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_北京时间

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

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

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命脉,农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昌平区立足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以永久基本农田的集中连片区域为重点,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保护和利用,全力抓稳首都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昌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奏响。

百善镇半壁街村的360亩冬小麦陆续出苗显行,它们迎风摇曳、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当地农户告诉记者,麦苗茁壮成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密不可分,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实施初步解决了农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难题。

“这块地在没建设高标准农田之前春旱夏涝,农作物的品质、产量较低。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开了沟、打了井,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上去了,品质也都提高了。”北京克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权克满说。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昌平区因地制宜安排农田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任务,除了在平原地区补齐旱涝保收短板,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的田块整治工程同样在加速推进。在北京十三陵镇绿都农场,“水土流失”的问题因高标准农田的建成迎刃而解。

“建设高标准农田后,我们土地防灾抗灾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通过平整土地和集约化管理,对我们大规模种植帮助很大。今年,我们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增幅在15%-30%之间。”北京十三陵镇绿都农场副场长钟享说。

据统计,2024年,昌平区围绕“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总目标,完成平整土地3317.04亩,更新农业灌溉机井4眼、洗井12眼,铺设输水管道27498.43米,新建排水沟6009.95米,坡面护坡修筑3543.31米,年度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2024年,全区共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5130.61亩,共涉及6个镇、19个村、25个地块,为种植主体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杨尧表示。

图文/徐括

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

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

喜迎新“丰”景!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命脉,农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近年来,昌平区立足区域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以永久基本农田的集中连片区域为重点,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保护和利用,全力抓稳首都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昌平区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收官,昌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奏响。

百善镇半壁街村的360亩冬小麦陆续出苗显行,它们迎风摇曳、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当地农户告诉记者,麦苗茁壮成长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密不可分,灌溉与排水工程的实施初步解决了农田“旱不能浇、涝不能排”的难题。

“这块地在没建设高标准农田之前春旱夏涝,农作物的品质、产量较低。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开了沟、打了井,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都上去了,品质也都提高了。”北京克满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权克满说。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昌平区因地制宜安排农田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任务,除了在平原地区补齐旱涝保收短板,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的田块整治工程同样在加速推进。在北京十三陵镇绿都农场,“水土流失”的问题因高标准农田的建成迎刃而解。

“建设高标准农田后,我们土地防灾抗灾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通过平整土地和集约化管理,对我们大规模种植帮助很大。今年,我们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了明显提升,增幅在15%-30%之间。”北京十三陵镇绿都农场副场长钟享说。

据统计,2024年,昌平区围绕“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一总目标,完成平整土地3317.04亩,更新农业灌溉机井4眼、洗井12眼,铺设输水管道27498.43米,新建排水沟6009.95米,坡面护坡修筑3543.31米,年度目标任务已全部完成。

“2024年,全区共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5130.61亩,共涉及6个镇、19个村、25个地块,为种植主体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区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负责人杨尧表示。

图文/徐括

北京时间客户端