梁旋转72度后跨越大秦铁路,并精准转动至预定位置,与设计桥位完美重合。

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成功转体。
大秦铁路被誉为“中国重载第一路”,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大通道,平均每12分钟就会开出一趟重载列车。上跨大秦铁路节点桥离铁路最近的墩柱仅15.2米,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大秦铁路运输的影响?平谷区轨道办马良透露,工程采用了“先建后转”的施工工艺,先在大秦铁路两侧平行浇筑上部T构梁,然后利用转体动力系统,在铁路停运的“空窗期”,将桥梁平稳旋转至预定位置,确保了转体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范围内。相较于传统桥梁建设方式,转体桥工艺能够保证下方铁路正常运输,减少对交叉线路运营的干扰。

转体动力系统。
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是北京市首条跨省域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首条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示范线。该线路西起CBD区域东大桥站,东至平谷中心城,经朝阳、通州、三河、平谷,串联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81.2公里,其中地下段53.8公里。平谷线共设车站22座,其中平谷段长约20公里,设4座车站。目前,平谷段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建成后将成为首条进入河北的北京地铁线路,预计北京地铁22号线(平谷线)运营初期全日客流达到56.2万人次,承担燕郊地区进京客流8.2万人次,可有效缓解通勤交通压力。
摄像:马平川
编辑:马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